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沫若先生,一個熱衷皇陵挖掘的人

郭沫若先生,一個熱衷皇陵挖掘的人

說到郭沫若,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國近代的文豪,他既是詩人又是歷史學家,在文化領域有著精深的研究,可是這個人卻是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實在是因為他覺得古代帝王的墳墓里會有許多重大的歷史發現,他的夢想是把中國各大帝王的墓挖出來看看。為此他有些公私不分,導致挖掘過程損失慘重,他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眾所周知,明定陵的挖掘,就是郭沫若的一再堅持和主張,於公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的歷史,萬曆皇帝的陵墓作為了挖掘的對象,於私可能也是為了見證皇陵的浩大以及眾多琳琅滿目的陪葬品,這對於一個文學愛好者而言是致命的誘惑。

在挖掘定陵的時候,其實受到了不少的人的堅決的反對,理由很簡單,在1955年時期,國家根本就不具備保護文化的能力和條件。

歷時兩年的發掘,定陵地宮出土各類器物2648件(不含錢幣、紐扣),金、銀製品和玉類保存基本完好。絲織品「數量之多,品種之全,花色之好,紋樣之複雜,在中外考古史上都是罕見的」,還是「研究中國古代絲綢科學技術的珍貴資料淵藪」,但是其中大量文物立即被氧化,各種珍貴字畫、絲織品頃刻間灰飛煙滅,令人痛心不已。

其實最開始郭沫若是想就近發掘北京明十三陵中永樂大帝朱棣的長陵,但因條件限制,最後選擇了萬曆皇帝的定陵先練手。不過對郭沫若來說,他最感興趣的其實並非北京的明十三陵,而是遠在陝西的乾陵。

如果問世界上哪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麼毫無疑問是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合葬的乾陵。

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大炮轟過。1300多年的時間裡,有名有姓的盜墓者就有17人之多,而小毛賊多如牛毛,正史里不記載,野史里也懶得寫。

然而時至今日,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的陵墓也空了,偏偏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可以說武則天是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後征服了歷史。

眾所周知,唐朝發展到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基本上是最繁榮的時期。據資料記載,唐高宗下葬時隨葬了全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武則天下葬時又隨葬了全國財政的三分之一。

要知道裡面任何一件器物都是皇家御用的古董,可不是簡單的用材質來衡量的。除了金銀珠寶,少不了的是更早時期的文玩字畫,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因此,就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的財政收入,乾陵內的寶物達500噸以上。

郭沫若還提出過蘭亭序是由隸書寫成,而非行書的觀點,希望能發掘乾陵一探究竟。郭沫若說:「毫無疑問,肯定有不少字畫書籍保存在墓室里!打開乾陵,說不定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可重見天日。也說不定武后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跡都能見到!石破天驚,一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但周恩來總理提筆在這份可能「石破天驚」的計劃書上寫道:「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

後來面對郭沫若的再次請求,有定陵發掘失敗的案例在前,回復他的只有一句話:「十年之內不得發掘皇陵。」

對於郭先生的熱衷於古代帝王陵的發掘,一方面是自己的專業,他畢竟是歷史學家,專業技能上的痒痒與個人的好奇心的結合。不光是他,我們也會好奇秦始皇陵和武則天墓到底是啥樣?裡面有啥珍寶?作為一個這方面的專業學者,特別想知道古代帝王陵內部的情況,也無可厚非。

但在定陵的發掘所造成的重大損失的情況下,還想發掘武則天陵,就是大錯特錯。在沒有前車之鑒的時候,第一次的冒險或者操作失誤,可以稱之為探索,可以算作情有可原。但不吸取教訓,在沒有任何改進措施的前提下還想做更大的破壞,就不可原諒,尤其是學者。

就我個人來說,我沒有那麼大的好奇心,希望永遠不去挖掘乾陵和秦始皇陵墓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羅小扇撲流螢 的精彩文章:

張靈甫帶領的74師,當時被稱為國民黨五大王牌軍之首

TAG:輕羅小扇撲流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