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秦趙決戰長平之趙國之謀

秦趙決戰長平之趙國之謀

其實,趙國在接受韓國上黨十七城時,也還是做了不少的準備,趙國君臣商議出了不少的謀劃。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趙國君臣的謀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軍事上

這個主要體現在趙國接收上黨十七城。第一,趙國上將軍廉頗率領十萬趙軍全面接手上黨的防務,佔領各個關隘險地,並且在前期做好對秦軍的防備(修繕城池、深溝高壘等),特別是防備野王的秦軍這個點。第二,讓馮亭的五萬餘韓軍全部內遷,進入趙國腹地?照理說現在要防備秦軍大舉進攻,正是應該增加兵力的時侯,怎麼能在這時調走友軍。我覺得主要有:

(1)韓軍久在上黨,軍紀渙散,戰鬥力弱,屢戰屢敗,趙國怕韓軍和趙軍在一起,會禍亂趙軍的軍心。

(2)韓國和趙國的軍制不一樣,人數雖多,但是不利於上將軍廉頗的指揮,再說韓軍和趙軍的戰鬥力也不一樣。雖然是大戰在即,但是我們也不是不用韓軍,只是將韓軍由原來防守城池的任務變成了後方支援部隊(運送糧草、軍械、輜重等)。

二、在政治上

趙國君臣重賞上黨軍民,施以恩惠,收買人心,派遣官吏實行趙國的法令,政策。還有說法(並未記錄在《史記》、《資治通鑒》)就是說:趙國放馮亭回韓。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馮亭他不願意接受趙國封賞,他更願意回到自己的祖國韓國,如果趙王強留馮亭,留人不留心,用處也不大。

二是,趙國有意放馮亭回韓國,因為馮亭是一個堅定不移的抗秦派,有他在韓國,有利於趙、韓兩國結盟,共同抗秦。那麼韓王不會處置馮亭嗎?當然是不會的,因為馮亭賣的是韓國的死地(也有說法:馮亭是按韓王秘密獻地於趙的旨令行事),換來的卻是韓國的和平,還有趙國的援助結盟。所以,馮亭在韓國還是會受到重用,這樣趙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三、在外交上

趙國先與韓國結盟,之後派出使者藺相如到魏國與之結盟。那麼魏國答應嗎?此時的魏國有兩大勢力,一派是親秦派,這部以代相須賈為首;另一派是抗秦派,以戰國四大公子信陵君為首,兩派相爭不下。外交大才藺相如的到來,使得抗秦派勢力大漲,在最後,趙國還割讓了好幾座(小的)城池給魏國,最後,魏國同意與趙國結盟,至此,三晉一家,共同抗秦。

除了韓、魏兩國,趙國還派出使者到燕國,可是秦、燕聯姻已久,而且燕國是秦國遠交近攻戰略的受益國,趙國比秦國對燕的威脅還大,所以燕國暫時沒有答應。

齊國,偏安一隅,更是不會趟這趟渾水,它巴不得秦、趙兩個強國打個兩敗俱傷。

楚國,此時的楚考烈王,當初靠著秦國的勢力扶植才為大王,一直奉行著親秦的政策,春申君主政,也受過秦王、范雎的恩惠,所以楚國也是坐山觀虎鬥。

雖然如此,趙國聯合韓、魏兩國,三晉合謀,共同抵制秦國,甚至謀取秦國的河東、河內兩郡(原韓、魏兩國的領土),三晉一家,聲勢滔天,如果再進一步,可能發展成為六國合縱,當此之時,秦國又將如何應對?請看下集——《你要戰,便作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企鵝小企鵝 的精彩文章:

秦趙決戰長平之趙國該不該受地之謎

TAG:大企鵝小企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