杭州網紅拾荒者去世,但他的遺產卻驚為天人!可惜直到今天都很少人記得他名字
導讀:
我們可還記得杭州圖書館念書的拾荒老人嗎?但他死後留下的大筆遺產卻震撼人心。曾幾何時,白芳禮老人曾讓我痛哭流涕。今日,韋思浩老人又讓我涕淚俱下。真實的故事,不大越也不小,但足以撼動我們的內心。這是兩位大隱隱於市的聖人!
GIF
文︱知乎ID: Mr李家興
1
四年之前,看到有一篇題為《杭州圖書館向流浪漢開放,拾荒者借閱前自覺洗手》的新聞,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也包括我,看後甚為欣慰,為杭州圖書館的行為點贊。
(老人看書前仔細清洗雙手的照片)
這篇新聞的內容大致是說,杭州圖書館一直以來堅持對社會上任何人開放,甚至包括流浪者還有拾荒者。我們不免要為杭圖的行為點贊,館長為離家流浪的人和無家可歸的拾荒人帶來一座凈化心靈的殿堂。他們一起譜出了人間和諧的交響曲,讓我們聽得溫暖,聽得人心。
這是世上最溫暖的圖書館!
翻了下我2013年的微博
其中,有那麼一位老人顯得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但他認真讀報的樣子,還是令我無比動容。在這種處境下,如此的孜孜不倦,令我一個大學學子羞愧難當!我感覺他一定是個有故事的人。
新聞很快過去了,沒有「寶強馬蓉」的謾罵,也沒有「凱鷗」的爭吵,當然,更沒有他們的關注度。
我也是在新聞網站又看到了這張熟悉的圖片,滿心好奇的點進去看看,不看則已,一看則不可收拾。我慚愧呀!
就是這樣和藹的老人,我們再也見不到了。老人在平常一天被奪去了生命!被計程車撞到,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2
或許看到這,你會和我當初的想法一樣:哎!多麼可惜!那麼有求知精神的老人就這樣走了!
伴隨著老人的離開,他背後的故事逐漸的被媒體揭開,正如我們當初看到圖片的想法一樣,他是個有故事的人!
他是個有龐大遺產的人!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富豪」!
老人的名字叫做韋思浩,是一名光榮的退休人民教師。在上世紀60年代,畢業於老杭州師範大學,任職於杭州某中學,是國家一級教師,《漢語大詞典》編纂者之一。
他每月有5000多元的退休工資,再加上撿破爛,撿廢品換些錢,沒為自己添新衣,沒為兒女置新房,沒讓自己天天溜街、遛鳥,更沒讓自己吃香喝辣。
錢呢?!那錢花哪了?!
全部捐給了上不起學的貧困學生!
全部!
老人遺物
老人所有的遺物,就是各種各樣的救助卡、虧款單、受助學子的來信還有成績單,它們是一文不值,丟在地上都不會有人撿。它們是無價之寶,比埃及豔后的皇冠還要閃耀。
你見過真正的家徒四壁嗎?我見過,韋老的家。除了牆壁什麼也沒有,學校幾十年前分的教工宿舍,依舊是幾十年前的模樣,沒有一件傢具,沒有一件電器,有的只是木板拼成的床和建築工地上臨時照明的小燈管。
韋老啊!你對自己是何等的苛刻!對世間是何等的慷慨!你把錢一分不留捐給窮苦的孩子,你把愛一份不留撒向冷漠的人間。
越深入了解,才發現韋思浩老人的善舉還不止於此,他在十幾年前便實名簽署了《志願捐獻遺體登記表》,死後器官無償捐獻給國家,骨灰撒向西湖,生他養他的地方。這可能是他極少數的實名,因為所有的捐助都是匿名進行的,他還有個可愛的名字「魏丁兆」。
手拿一根竹竿,腳踏一雙黑色的白色運動鞋,兩個塑料袋一前一後,放在肩上扛著,破舊但不骯髒的衣著。當真相浮現,我們才發現,無論是行為和裝扮,這不都是「活佛」嗎!
他看起來落魄,遊走於社會底層,可他的靈魂高尚而又純凈,在人類思想的頂端。他無愧為人師表,教人知識,教人做人,如今,教我們愛的真諦。
圖書館的拾荒老人韋思浩
3
韋思浩,一名落魄的拾荒者,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一位偉大的慈善者。
舊黃的夾克,黑色的白運動鞋。
看書前仔細搓洗的雙手,看書時孜孜不倦的眼神。
還有略微彎曲的背。
這是他留給我們的形象,我們就看著這樣和藹的一位老者,漸行漸遠,什麼話都不必說,默默留下了淚…
老人有三位子女,生前的結死後解,子女捧著父親沉甸甸的遺物,哭的撕心裂肺。淚里有悔恨,悔恨沒有更多的理解父親,悔恨沒有早點發現真相,淚里有不舍,那麼愛自己的父親說走就走了,一刻也沒有多停留,一句話也沒留下,最後一眼也沒看到。
這些救助卡、志願書、打款單、書信,沉啊!沉的拿不起,抬不動!大啊!它們是父親的一生!
至此,社會終於知道,老人並非生活窘迫的拾荒者,而是一位溫暖人們心靈的使者…
感謝有這樣一位老人,溫暖了人間...
4
除了韋思浩,還感謝這樣一位老人,滋潤了無數人的心田…
白芳禮,百度百科是這樣介紹他的:
白方禮連續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輪的收入幫助貧困的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直到他將近90歲。2005年9月23日,93歲的白方禮老人安詳地離開。蹬三輪近60年,35萬善款,圓了300個貧困孩子上學夢。
靠起早貪黑蹬三輪車糊口度日,經常挨打受罵,讓人欺負,再加上苛捐雜稅,終日食不飽腹。解放後的白方禮,靠自己的兩條腿成了為人民服務的勞動模範,也靠兩條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個孩子,其中3個上了大學。同時,他還供養著20歲就守寡的姐姐,並支援侄子上了大學。
一個不識字的老人,對自己能用三輪車碾出一條汗水之路,把子女培養成大學生感到無比欣慰。老人的兒子回憶說,父親雖然沒文化,但就喜歡知識,特別喜歡有知識的人,從小就教導他們好好學習,誰要學習不好,他就不高興。
1987年,已經74歲的他決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輪的收入幫助貧困的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92歲逝世。
白方禮
為了讓貧困的孩子們能安心上學,白方禮老人靠自己的勞動,在十多年的時間裡先後捐款35萬元,資助了300多個大學生的學費與生活費。他為學生們送去的每一分錢,都是用自己的雙腿一腳高一腳低那麼踩出來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櫛風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積攢出來的,來之不易,來之艱辛!
照常理,像他這樣的古稀老人不僅無須再為別人做什麼,倒是完全應該接受別人的關心和照顧。可他沒有,不僅絲毫沒有,而且還把自己僅有的能為別人閃耀的一截殘燭全部點燃,並且燃燒得如此明亮,如此輝煌!
我至今還記得,一個冬天,在他把最後一筆善款拿到天津耀華中學,遞上飯盒裡的500元:
「我干不動了,以後可能不能再捐了,這是我最後的一筆錢。」
學生們全哭了。老師們全哭了。我,也哭了。
一個饅頭,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簡單生活;三百學子,35萬捐款,他就這樣感動中國。
或許我們曾見過,他彎腰賣力邊擦汗邊蹬車的情景。但就算見過,你也不會記得,有誰會記住一個遊走街道接客送客的蹬車夫?你每天都見他,但你不知他…
如此的兩位智者,在為社會無私奉獻的同時,褪去了自己原有的光彩,遊走於社會低層,嘗盡人間疾苦,看遍人生百態。大隱隱於市,不過如此!
真正的大愛,如涓涓細流流徜徉我們心田,滋潤我們的乾涸,溫暖我們的冷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他倆於懸崖飛瀑共曲高山流水,心靈凈土的伯牙和子期,互不知卻互相知。
今日的我們,願在他們的感化下,一掃精神上的荒蕪,人世間的冷漠,聚集起我們微小的力量,積少成多,化作溫暖,守護這個世界。
杭州圖書館家喻戶曉,可韋思浩這個名字,卻至今鮮有人知,希望大家擴散出去,讓這個名字和白方禮一樣永存於世間!
天堂,應該是有他在圖書館認真閱讀的模樣;
天堂,應該是有他彎腰賣力擦汗蹬車的形象;
天堂,應該是有他們慈眉善目可親可愛的臉龐。
完


TAG:先生手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