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讓我們做出錯誤決策的腦迴路

讓我們做出錯誤決策的腦迴路

只要有機會,我們的大腦總喜歡走捷徑,這是為了節約精力、提高效率。大腦喜歡使用「經驗法則」,幫助我們快速做出決定、解決問題。但這樣有時候會出錯。


如果我們不夠小心,認知捷徑會帶來嚴重的思維偏差,讓我們做出錯誤決策。人們總以為情緒才是理智的敵人,但他們在做錯誤決定的時候,常常是因為大腦太懶了。


杜克大學的心理學家曾邀請志願者玩了一款金錢遊戲。在第一輪遊戲中,志願者們每人拿到了20塊錢,他們接下來有兩個選擇:1)留下10塊錢;2)拋硬幣。如果硬幣正面朝上,他們就能把20塊錢全部留下;但如果硬幣背面朝上,他們就一分錢都拿不到。這時候,很多人都選了第一種選項。

在第二輪遊戲中,志願者們同樣每人拿到了20塊,也同樣需要做兩個選擇:1)上交10塊錢;2)拋個硬幣。如果硬幣正面朝上,他們就能把20塊錢全部留下;如果硬幣背面朝上,他們也是一分錢都拿不到。在這一輪中,很多人都選擇了第二種。


讓我們做出錯誤決策的腦迴路
CREDIT: 銳景創意


雖然兩輪遊戲的風險水平都是一樣的,但大腦對它們的評價卻不一樣。這時候,大腦受到了「框架效應」的影響,「框架效應」就是對於同一個一個問題,在邏輯意義上相似的兩種說法卻會導致不同的決策判斷。


為了弄清楚框架效應的成因,科學家又邀請143名志願者玩了同樣的遊戲,同時對他們的大腦進行掃描。

之前科學界對框架效應的成因提出了兩個假說。一個認為這是情緒引起的:贏得金錢讓人感覺快樂,而輸錢會讓不開心。另一個理論則認為框架效應是認知捷徑導致的——「經驗法則」讓大腦傾向保住確定可得的收入、避免一定會出現的損失。


大腦掃描結果顯示,志願者在框架效應下做出決策時,大腦是類似休息的狀態的。但當他們克服框架效應時,大腦則處於「工作」狀態,這說明他們正努力對抗自己的下意識傾向。但是,志願者大腦中與情緒有關的部分與他們的選擇並沒有關係。這說明我們會做出錯誤決策並不是因為情緒不好,而是因為懶。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比起肥肉含量為25%的豬肉,我們更喜歡買瘦肉含量為75%的,但其實這兩者是一樣的。想要避免這些錯誤,就只能更小心些了。


本文譯自 huffingtonpost,由譯者 蛋奶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原作者:Carolyn Gregoir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意識可能是熵的副產物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