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筆精墨妙:讀吳東奮的水墨工筆花鳥畫

筆精墨妙:讀吳東奮的水墨工筆花鳥畫

個人簡介

吳東奮,1943年生於福建省永泰縣,祖籍福建省仙遊縣。中國水墨工筆花鳥畫首創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工筆畫學會常務顧問。國家友好畫院、江蘇國畫院、文化部國韻文華書畫院特聘畫師;南潮花鳥畫院副院長、李耕畫院名譽院長。資深教授,先後任教於三明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閩江學院美術學院。現居北京,設立有水墨工筆花鳥畫工作室。

吳東奮師承著名金石書畫家陳子奮、潘主蘭先生,後考入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南京師大美術系研究生班、北京中國畫研究院,先後受教於陸抑非、盧坤峰、舒傳曦等諸位先生,活到老學到老。

其從藝50多年來,不懈追求中國畫的創新,先後創作出大批高質量的藝術作品。曾入選第六屆、第七屆全國美展,一至四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首屆全國花鳥畫展及多屆全國花鳥畫邀請展等國內外重大畫展。作品《墨梅》獲日本東京都第53回國際文化交流展金獎,作品《竹靜泉清》獲「西子杯」全國書畫大獎賽成人組銀獎,作品《竹鴿》獲北京國際中國畫大獎賽銅獎並出席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頒獎儀式。先後在北京、浙江、福建、廣東、山東等省級以上美術館舉辦個展。大量作品入典、拍賣,並由美、日、法、英、德、荷、新及港台地區單位及個人收藏。

融寫意於工筆思潮的先行者

——讀吳東奮的水墨工筆花鳥畫

林木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國家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幾年前,還在編《中國畫學刋》時,有一期專題是「工筆畫」,主編鄧福星先生和我都想到福建的吳東奮。認識有二、三十年了,他一直在畫工筆畫。最近二十來年,東奮先生在水墨意筆摻入工筆畫的傾向中是個先知先覺的畫家。

東奮先生是個聰明人,他為自已設計的這條水墨意筆摻入工筆花鳥畫的創作之路十分成功。儘管東奮先生以前在傳統形態的設色工筆花鳥畫和水墨寫意花鳥畫上都有嫻熟的造詣,但如沒有多年來摻入意筆的水墨工筆畫的成功實踐,我和鄧福星先生在考慮工筆畫時或許不會想到吳東奮的。

東奮先生早年在福建,習畫時於傳統學習就十分虔誠。上世紀六十年代習畫之初,即從臨宋畫入手,進而再學習明代邊文進、林良、呂紀等嚴謹的工筆花鳥,於工筆設色花鳥畫奠定堅實的功底。這期間,又一直追隨白描大家陳子奮先生。子奮先生對中國畫用筆的極具功力的線描功夫,對東奮的中國畫有相當的影響。到八十年代,東奮先生在工筆重彩花鳥畫創作中又大量吸收于非闇、陳之佛、陳子奮、鄭乃珖等現代工筆畫名家們的藝術手法,為自已的工筆畫發展之路作了有力的鋪墊。多年來,吳東奮還保持著和工筆畫大家潘絜茲的聯繫,一心以復興工筆畫重彩為已任。東奮先生在傳統工筆畫的道路上走得很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他已出版了不少年曆年畫,作品還入選第六屆第七屆全國美展,在畫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路就這麼走下去,功力深厚的東奮的工筆設色畫卻沒有自己的特色。

工筆畫從八十年代異軍突起於畫壇,從原來以水墨寫意為絕對主力的中國畫分去了半邊天,甚至在全國性大展中往往佔了絕對主力,獲金獎銀獎者工筆畫則往往佔據大半。當然,這一方面是因為水墨寫意「逸筆草草,聊寫胸中逸氣」的古文人風氣害了當代水墨畫,在科學寫實以素描寫實為本的學院派中國畫中反成了另類!另一面,依賴於照片寫實,以嚴謹工緻為特色的現代工筆畫當然就乘虛而入後來居上。但時間一久,這種缺乏中國文化意味,依賴照片和製作的當代工筆畫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筆墨熱」之後又因千篇一律個性缺乏受到嚴厲批評。一股倡導「寫意精神」的風氣漸起。工筆畫中一批認同此風氣的先行者,開始在傳統型工筆設色和當代照相寫實工筆畫中另尋蹊路,他們率先把水墨寫意引入工筆畫中,以改變當代工筆畫的流行模式。吳東奮即此工筆新潮中的先行者。

從美術史上看,水墨出現在唐代中晚期,是「文人畫」出現的標誌。但水墨作為思潮流行,是在南宋。那時連南宋宮廷都流行劉李馬夏之「水墨蒼勁」山水。當然,作為以水墨寫意為標誌的文人畫思潮,正式崛起是在元代。在元代,除了「黃王吳倪」的文人水墨寫意山水可作文人畫思潮的代表外,就是宋代寫實的宮廷設色工筆花鳥畫以水墨工筆花鳥畫方式向文人傾向的水墨過渡。高度寫實的宮廷設色工筆花鳥畫要突然轉向時髦的文人水墨寫意花鳥畫是困難的,但在工筆花鳥之勾線寫形及章法處理大致不變的基礎上,以墨代色,也有迎合水墨思潮之功效。故元代水墨工筆花鳥畫的特殊樣式就在元代流行開來。但元代的水墨工筆花鳥畫發展很不充分,隨著這個不到一百年的朝代的結束,明初不僅恢復了宋代寫實的工筆設色花鳥畫,而且寫實更為繁複章法更為複雜。元代水墨傾向之工筆花鳥畫對文人水墨的追求,要到明中期後才再轉入水墨寫意的階段。亦即就水墨工筆花鳥畫而言,元代的過渡是不充分的。

《屹立》2009年

《秋山雙壽》2012年

吳東奮介入其中的工筆水墨花鳥畫就是綜合工筆畫之嚴謹,寫意畫之放達與水墨的文氣之新傾向。吳東奮是了解上述由工筆而寫意的歷史進程的。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吳東奮就已經注意到元代的墨花墨禽現象:「工筆花鳥畫從五彩繽紛的色彩開始,發展到元代的工筆水墨花鳥畫。宋代的工筆重彩花鳥畫在藝術上已達到登封造級的地步。但元代的墨花墨禽(即水墨工筆花鳥畫)由於發展時間短,又缺少獨立表現手法尚有許多薄弱環節,有待進一步完善。這是一條前人沒有走完的藝術道路,值得當代畫家去研究、探索。」東奮先生是善於思考的。熟悉畫史的畫家從歷史上找到了突破今天工筆畫誤區的突破口。他從元代尚未完成的水墨工筆畫入手,又吸取後世的水墨寫意之長:「『寫意性』是中國畫藝術的精神,也是當代水墨工筆花鳥畫創新的關鍵。花鳥畫的意境是傳達畫家的情感,反應那個時代人的情思、趣味和審美理想。在當代花鳥畫創作的領域裡,畫家情感與古代畫家的情感產生根本的變化,因為當代自然美和社會美都為我們提供了創造新的意境的現實基礎。」

《獨俏一雪翁》2012年

東奮作畫,以工筆造型的嚴謹性為基礎,變精緻細膩的工筆用線為提按頓挫虛實糙潤變化多端的意筆勾勒,給自己的工筆意味的花鳥畫帶去了另一種豐富的意趣。受台灣劉國松大膽突破傳統格局使用肌理製作的影響,又直接受到浙美進修時谷文達沖水法的啟示,東奮大量使用「沖水法」使本已變化豐富的意筆用線再添一層變化。所謂「沖水法,即在畫面上的墨線或墨塊未乾時,用清水沖洗,使墨塊中或墨線上未乾的墨水被洗凈,使線與塊的邊緣留下不規則的邊緣線,讓畫面獲得一種斑駁陸離,猶如畫像石、畫像磚拓片那樣的拙樸氣質」。如果東奮對自己畫面意筆勾勒用沖水法再造一份斑駁與古拙,那麼,他同樣用「撞水法」,實則是傳統墨法「破墨」法中以水破墨之法的大量運用,形成畫面在大面積塊面上又添一種斑駁陸離的肌理。

《喜上眉梢》2012年

有時東奮還把撞水法和沖水法結合運用,在一些線條和墨塊用沖水法處理後馬上用撞水法再破,亦即在古拙斑駁之上再加參差變異。這當然就大破傳統工筆畫之嚴謹精緻整飭工細而變化為參差斑駁古厚樸拙。加上去色而用墨,更以「墨分五彩」之法,在虛實濃淡中用墨,加之前述沖水法撞水法的運用,使畫面在筆墨上呈變化之致。這種運用現代肌理製作之法對筆墨運用的突破,給東奮的意筆水墨工筆花鳥帶來明顯的新意與突破。當他1990年9月在中央美術學統陳列館舉辦他的畫展時,這種融工筆花鳥畫和水墨寫意風格於一體的新工筆水墨畫風引起了北京畫界評論界的相當的關注。

《柳塘春雨》136×68cm 1990cm

批評家范迪安敏銳地指出:「取秦漢藝術的拙樸氣質溶入工筆的彩繪精研,追求物勢皆出自然,倏若造化,並用文人水墨畫的寫意精神摻和工筆的嚴謹規矩。」北京的展覽之後,人民美術出版社在1995年為吳東奮出版了他的這種水墨工筆畫技法研究的專著《中國花鳥畫技法》,第一版就發行39500冊,可見其影響。值得指出的是,當1989年吳東奮在意識到當用水墨寫意之意趣融入已嫌板滯的工筆設色畫時,工筆畫界中人還罕見有此思考者。而1995年吳東奮出版他的工筆水墨畫技法集時,離筆墨熱和「寫意精神」的倡導也還有好些年。這顯然使吳東奮先生成為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紀初才興起的融水墨寫意精神於工筆畫傾向的睿智的先行者。

《丹楓寒鳩》136×68cm 1989年

東奮的水墨工筆畫雖然在筆墨的處理上有突破性的變化,但在造型的嚴謹上,他仍然堅持著工筆畫所以為「工」的特徵。在他的作品上甚至不難找到宋代院體工筆的嚴謹,尤其在畫中花、鳥、枝葉的細節處理上。這樣,東奮的畫作既有寫意之古拙不羈,又有工筆之嚴謹工緻,這就頗具蘇軾所稱「始知真放本精微」之妙了。此種工筆水墨的嚴謹與寫意結合的特徵,使其既可避免文人水墨寫意多為逸筆草草小品難畫巨作之局限,又可避免工筆設色雖可畫嚴謹大幅但難免板刻拘謹之弊端。東奮近作《京東早春》就以480×240cm的大尺幅工筆水墨畫林中羊群。既有描繪的工細,又有寫意的雅緻。值得一提的還有,東奮水墨工筆花鳥畫在中國藝術的象徵喻意上是頗下功夫的。他的畫中通過鳥的家庭或鳥類個體之間關係的表現所隱喻的溫馨、母愛、情愛、友誼,他通過古代書法青銅鼎彩陶青花瓷與花卉的組合呈現出的濃郁的中國文化意味,他的一些在花鳥與山水中跨界處理的大型畫作,他對花鳥畫的月夜意境的執著偏愛……都使東奮的水墨工筆花鳥在當代花鳥畫界獨樹一幟。

2017.10.4中秋之日於成都東山居竹齋

《冷月雙棲》136×68cm 1989年

《香雪》66×66cm 1990年

《竹翠泉清》66×66cm 1990年

《墨梅蠟嘴》66×66cm 1990年

《冷棲》66×66cm 1992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早報 的精彩文章:

2017新零售口碑排行榜發布

TAG:新聞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