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有些藥物不宜睡前服用?

為什麼有些藥物不宜睡前服用?

藥物治療是疾病治療的重要手段,但是藥物什麼時候服用才能發揮最大的治療作用?那些不適宜睡前服用?專家指出,只有科學用藥才能保障藥物的治療效果,選擇適宜的用藥時間服用藥物,才能提高療效,降低藥物的副作用。小編整理8類不宜睡前服用的藥物,供大家參考。

為什麼有些藥物不宜睡前服用?

作者·Alice來源·醫格心領域

1、利尿葯

利尿劑包括氫氯噻嗪、螺內酯及安體舒通等,這些利尿劑不宜在睡前服用,原因在於這些藥物在口服後1~2小時左右就會發揮利尿作用,6~12小時達到藥效高峰,持續時間約16~18小時。這類藥物通常是每天口服一次,應當安排在清晨口服,白天患者尿量增加,排泄方便不會影響睡眠,夜間藥效消失有助於患者睡眠。

2、降壓藥

在人體生物鐘的調節下,人體血壓會在一天之內出現兩個高峰:上午8~10和下午2~6點,因此,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調控需要根據血壓波動特點來進行,長效降壓藥物應該早晨服用,短效降壓藥物的最後一次服藥應該在下午6點之前,才能最大程度上發揮降壓藥物的療效。夜間人體血壓處於比較低的水平,睡前服用降壓藥物,可導致血壓急劇下降,心、腦及腎等靶器官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癥狀加重或腦血栓形成,心血管意外事件風險大大增加。

3、止咳藥

止咳藥物作用於咳嗽中樞,抑制咳嗽反射,能夠有效止住咳嗽,但是它止住咳嗽的同時,造成呼吸道痰液阻滯,容易阻塞呼吸道。另外,人在入睡後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導致支氣管平滑肌收縮,使支氣管腔變窄縮小,在狹窄的管腔中,痰液阻滯,會造成人體肺通氣的嚴重不足,出現缺氧、胸悶不適及呼吸困難等癥狀,因此,止咳藥盡量不要再睡前服用,以免加重身體的不適。

4、糖皮質激素

人體對激素類葯的反應有時間節律。夜間或睡前口服會破壞凌晨低谷,就不會產生8時的高峰,每日三次口服會嚴重擾亂生理激素分泌規律,長期用藥損害HPA軸。故推薦清晨6~8時間用藥,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應用激素後對自身皮質醇激素分泌的影響。

5、鹽類瀉藥

鹽類瀉藥一般用於中毒導瀉,腸道檢查準備等,鹽類瀉藥(硫酸鎂或硫酸鈉)的致瀉通常在服藥後4~5小時出現,晚上用藥,可導致患者反覆腹瀉,多次排尿,嚴重影響患者的休息和睡眠,這類藥物應該在早晨空腹口服導瀉,不易睡前服用。

6、中樞興奮葯

中樞興奮葯能提高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促進腦細胞代謝,改善大腦機能,讓人處於亢奮狀態,可以引起失眠。這類藥物每天最後一次服藥時間應該睡前4小時服用,例如,麻黃素片或含麻黃素的復方製劑都不適宜睡前服用。

7、胃腸解痙葯

胃腸解痙葯通過阻斷膽鹼神經介質與受體的結合,解除胃腸痙攣,鬆弛胃腸平滑肌,緩解疼痛,抑制多種腺體(如汗腺、唾液腺、胃液等)分泌,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研究發現,兩餐之間口服胃腸解痙葯可出現胃痛、胃部灼熱等不適,停葯後這些癥狀小時,因此,胃腸解痙葯應該在進餐過程中服用,不宜睡前服用。

8、降糖葯

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藥物的時間與進餐時間關係極為密切,這類患者不僅要預防餐後高血糖,也要預防低血糖的發生。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夜間低血糖一般出現在凌晨0點~3點之間,如果睡前服用了降糖藥物,患者在夜間發生低血糖的風險將會大大增加,因此,一般不適宜睡前服用降糖藥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格心領域 的精彩文章:

發生時,臨床醫生怎麼辦?

TAG:醫格心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