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抗日戰爭的壯麗頌歌——《國殤(第五部):中國遠征軍緬甸、滇西抗戰秘錄》評鑒

中國抗日戰爭的壯麗頌歌——《國殤(第五部):中國遠征軍緬甸、滇西抗戰秘錄》評鑒

中國抗日戰爭的壯麗頌歌

——《國殤(第五部):中國遠征軍緬甸、滇西抗戰秘錄》評鑒

《國殤(第5部):中國遠征軍緬甸、滇西抗戰秘錄》講述了70多年前,中國遠征軍為爭奪叢林,爭奪道路,爭奪生存而發起的緬北、滇西抗戰。1942年春,日軍入侵緬甸。中國應英軍要求,派遠征軍入緬支援英軍作戰。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美、英盟軍的協同下,在緬甸北部和雲南省西部對日軍緬甸方面軍發動全面進攻。

中國抗日戰爭的壯麗頌歌

  

——《國殤(第五部):中國遠征軍緬甸、滇西抗戰秘錄》評鑒

【點評人簡介】

譚笑,華文出版社編輯,曾編輯《中共選擇了毛澤東》《陳獨秀的最後十年》等大量文史人物傳記圖書出版。

【圖書基本信息】

《國殤(第五部):中國遠征軍緬甸、滇西抗戰秘錄》,陳立人著,團結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字數:58萬,頁數:500,定價:58.00元。

【作者介紹】

陳立人,廣東省雷州市人。原任解放軍畫報社長兼高級編輯,大校軍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員。1988年發表第一部長篇紀實文學著作《中正劍之夢》得到廣泛好評,並獲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屆圖書獎。其主要著作有《孤獨八百士》《緬甸,中日大角逐》《馮玉祥》等,共約200餘萬字。

【內容簡介】

《國殤(第5部):中國遠征軍緬甸、滇西抗戰秘錄》講述了70多年前,中國遠征軍為爭奪叢林,爭奪道路,爭奪生存而發起的緬北、滇西抗戰。1942年春,日軍入侵緬甸。中國應英軍要求,派遠征軍入緬支援英軍作戰。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美、英盟軍的協同下,在緬甸北部和雲南省西部對日軍緬甸方面軍發動全面進攻。中國軍隊前後投入兵力40萬人,以傷亡近20萬人的代價,最終遠征軍打通了中印公路,讓日軍全軍覆滅。這是中國抗戰史上環境最險惡,傷亡最慘烈,也是取得最徹底、最輝煌勝利的一次戰役。

【作品點評】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政府為支援英國軍隊在緬甸殖民地對抗日本陸軍、及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補給線安全,而組建、出國作戰的中國軍隊。他們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在緬甸北部叢林以及我國滇西地區,曾經留下他們為祖國而進行的正義戰爭的足跡。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遠征軍的勝利,是數十萬中國將士用生命譜寫的反法西斯戰爭的壯麗頌歌。

一、該書記述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取得勝利的歷史,突出對中國抗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深遠。

1941年,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漩渦,把全球攪得天翻地覆的時候,緬甸卻依然風平浪靜。不僅如此,由於盟國援助中國的大批物資從仰光上岸,再經滇緬路運往雲南,所以說,滇緬路成了中國軍人的最後一根輸血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當時滇緬公路不保外援即無法輕易進入中國,與日本的對戰也將陷入補給不足的劣勢之中。比如日本會進一步孤立中國,並以此作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因此中國方面極力爭取與英國間的軍事同盟以保障作戰資本,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國遠征軍。

《國殤:中國遠征軍緬甸·滇西抗戰秘錄》一書中記錄了1942年第一次遠征中的同古戰役、仁安羌大捷、緬北大撤退;記錄了1944年第二次遠征中的滇西緬北戰役、騰衝戰役、松山戰役、龍陵戰役、胡康河谷戰役、孟拱河谷戰役等;記錄了1945年1月28日的國民黨X、Y部隊勝利會師的禮炮隆隆,有人說這次會師是盟軍會師東京的先聲;記錄了那條從印度起程,穿過野人山,穿過密支那、八莫、南坎,沿著中國官兵用血肉鋪成的中印公路輾轉而來的首批500輛軍車,滿載著美援物資,緩緩駛過國門畹町橋頭,向昆明,向重慶進發的細節;記錄了中國空軍轟炸機群,帶著呼嘯,掠過中緬邊境,掠過緬北大地,向曼德勒,向仰光飛去的身影。

書中更多地記錄了遠征緬甸之戰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慘敗之後,是如何一步一步取得了勝利。遠征緬甸之戰勝利後,從南亞到東亞,從大陸到大洋,處處都開始敲響了日本侵略者的喪鐘。在國內戰場,八路軍、新四軍執行毛澤東主席提出的「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戰略任務,於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廣大地區英勇作戰,打擊日軍,收復失地的行動。在太平洋,精銳的美國第6集團軍登上了日軍重兵設防的菲律賓呂宋島,撕開並摧毀日軍的海上防線,也為進一步進攻日本本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該書再現了戰爭的悲慘,勝利的來之不易。

中國遠征軍的緬甸、滇西之戰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場惡戰。在該書中,以下這樣的細節讓我們在回顧歷史的同時,也讓我們為他們的英勇事迹和不屈的鬥爭所感動和流淚:

這是記錄同古戰役中中國軍隊凄慘撤退的情況:

1942年5月28日,在同古城頭,中國官兵正集中全力在城區與敵搏鬥,撕纏扭打。28日夜間,敵兵400餘人偷渡錫唐河。當時錫唐河水深齊胸,流速每秒1米,日兵得以涉河。之後,日軍潛入我軍陣地,日軍摸黑前進,直指要害。守衛在東岸的我軍官兵猝不及防,傷亡很大。一隊日軍,直撲東岸英登岡我第200師指揮部所。經過多日血戰,第200師在重圍中左衝右突,前遮後擋,孤軍奮戰,援兵不至,已精疲力竭,只有招架之功,再無還手之力。此後,日軍不斷向城東及師指揮所猛攻,企圖拿下城東陣地,癱瘓我軍指揮,將第200師一舉全殲。

蔣介石思量再三,無可奈何地說:「滇緬路也是我國抗戰所必須。可是,將部隊都拼光了,要滇緬路何用?要槍炮物資何用?撤,撤!」最終他採納了何應欽撤退的建議。

30日凌晨,在槍炮聲的掩護下,全師部隊乘著濃霧,悄悄撤出同古城。

火光映照著撤退中的士兵的臉龐,許多人流下了眼淚。之後,部隊涉水蹚過了錫唐河,消失在濃濃的夜色中。

以下是記錄遠征軍作戰取得最後勝利的情況:

龍陵之戰從1944年6月5日打響至11月2日結束,歷時近5個月,我軍先後投入7個師以上的兵力,敵軍投入2個師團兵力。我軍斃傷敵軍1萬餘人,俘虜200餘人。我軍損失28000餘人。這是滇西反攻作戰中,時間最長、投入部隊最多、我軍戰果最大的一次戰役。

這也是滇西反攻作戰的最後一場大戰。至此,滇西地區的日軍主力基本上被我軍殲滅。日本緬甸方面軍拼盡最後的力氣發起「斷作戰」宣告挫敗,而滇緬公路和中印公路在中國遠征軍的腳下不斷向前,一路「暢通」。

1945年1月28日,X、Y部隊在芒友勝利會師。會師會場上群情激昂。身材修長的鄭洞國,他的步伐果斷而堅定,帶有野人山裡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節律;體態魁梧的衛立煌,他的腳步沉穩而有力,仍是橫掃滇西、排山倒海之氣勢。他們相向而行,越走越近,終於,兩雙粗壯有力,揮動過千軍萬馬的大手,緊緊握在一起,久久地,久久地……

三、該書注重細節的描寫,文字生動,情節感人。

作者出身於軍旅作家,縱述大格局的戰爭場面,寫得氣勢恢宏,視野開闊;而在細節的把握上,也總是情景交融,攝人心魄。如書中寫到,1942年5月底,杜聿明和他的部隊在日軍的圍追堵截下,陷入野人山絕境中——

一道雷電捅破天河,雨點就劈頭蓋臉往下潑。雨點大得嚇人,有銅錢般大,銀圓般大,鋪天蓋地,蓋地鋪天。雨珠急促地敲打著樹葉,敲打著叢林,有如千軍萬馬席捲而來。叢林頭頂翻滾,閃電像一柄里一片嘩啦啦,白茫茫。頃刻間,大樹成了瀑布,一道道水柱從樹頂傾瀉而下。樹木低頭,竹叢彎腰。林中皆成澤國。巨雷在柄利斧,從天空劈進叢林,古樹在電光中被劈為兩半。

叢林中的雷雨是毀滅性的,那座芭蕉棚,早就抵擋不住暴雨的摧殘。雨水嘩嘩地往裡灌。人們手忙腳亂地在棚內支起雨衣。可是,這無濟於事。雨水還是透過縫隙,淌到擔架上,淌到病人那發燙的額頭、臉頰和脖頸上。

昏厥中的指揮官杜聿明竟醒了過來。不知是他的燒退了些,還是僅僅因為冰涼的雨水,使他的體溫暫時下降。他通紅、乾裂的嘴唇翕動了幾下。醫生急忙用茶缸接住雨水,一點點喂進他乾渴的口中。冥冥之中,他完全靠著一種本能,貪婪地把水咽了下去。

作者還動情地描寫了這樣的情節——

當那場戰爭如火光雷電急促進行的時候,不管是起初在失敗中掙扎,還是後來在勝利中行進,遠征軍的將領們都沒有忘記,每打完一仗,一定吩咐部隊把陣亡官兵的屍骨收攏起來,選塊乾燥點兒的地方安葬,並且留下傷兵看護陵墓。叢林里,公路旁,戰爭的風火輪滾滾向前,而在戰火殘灰中,也崛起了一串串墳包。

副總司令官杜聿明,在敗退中身染重疾,對躺倒林中的官兵極為傷感,立誓要照料好烈士後事。

軍長鄭洞國,每到一處,必然拜謁烈士陵墓,他指天誓地,告慰亡靈:好弟兄,再等一等,仗一打完,一定把你們的遺骨迎回國內,葬到你們的家鄉。說完,他又揮師向前。

師長孫立人,每安葬好一批陣亡者的屍骨,都獻上一束野花,說,我們還在打仗,先讓野花陪伴你們。你們聽著,什麼時候叢林里槍聲停息了,什麼時候我們來接你們。說完,他的吉普車又向著硝煙和火光開去。

師長廖耀湘,每看到陣亡官兵躺在陰暗潮濕的草叢裡、荊棘中,止不住淚水模糊了眼鏡片說,委屈你們了,等打完仗再說吧!說完,他騎著戰馬迎著槍聲而去。

然而,緬甸叢林里的數萬亡靈,依然牢記著他們長官的諾言。他們天天等,年年盼。山中的野花開了一遍又一遍,滿山的枯枝落葉鋪了一層又一層。可是,仍然不見長官的蹤影。就連當年奉命看護亡者的那些可憐的傷兵,在無望中也熬到了生命的盡頭,把自己的屍骨留給了叢林。昔日的舊墳旁又添了座座新墓。

於是,那些無家可歸,沒有著落的亡靈們在幽暗潮濕的叢林中到處遊盪。風聲是他們的嘆息,雨點是他們的哀求,雷電是他們的怒吼:

「我們要回家!」

「我們要回家!」

春去冬來,星移斗轉,叢林外已是一個嶄新世界。當今,天下儘管還不太平,但飽經戰亂之苦的人類正在儘力消弭戰爭創痛。可是,在這片荒山野林中,亡靈們還在苦苦等待之中。

戰爭激蕩之際,難為這些官長們還記掛著葬身異國他鄉的亡靈。讀到這樣的情節,怎能不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國殤:中國遠征軍緬甸·滇西抗戰秘錄》一書的問世,一定會讓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當年緬甸叢林里發生的戰爭事件,中國遠征軍的悲壯故事必定會在越來越廣的範圍得到傳播。「中國遠征軍」「緬甸抗戰」,也一定會越來越被人們所熟悉與銘記。

喜歡你就打賞一下。

謝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記文學 的精彩文章:

一個侵華日軍士兵的見證和反省——《東史郎日記》評鑒

TAG:傳記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