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洗凡堂行書作品之 《漁翁》

洗凡堂行書作品之 《漁翁》

洗凡堂行書作品之《漁翁》

作品尺寸:24.2cm*33.2cm

漁 翁

唐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岩宿,

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

岩上無心雲相逐。

這首山水小詩是柳宗元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永州之時所作,《漁翁》一詩足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豈獨王摩詰之專美耶?

局部之一

局部之二

局部之三

局部之四

蘇東坡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冷齋詩話》),對此詩推崇備至,以為詩家楷模。但隨後對「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這結尾二句,卻又認為「雖不必亦可」,因而還引起一場爭論,後世文人各呈己見,二句去留眾說紛紜,您以為呢?

該詩的前四句,宛如在播放一部山水動畫,由夜而晨,由靜及動。漁翁夜宿山邊,晨起汲水燃竹,待煙霧消散、旭日東升,已經不見漁翁的身影,遠遠傳來一聲櫓響,舉目望去霎時間山水皆綠。

東坡先生吟詠至此,已是沉醉在詩人勾畫的山水晨景中,覺得結尾略顯多餘,可柳宗元彼時因參與永貞革新而被貶永州,一腔抱負化為煙雲,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客居異鄉,寄情山水,並非以平靜恬淡之心徜徉于山水,而是強求寬解,以圖尋得慰藉,若無此結尾,詩人那顆無奈不甘的心又何處安放?

洗凡堂主曰:若以東坡曠達論,末二句或可去,如以子厚心情講,末二句必當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乘月返真 的精彩文章:

TAG:乘月返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