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航天員群體:胸懷九天 永不失重
央廣軍事>原創獨家
英雄的航天員群體:胸懷九天 永不失重
2018-01-23 15:58:00 來源:央廣軍事說兩句分享到:
央廣網1月23日消息(趙金龍 劉克 記者楊宸琇 謝芳)日月經天,江河行地。英雄航天員的每一段壯美航程,都標定下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新高度,開創了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境界,無不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偉大征途上,刻下深深印跡。
這印跡,不只是他們一次次刷新的飛天高度,以及所留下的神聖瞬間、偉大呈現,還有背後比天還高的精神境界、比天還大的大愛情懷。
身體失重,心靈永不失重
20年來,航天員為國出征、六上太空、連戰連捷,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贏得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鮮花、掌聲和讚譽聲,收穫了許多人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榮譽和光環。
然而,無論世界如何歡騰,英雄的內心卻始終波瀾不驚——
2003年10月16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內蒙古中部的阿木古郎草原。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著陸在這片曾孕育一代天驕的神奇土地。楊利偉身著乳白色航天服,輕快地跨出外表被大氣層摩擦燒灼成古銅色的返回艙,圓滿完成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面對鏡頭,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1963年6月16日,前蘇聯宇航員捷列什科娃駕乘東方6號宇宙飛船升空,成為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員。49年後同一天的18時37分,劉洋隨神舟九號載人飛船一飛衝天,在太空留下中國首位女航天員的身影,使中華民族傳誦千百年的「嫦娥飛天」傳說成為現實。她返回地面出艙時,說的第一句話,還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聶海勝兩度飛天、景海鵬三上太空,每次凱旋後的第一句話,仍然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我為祖國感到驕傲」,這未曾刻意安排的一句話,表達了一名革命軍人對祖國的摯愛,折射了一個英雄群體對待榮譽的清醒。
這份摯愛,源於航天員們深知,遠征九天代表的是中華民族,背後站立著一個強大的祖國,榮譽應該屬於祖國、屬於全國人民、屬於每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
這份清醒,源於航天員們懂得,為托舉他們一飛衝天,多少人把鋪蓋搬到車間晝夜苦戰,多少人累倒在機器旁爬起來繼續工作,多少老專家過早地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多少年輕人過早地霜染兩鬢……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摯愛和清醒,他們每次任務凱旋,他們最先做的就是歸零成績、歸零經歷、歸零心態,一切從頭開始,繼續日復一日地重複著飛天和準備飛天的工作。
如今,航天員中有7人已是年過半百的將軍,每次訓練他們仍然帶頭參加,航天生理功能始終保持在優良等級,骨骼代謝變化不大,出色的心肺功能更是普通人無法比的。
對此,曾經有人問他們:「你們已經功成名就,又過了知天命的年齡,還用得著這麼拚命嗎?」他們的回答鏗鏘有力:「黨和人民給予我們崇高榮譽,祖國托舉我們飛上太空,我們唯一的使命就是為國出征,只要黨一聲令下隨時準備再上太空!」
身體失重,心靈永不失重。面對黨和國家給予的崇高榮譽,面對人民群眾給予的莫大支持,航天員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回報國家、回報社會。20年來,他們用上千場報告、數百次公益活動,詮釋了肩負的社會責任。他們說:「傳播飛天夢、傳遞正能量,這是飛天任務的繼續,累但快樂、幸福!」
2011年10月,景海鵬回中學母校作報告。看到老師和同學們坐在露天操場上,報告席卻設在搭著涼棚的主席台上,他執意不肯。「我是來向各位老師、校友報告自己離開母校20多年間的學習工作經歷的,應該站著向大家彙報。」最後,他站在操場上整整講了4個半小時。
2013年春,景海鵬應邀到某高校作報告。活動結束後,校方按規定想給授課費,不料被他婉言拒絕。回到航天員大隊吃過午飯後,景海鵬發現學校竟然把裝有授課費的信封,塞到了他的手提袋裡。於是,景海鵬第一時間向大隊領導作了彙報,並委託隨行人員將授課費迅速給邀請方送回去。學校領導欽佩地說:「景海鵬真正做到了任務前後一樣出色、天上地下一樣完美!」
寧舍小家,決不愧對國家
2003年9月下旬,中國首次載人飛行進入倒計時。全系統都在緊張備戰,入選首飛梯隊的翟志剛更是不敢懈怠,也不能有絲毫懈怠。就在這時,遠在黑龍江省龍江縣的母親卻因突發腦溢血,癱瘓失語,生活不能自理。
翟志剛在家是「老疙瘩」,上有2個哥哥、3個姐姐,母親生他時已42歲。由於孩子多、負擔重,父親積勞成疾、卧病在床,全靠母親一人走街串巷賣瓜子維持生計。
生活的艱辛,磨礪了翟志剛的堅強意志,更濃厚了母子深情。病榻上的母親,整日盯著翟志剛的照片發獃流淚。10月15日,當首飛梯隊楊利偉、翟志剛、聶海勝出現在電視屏幕時,病床上的母親終於看見了朝思暮想的兒子。此時,老人雖然已不能說話,但神情激動,眼裡閃爍著淚花兒。
11月21日,就在翟志剛37歲生日這天,母親永遠閉上了眼睛。臨走前,昏迷多日的她擠出最後一句話,「別讓三(指翟志剛)為我耽誤工作」。噩耗傳來,翟志剛千里奔喪。「媽,兒子回來了!」他一進屋,就跪在母親靈前,連磕了3個響頭。
一個人的忠孝選擇,折射了一個群體的家國情懷。
選擇航天員這個不同尋常的職業,就選擇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奉獻和犧牲,他們面對小家與大家、生命與使命的碰撞,毅然選擇了後者——
2004年4月,吳傑的父親因肺癌住進醫院。此時,特因性訓練的連續性科目正如火如荼展開。為了不耽誤訓練,吳傑將父親病重的消息深埋心底。
同年11月,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前夕,獨自撫養聶海勝長大的母親,突發腦溢血病重住院。聶海勝得知消息趕回湖北棗陽老家,只待了不到3天,便告別仍處於昏迷狀態的母親。
2016年,備戰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期間,為安心備戰,陳冬和妻子把雙胞胎兒子中的一個送回了老家。孩子打電話問陳冬:「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歡我了、不要我了?」
陪伴、團聚,對於尋常人家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願望,但對於同在航天城的航天員和他們的家人卻是種奢求。
航天員公寓到家屬樓,直線距離不到500米,卻如同隔了萬水千山,相距天南海北——
這麼多年,他們沒有多少時間陪伴、照顧家人,也沒有更多的時間教育輔導孩子,沒能參加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
這麼多年,他們也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孝敬父母,休假的次數用手指都可以數過來;
這麼多年,他們把更多的時間留在了教室里,留在了體訓館,留在了訓練場;
對於這些,航天員從未後悔:「雖然有犧牲、有不舍、有遺憾,但這世上總有一些高尚的事業,值得去為它犧牲、為它割捨、為它承擔其他的遺憾。航天事業就是這樣的事業。」
對於這些,航天員的家人們理解:航天員不只是屬於小家,更屬於國家;不僅僅是家裡的頂樑柱,更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正如一位家屬講的那樣,「他們心裡不是沒有家,只不過自己的家是小家,築夢九天的家才是大家;他們心裡不是沒有愛,只不過家庭親情是小愛,獻身航天事業的愛才是大愛」。
職業特殊,但從不搞特殊
曾經的幾年間,航天員一度隱姓埋名,像一枚枚反覆打磨的利箭,隨時準備射向太空。在這漫長的等待中,他們始終抱定一個信念:「特殊的隊伍里,沒有特殊的軍人。登上飛船,我們是飛天勇士;走下飛船,我們是普通一兵。」
身份的特殊性,決定了管理上有著更加嚴苛的要求:不準在外就餐、節假日不準私自外出、不準與不明身份的人接觸、不準暴露自己的身份……神舟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前,一系列規定讓航天員一度從許多朋友的世界裡消失了,甚至連孩子也只知道「爸爸是飛行員」。
楊利偉的兒子楊寧康,小時候常翻看家裡的相冊,最喜歡楊利偉一張穿著飛行服、站在戰鬥機舷梯上的照片,一直認為他的爸爸就是飛行員。讀小學時,老師要求學生寫一篇記述人物的作文,小寧康就以楊利偉為題,寫了篇《爸爸的雄姿》:「一想起爸爸,我就感到特別親切,我每天都為自己有這樣的好爸爸而高興……可是,爸爸的工作那麼忙,一個星期也很難見到他一面,好在我手中有爸爸的一張照片,看到照片上爸爸的雄姿,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後來,作文發表在學校《作文導刊》上,得了18元稿費。小寧康回家用這些錢買了3個西瓜,說:「爸爸每天訓練很辛苦,要流很多很多的汗,我買西瓜給他解渴。」
如今,航天員日常管理規定已經有了很多新調整新完善,但嚴苛嚴密的限制依然沒有變。在常人看來,很多條款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在航天員眼裡,限制卻是一種待遇。
英雄不是一飛成名的。中國航天員中心黨委書記李新科說:「作為航天員,上天是考驗,平時更是考驗,在地面如果紀律渙散,就不可能在天上令行禁止。」
2008年中秋節前,劉伯明的母親不幸去世,領導只批准他4天的假,因4天之後,航天員大隊就要奔赴某地合練。屈指一算,扣除路上的時間,只能在家裡待一個晝夜。當他趕回家中時,兄妹們拉住他的手哭了:「你一走幾年,媽媽臨終也沒有見你一面,你不能等到她下葬再走嗎?」看著母親的遺容,他心如刀絞。可是,軍令如山,不容變通。那天,他在母親靈前守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揮淚叩別,踏上歸隊的旅程。
10多年來,除雙休日外,都是封閉式管理,公寓離家雖然很近,但沒有一名航天員違規回家,即便是妻子和孩子的生日,也沒有人破壞規矩。
「飛得再高,做人的底線不能破;榮譽再多,紀律的紅線不能觸。」航天員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10多年來,數不清的地方老闆慕名找到航天員,請他們為自己的產品說一句好話,並許以重金、房產、豪車。曾有一位房地產商曾說,「只要你們入住我開發的小區,房子免費送、隨便挑」,但他們始終不為誘惑所動。
責編:劉鵬相關新聞·英雄的中國航天員群體:時代圓我飛天夢2018-01-23 ·赴黎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通過聯合國第三次裝備核查2018-01-23 ·記者視點:讓台灣同胞在大陸感受家的溫暖2018-01-22 ·英雄的航天員群體:問鼎蒼穹 丹心向黨2018-01-22 ·中國海軍第二十七批護航編隊結束對突尼西亞訪問2018-01-22
參與討論
我想說軍事圖片 軍網鏈接
中國國防部|人民網軍事|新華軍事|中國軍網|中國軍視網|中國海軍網|中國空軍網|中國網軍事|中工網軍事|環球軍事|鳳凰軍事|新浪軍事|騰訊軍事|網易軍事|搜狐軍事|國際在線軍事|西陸網|中國長城互聯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網|


TAG:央廣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