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苕溪尋戴,單字分析米芾苕溪詩中「尋」、「戴」兩字的用筆與結構

苕溪尋戴,單字分析米芾苕溪詩中「尋」、「戴」兩字的用筆與結構

苕溪尋戴

-----試分析米芾苕溪詩中「尋」「戴」倆字的用筆和結體

作者:孫悅新

2018.1.28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後因稱訪友為"尋戴」。米芾《苕溪詩》中有「過剡如尋戴,游梁定賦枚。」句。

現就「尋戴」二字做結體用筆分析。

1.橫畫起筆角度和斜度變化,開合自成。

尋字五個橫兩個露鋒,三個藏鋒。兩個露鋒中一圓一方,三個藏鋒中是兩圓一方,一個是從右下連帶而上,調峰橫入,另一個是從右上下來調峰取覆勢右行。因為入筆的方向不同,使橫畫覆仰生姿,開合自成。1/3,4/5橫畫呈開勢,3/4呈合勢。若圖一所示。 特別是第五個橫畫,傾斜幅度更大。上部右傾,下部左傾,欹正相生。如圖二所示。

2.疏密關係。

尋字有三個地方特別密,和伸展的三個橫畫和長豎造成的大空間形成疏密對比。如圖三所示

3.尋字可以分成上下連個部件,上個部件彐是倒三角形狀,下個部件和上邊的兩個橫畫構成菱形。這樣的形態動感十足,如金雞獨立。圖四所示

4. 戴字筆畫多,每個筆畫起筆或方或圓,或藏或露(圖五)。或開或合(圖六)上部空間和下部的緊密強烈對比(圖七)

5.戴字最有意思的是欹正關係的處理。下部的田、共嚴重左傾,上部的土字橫畫斜度很大,就要從山上滑下的感覺,這時幸有戈勾拉了一把,無奈身體單薄,力量不足,奈何?腳下的一個樹樁和一塊從天而降的巨石壓住了平衡。(圖八所示),圖九綠線顯示了驚險的生成,紅線顯示了那個遠點對整個字產生的一髮千鈞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興之所至,以畫代筆!——高清米芾《珊瑚帖》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