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獨立是你最大的底氣

孩子,獨立是你最大的底氣

【本文原創獨家。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親子教育好文】

孩子,獨立是你最大的底氣

作者:思文掃地(爸媽內參主筆)

01

上周四晚,跟朋友老周吃飯。席間,老周說了件讓我深有感觸的事。

去年5月份,老周因工作變動決定從合肥舉家搬到南京。在決定之前,他已經跟家裡都商量好,但唯獨沒有跟上初一的兒子溝通。

那天,他兒子很嚴肅地質問老周,為什麼搬家不徵詢他的意見?

老周當時愣了楞,心想:「你一小屁孩,不好讀書,瞎起什麼哄。」但考慮到尊重兒子,就認真問他有什麼想法。

他兒子說,很顧慮,不想搬家。理由是,擔心到了新的城市、新的學校不適應,尤其是面對新的同學,心裡比較犯怵。

老周心想,兒子顧慮不無道理。可搬家板上釘釘,無法改變。

於是,老周正式跟兒子溝通。他從城市規劃、教育資源、工作前景、個人發展以及家庭規劃等多個維度來分析,讓兒子了解自己當初的設想和未來規劃。

老周分析很全面,他兒子聽的也很認真,最後與老周達成共識,前往南京共創美好新生活。

經歷這件事,老周對孩子家庭教育方面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家庭的事,也是孩子的事。

這句話背後,還含蘊含這樣一個價值觀:尊重。

高爾基說:「所有的人毫無例外都是為了美好的將來活著,所以一定要尊重每個人。」

孩子本就是家庭一員,理應與家庭中的其他成員享有同等的權利,理應受到尊重。

只是,僅僅給予孩子尊重就夠了嗎?帶著思疑惑,我在紙上寫下兩個問題:


1. 家庭教育的核心訴求是什麼?

2. 用什麼方式來實現核心訴求?

孩子,獨立是你最大的底氣

02

前兩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題為《給女孩底線教育,給男孩陽光教育》的文章。

所謂女孩底線教育,包括身體底線、生活底線、感情底線、生命底線;男孩陽光教育,包括冒險教育、規則教育、挫折教育、獨立教育。

看了之後,深受啟發。

不過,在我看來,無論底線教育,還是陽光教育,對現代的男女孩都適用。因為這些都是入世生存之道的具體表現。至於深層次的東西,文章並沒有明確。

所以,基於「第一性原理」來分析,底線教育和陽光教育最核心要素就是重視社會環境對個體性格產生的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邁克爾·麥科比(Michael Maccoby)研究結論:


現代雙職工或單親家庭在孩子早期的日常護理方式上產生的影響,造就了他們擁有社會性格,進而有利於成長為掌控自己人生的自由職業者。

而我們所倡導的「窮養」、「富養」以及「教養」等觀點,都側重於孩子個人性格的培養,忽視了社會環境與個人性格相互作用所帶來的變化。

這種變化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社會性格的塑造過程。

美國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ErichFromm)認為:


社會性格是一個特定社會中大多數人在同化與社會化過程中把能力引向同一方向的特殊方式,即同屬於一個文化時期內絕大多數人所共同具有的性格結構的核心,它決定社會成員按照社會制度的要求去行動的方式。

所以,對一個擁有互動性「社會性格」的年輕來說,他因提前熟悉社會運行法則,能夠很快適應環境,懂得趨利避害,善於抓住重點,甚至運用法則之力來為自己服務。

這就是家庭教育最核心訴求,也是孩子未來成長最迫切需要的。

孩子,獨立是你最大的底氣

03

邁克爾·麥科比(Michael Maccoby)研究認為,一個擁有互動性社會性格的孩子,他們更傾向於依靠自己而不是父母來解決問題。

記得前段時間,朋友圈瘋傳的陪娃寫作業導致血壓過高送進醫院急救的事,讓人不禁感嘆這世上沒有比陪娃寫作業更讓人耗命的事。

不光是陪寫作業,還有父母全程陪讀。

陪讀幹什麼,就是給孩子燒飯、洗衣服、買東西等一切生活瑣事。孩子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習考大學。

現在雖不提倡父母包辦婚姻,但把孩子生活的事情全部包辦,於是導致社會上就出現了「媽寶男」這個新名詞。

知乎上,關於媽寶男的定義比較全面,總結起來三個特徵:


凡事跟家人彙報,徵得同意後才實施。

人格不獨立,母親個性強,尤其是在擇偶上更是唯母是從。

習慣性向家人求助和尋求庇護,而不是自我救贖或保護別人。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媽寶男,即媽媽心裡永遠的寶貝,媽媽這樣看兒子,兒子也以此自居,結果這種關係一直延續下去。

「媽寶男」是個社會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就是父母忽視孩子的社會性格塑造,尤其是一手包辦孩子的生活瑣事,讓他們失去在日常生活中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一般來說,2歲以下的寶寶依戀家人一般是比較正常。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適應與大人的分離。

3歲以上若還是十分依賴父母或家人,這種情況就需要注意。

我姐的一個同事,孩子已經4歲。但她就跟樹袋熊一樣,不論在家還是在外面,都要趴在她爸爸肩膀上,即使是玩最感興趣的玩具,也一定要爸爸陪同。

後來,我姐同事就帶孩子去看醫生。

醫生診斷孩子有嚴重的依賴症,主要原因是從小日常生活離不開大人,尤其過分照顧和保護孩子,讓她覺得什麼事情都需要大人才能完成。

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互動性社會性格,最關鍵的就是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包括獨立意識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為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應堅持「家庭的事也是孩子的事」原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給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機會。

一方面要讓他們獲得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慢慢脫離父母的影響;

另一方面要給孩子必要的反饋信息,通過反饋讓孩子看到事情解決的關鍵點,哪些做的好,哪些需要完善。

在培養孩子獨立能力上,反饋環節至關重要。因為,反饋將是父母與孩子建立有效互動最好方式,並且具有三大好處:


1. 可以提升孩子的溝通能力,儘可能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說出來。

2. 可以通過自己方式收集相關信息來支撐自己的觀點,並對父母的意見提出質疑或者否定。

3. 可以在溝通和質疑中積累相關的談判技巧。

孩子,獨立是你最大的底氣

04

在塑造孩子社會性格過程中,家庭組織的定位要發生轉變。

自古以來,「三綱五常」使得父母幾千年來在家庭組織中保持唯一領導者地位。

父母,就是權威。

然而,組織中強調權威,這是管理學中垂直領導模式的主要特徵。而我們希望的,則是共享領導模式。

管理學家皮爾斯、西姆斯(Pearce 、 Sims)認為,共享領導模式是由團隊成員和指定的團隊領導者共同執行的領導,是團隊所有成員整體水平上表現出來的領導行為。

也就是說,在共享領導模式下,團隊成員都充分參與領導,通過專業指導或高效協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團隊效能。

家庭,作為社會組織的一種具體形式,它的運作與團隊並無本質區別。

所以,說的通俗點,家庭共享領導模式,就是由原來「父母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向「父母與孩子溝通達成一致後,由孩子獨立去做。」進行轉變。

去年,部門新招一個93年的員工小何。小何的本科學位證是南工大,但他四年生涯卻在南大度過。

當時我就很好奇,問他怎麼做到的?

小何說,南大是他理想大學,高考失利才去了南工大。但他不甘心,就想到這個折中辦法。

後來,他就跟家裡人商量,在保證南工大學位的前提下在南大完成四年學業。在徵得同意,以及承擔責任的情況下,最終如願以償去了南大。

試想,在沒有任何約束下,一個年輕的大學生如何經得住外界誘惑?

但小何做到了。

對他來說,最重要是如何制定每學期的學習計劃。他的做法,我非常認可。

首先,他徵詢室友意見;其次,根據自己愛好選擇好課程;最後再徵詢相關老師意見,最終確定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確定後,遵循南大學紀嚴格執行。

另外,他主動參加社團活動,結識南大很多優秀的前輩和老師,積累非常優質的人脈資源。同時,利用寒暑假時間,積极參加社會實踐和工作實習,積累豐富社會經驗。

小何告訴我,他的家庭環境比較民主。

自他懂事起,父母很少用權威來命令或要求他這樣或那樣做,都是在雙方溝通達成一致後,自己才去做。前提是,自己要對結果負責。

正因他擁有這樣的家庭環境,讓他敢想、敢做、敢承擔責任。

試想,一個人連試錯的勇氣都沒有,你能指望他混的有多好?

總之,像小何這樣擁有社會性格的人,在他們認知里,自己是獨立的社會「公民」,而非屈於權威的家庭「臣民」。

而這樣的人,在未來最有可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簡介:思文掃地,富書籤約作者,85後,經濟學碩士,《中國物業管理》、《城市開發》期刊雜誌寫手,聚焦思想與成長,用實踐淬鍊感悟,簡書@思文掃地。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內參 的精彩文章:

孩子考了好成績,究竟要不要用物質獎勵?

TAG:爸媽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