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一種疼叫「低溫燙傷」

有一種疼叫「低溫燙傷」

隨著冬季氣候變冷,尤其是很多地方下雪之後,氣溫也是藍的發紫。各種老牌的、新潮的取暖工具紛紛粉墨登場: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電暖手爐、電暖腳墊、電熱滑鼠墊、電暖手套……這些取暖用品給寒冷的冬季帶來了溫暖。然而,這些取暖工具使用不當,卻可能給「溫暖」的冬天帶來一種疼痛——低溫燙傷。近日在門診就遇到了好幾例「低溫燙傷」的患者。

一說燙傷我們都知道,是由無火焰的高溫液體(常見沸水、熱油等)、高溫固體(常見燒熱的鍋、碗、盤子等)或高溫蒸氣等所致的組織損傷。那麼什麼是低溫燙傷呢?低溫燙傷是指雖然基礎溫度不高,但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當皮膚接觸70℃的溫度持續一分鐘,皮膚可能就會被燙傷;而當皮膚接觸近60℃的溫度持續五分鐘以上時,也有可能造成燙傷,這種燙傷就叫做「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雖然不比高溫引起疼痛那麼明顯,通常僅是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面積也不大,燙傷皮膚表面看上去燙傷不太嚴重,但因為發現時間滯後,不少患者創面較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果處理不當,嚴重會發生潰爛,且長時間都無法癒合,造成極大的痛苦。

面對「低溫燙傷」,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預防:

被低溫燙傷的人,一般是晚上睡覺不易蘇醒的人和感覺遲鈍的人,以致發生燙傷還不自覺,不少燙傷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才被發現。因此預防也主要針對夜間睡眠時和特殊人群。

1.正確使用熱水袋、電熱寶、暖手爐、電熱毯等夜間取暖產品。

熱水袋不要灌水太滿,裝70%左右熱水即可,水溫不要太熱,並趕盡袋內的空氣,不要擠壓熱水袋,注意把蓋擰緊,防止水流出來。使用夜間睡眠的取暖設備時,時間最好不要過長,選在睡覺前放在被子里先暖被窩,睡覺時取出來,要避免整夜置於被窩內。如果想睡覺時放在腳下取暖,不要為了溫暖的溫度而放棄保護。小型的便捷取暖設備大多配有棉布或絨布的「外衣」,實在沒有的可以用毛巾將取暖用的熱水袋或電熱寶、手爐等包裹起來,或放於兩層毯子中間,避免熱力表面直接作用在皮膚上。電熱毯的溫熱作用面積更大,也要避免睡眠過程中全程加熱,睡覺前打開將被褥暖熱,關閉後再入睡。

2.正確使用暖寶寶:為了美麗凍人,不少女性都會選擇「暖寶寶」,然而冬季人體氣血流通不暢使得人體感覺的敏感度下降,女性的忍耐力又比較強,往往感覺局部刺癢的時候已經有輕度的燙傷。有些骨關節病的患者關節怕涼,也會選擇使用暖寶寶,但常年的局部氣血痹阻不暢以及老年人感覺神經的退化使得部分人對於暖寶的熱力並不敏感,或是皮膚的疼痛程度與關節疼痛的程度對比較輕而被忽略,導致局部皮膚燙傷破損而不自知。使用暖寶寶的時候,不要貪圖熱力,不要直接接觸皮膚,中間要隔著兩層衣物,並且應時不時的用手放在皮膚和暖寶之間感知一下溫度的變化,避免「溫水煮青蛙」、皮膚溫感疲勞造成燙傷。

3.特殊疾病的患者格外當心:一些患有糖尿病、脈管炎或中風後遺症、長期卧床的患者要格外當心,這類朋友感覺神經可能受損,以致對溫度的變化不敏感。如果有條件,除了上述兩方面格外注意意外,還可以讓家人幫助感知一下溫度。比如讓家人幫忙灌「熱水袋」,調試到合適的溫度再使用。這需要家人的耐心與關愛。

如果預防沒有做到位,那麼可能就會進入需要治療的階段了。雖然很不希望看到大家走到需要治療的這個程度,但我們還是要提一提如何緩解燙傷、治療燙傷。

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先用涼毛巾或涼水沖一下燙傷處,以達到降溫的目的,然後應及時就醫。千萬不要自己用醬油或是牙膏塗抹燙傷處,這樣有可能會引起燙傷處感染。因為「低溫燙傷」有可能在不經意間已經傷及肌膚的深部,相對的治療的時間也會加長,治療上也比較麻煩,尤其是創面深切嚴重的低溫燙傷,通過局部換藥的方法很難治癒,須採用手術方法把壞死組織切除,依燙傷的程度而異外科接受治療。

如果經過醫生確診只是很輕度的燙傷,燙傷也還停留在表面,則可以用局部塗抹燙傷膏,黃瓜薄片外敷(具體參考:食材小知識:黃瓜)等方法來幫助痊癒。

多一點細心,在冬季的溫暖中,少一點疼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徐話健康 的精彩文章:

五勞七傷里「七傷」都是啥?

TAG:徐徐話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