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當我選擇了相信(二)——老公,也曾是缺愛的小孩

當我選擇了相信(二)——老公,也曾是缺愛的小孩

原標題:當我選擇了相信(二)——老公,也曾是缺愛的小孩


燦若初



最近,越來越欣喜地發現,面對老公,沒有了以往的抱怨和憤恨,反而是更多的心疼和憐惜。在老公和孩子互動時,不再輕易被情緒帶走,能夠內心清明地看到,那就是一件事。


轉變的契機是,我終於願意相信——,也曾是缺愛的小孩!他給不到孩子想要的,不是不想給,而是給不出。而我,可以給到孩子想要的,不是我比他更愛孩子,而是我曾被如此對待。

周日下午,我在卧室上課,二寶推著小時候坐的小竹車飛奔進來。


老公跟在後面喊:慢一點慢一點。


二寶慢下來,調轉方向,直直撞向床頭櫃。


老公喊:小心一點,小心一點。


話音未落,就看二寶突然扔了小推車,小嘴開始撇,看來是擠到手了。


老公笑嘻嘻地說:怎麼樣?手撞疼了吧?剛說讓你小心點。


本來只是在撇嘴的二寶,哇的一聲,大哭起來,一邊拿小手捶打爸爸。


爸爸一邊躲著,一邊有點訕訕地說:你自己撞的,幹嘛打我啊?


二寶哭得更凶了。


我快速下床,抱他起來:寶寶好疼好疼吧?媽媽幫忙吹一吹哦。

哭聲應聲而止,小臉兒滿是委屈,小嘴兒繼續撇著,看向我。


我繼續念叨:媽媽愛你,無論如何媽媽都愛你,你很好,你沒有問題,親愛的。


小嘴立馬不撇了,擦擦眼淚:媽媽,放我下來。


繼續玩耍去了。


看著自己的情緒,對於老公,沒有了以往的抱怨,反而是更多的心疼。



周一早上,大寶起床,悶悶不樂地說:媽媽,我好累啊,我還沒有睡醒呢。


我還沒說話,站在床尾的老公說:你昨天晚上睡了那麼長時間,怎麼會沒睡醒呢?


大寶沒回答,小臉多雲轉陰了。


我接過來說:是啊,睡了那麼長時間,還感覺好累,看來確實沒有睡醒啊。

老公會意,沒有再說話。


大寶撒嬌:媽媽,你抱我一下可以嗎?


我爽快地:當然,親愛的,來吧。


在我懷裡坐了一兩分鐘,大寶笑盈盈地一躍而起:好了,媽媽,我們穿鞋吧。


看著自己的情緒,對於老公,沒有了以往的憤恨,反而是更多的憐惜。


我知道,在這個點上,自己又成長了一點。之前,我理智上知道,卻不能夠理解,為什麼老公對於孩子的感受視而不見,為什麼老公對於孩子的回應都是道理。現在,我終於願意相信,老公,也曾是缺愛的小孩。


有一次,兒子受傷了,喊媽媽媽媽,我這裡疼,給我吹吹。


老公在旁邊攤開手掌:這有什麼啊?你看我的手(一道傷疤橫貫整個手掌),小時候被玻璃扎的,沒跟任何人說,自己挑出來的,流膿,擠出來,又流膿,再擠出來,好幾次,後來自己長好了。


我不解:肯定很疼吧,你為啥不說啊?


他輕描淡寫地:說了有什麼用?。

想起他曾說過,他是被男女混合雙打打大的。或許,說了沒用的背後,還有被責罵的可能。


一陣心疼!那個自己處理傷口,誰也不說的小孩,心中是怎樣的五味雜陳!


老公外派期間每周末回家,周六午餐


他指著蠶豆炒雞蛋,笑嘻嘻地跟奶奶說:這個蠶豆啊,做成蠶豆肉圓湯最好吃啦。


聽得出來,他想吃了。


結果,周日沒有做,第二個周六還是沒有做,周日中午是他在家的最後一餐,我去廚房,沒有要做的跡象。


跟孩子奶奶提起他的話,孩子奶奶嗔怪道:唉呀,他幹嘛不直說,還拐彎抹角的。


他幹嘛不直說?我想,不外乎怕被拒絕吧。


想起他曾說過,憑什麼孩子要什麼就要給什麼啊?我小時候怎麼沒有人這樣對我啊?


一陣心酸!那個想要,卻習慣了不直說的小孩,曾經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


原來,老公給不到孩子想要的,不是不想給,而且給不出!


與之相應的,在類似場景下,我是被用另一種方式對待的。


小時候,有一次,膝蓋摔破了,回家後被媽媽看到。


她吃驚地問:摔這麼厲害啊!哭了吧?


我若無其事地:一聲沒哭。


媽媽很詫異:肯定很疼啊,怎麼沒哭呢?


我不以為然地:你又不在,我哭給誰聽啊。


於是,孩子在我面前撒嬌時,心中會自然蹦出一句,媽媽,你是我心中最理所當然的依賴!


更小時候吃飯的經典橋段,經常被家人說起。

坐在桌前,看著熱騰騰的飯菜,一臉不開心:燙。


媽媽說:那等涼一會兒再吃吧。


指著旁邊跑過的小雞,不開心:雞。


媽媽把雞趕走了。我拿起飯碗,不開心:涼。


熱好了飯,只剩我一個還在吃,呼啦呼啦吃完,偶爾會開心地:還要。



勤快的媽媽,已經把飯盛到了乾淨的碗里,準備倒給我時,我搖頭:不,要鍋里的。


媽媽無奈,再倒回刷洗乾淨的鍋里,重新盛給我。


長大以後,我問媽媽:你怎麼那麼有耐心啊?


媽媽反問:沒有耐心能怎麼辦呢?

想起媽媽曾說過,誰讓我是你媽呢。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於是,孩子在外人看來的各種不乖,在我看來,比起當年的我對媽媽的挑戰,簡直小巫見大巫了。


原來,我可以給出孩子想要的,不是我比他更愛孩子,而是我曾被如此對待。


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曾是一個小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巨老師談教育和成長 的精彩文章:

TAG:林巨老師談教育和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