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格蘭,歐洲永恆的反骨之國

英格蘭,歐洲永恆的反骨之國

沒有人明白,卡梅倫才是最為堅定的脫歐者,看不到這一層關係,根本不可能明白脫歐的本質含義和它所帶來的現實影響。

如何在紛繁擾攘的現實中看清國際政治的內在涵義,無外乎拋棄表象,從內因、動機、目標來加以分析。

首先,就英國脫歐這件事情,我們從英格蘭的民族性著手進行分析。

英國特殊性僅僅始於十六世紀的絕對主義革命。歐洲絕對君主撕毀了本國的古老憲章,英國君主也想這麼做,結果陰差陽錯,失敗了,革命的君主在歐洲勝利,復古的國會在英國勝利,英格蘭的身份認同,產生於英格蘭自由和歐洲絕對君主國的對立。歐洲由法國人設計,德國人主導,他們都願意接受高度的國家主義,足以使保守的英國人不安。英國性和歐洲性的對立,就此開始。

本質上,這是英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帝國保留自身價值的唯一途徑,因為一旦融入歐洲,以它的經濟總量、人口數量以及國土面積,必將淪為德、法之後,成為二流歐洲國家,這是它無論如何不可能接受的。

對此諷刺小說《遵命大臣》(《遵命大臣》 (英)林恩(Lynn, J.),(英)傑伊(Jay, A.)編著,是一本紀實文學)對此有極為精妙的描述:英國的外交目標,500年來沒有變過,創造一個分裂的歐洲,因此,我們聯合荷蘭制西班牙、聯合法國和義大利制德國、聯合法國制德國和義大利、聯合德國製法國,現在可以從裡面把它攪成一鍋粥了,挑德國反法國、挑法國反義大利、挑義大利反荷蘭。歐盟成立以後,外交部發現,如果不能加入歐盟,就沒有辦法分裂歐洲了。所以他們決定加入,成功地從內部分裂歐洲。

可以說英國的外交目標,從根本上就是專註分裂歐洲500年。

這個舉國的戰略取向,在英國統治階層和普通民眾之間,達成了廣泛的共識,有如丘吉爾對英國和歐洲關係的名言一樣清晰直白:

「如果英國必須在歐洲和大海之間做一個選擇,英國必須永遠選擇大海」。

有了這樣的民族性,就確保英格蘭民眾從內心深處渴望隨時給予歐洲一記重拳而不太考慮原因和後果,遇到事情總是先以自身利益出發而不太考慮歐洲整體利益走向,這是英格蘭整體的民族屬性,任誰都可以加以利用而無法改變。

其次,這次脫歐的動機。

本次脫歐程序,始自2015年5月25日,大選落幕不到一個月,英國媒體就放出消息,卡梅倫將於下周向議會提交脫歐相關議案,這將是本屆卡梅倫政府履新後提交的首份議案。

儘管此前英國曾多次威脅要退出歐盟,比如不願意接受歐洲移民、也不想交納那麼多歐盟會費的時候,英國都會提出「脫歐」以示抗議,但總是威脅的意味大於實質。然而,這一次,從各方面來看,卡梅倫是要動真格的,也就是必須踐行自己的競選諾言,於2017年就英國是否退出歐盟舉行公投,時間甚至會提前到2016年。

儘管表面上的原因大家都做出了總結:歐債危機不斷蔓延,英國不得不拿出大量資金援助歐元區國家;英國人也時常抱怨來自歐盟的勞動力和移民奪去了他們的就業機會、佔用了英國的社會和福利資源等等等等,可是大家無一例外,都將目光投向英國乃至歐洲本身,忽視了放眼全球視野,被即將到來的巨變蒙住了雙眼。

古老的歐洲,在當今以美國主導的多級世界裡,面臨著前有堵截(美國),後有追兵(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雙面夾擊,一個是以歐元為主體與美元進行國際金融競爭;另一個是以高端製造業為主體與中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競爭,不能說歐洲沒有實力,可是它最最缺乏的,就是難以形成統一的對外政策和統一調遣的強大軍事力量,這點從敘利亞亂局上面就可見一斑。沒有統一的對外政策,導致歐洲在敘利亞沒有可靠的代言人,任美俄在自家門口大打特大而毫無對策,又因為沒有統一調遣的強大軍事力量,導致敘利亞局勢一發不可收拾,直接淪為美國策劃的以擾亂歐洲為目的的,旨在促使國際金融資本迴流和逼迫歐洲簽署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協議的穆斯林難民潮的源頭而直接承受後果。

很明顯,英國佬對於國際政治的理解,是深入骨髓的冷靜和透徹。它知道,是該離開的時候了。

於是,2016年2月20日,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將在6月23日舉行英國脫歐公投。

第三,脫歐的目標。

如何在歐洲前途已經定性的情況下選擇自身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英格蘭精英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幸好,英格蘭的偉大先驅們已經為此給出最好的錦囊妙計:就是兩面下注,也就是只要是大腿都抱,大家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英格蘭會選擇接受中國亞投行的邀請而寧願得罪最親密的盟友美國的意願,這和英國選擇脫歐一樣,是經過深思熟慮並且在精英階層達成一致的決定。

講到這裡,恐怕大家都不再糾結於各方證據而回歸到事件本身,是的,證據根本不重要,這是價值選擇的問題。分裂和分化,滅絕和新生,英格蘭已經給出了自己的選擇

歐洲統一,意味著歐洲進一步走向舒適的養老院。英國變成了過去的歐洲,美國變成了過去的英國。鬥爭和分化的終結,意味著鬥爭各方的共同衰竭。英國人和法國人鬥爭的時代,他們都會征服世界。英國人和法國人一起領養老金的時代,白髮蒼蒼的歐洲在年輕的穆斯林面前顫抖。

歐洲分裂,意味著福利國家大眾民主共識政治的三位一體崩潰。四分五裂的歐洲,就是奧蘭治親王和威靈頓公爵保衛的歐洲自由。鬥爭產生力量,分化產生複雜度。歐洲向全世界輸出的秩序,正是來自歐洲內部永無止境的鬥爭。歷史一度因統一而終結,又因為分裂而重啟。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一切都是有意安排,英國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盟友又是如何看待英格蘭的揭竿而起呢?

很明顯,美國樂見一個衰落和四分五裂的歐洲成為美國的資金來源地而不是資金投資地,美國樂見一個充斥著黑人和穆斯林的歐洲被搞得雞犬不寧而不是安定和諧,美國需要老歐洲的資金和技術實現再工業化進程,他的盟友英格蘭幫助了他,可也僅僅如此而已。

一個脫離了歐洲大陸的英格蘭就再也不是歐洲金融中心和離岸天堂,他對於盟友的價值就在於脫離的一瞬,他只是給歐洲帶來麻煩的工具,而他自身,一文不值,這就是川普眼中的英格蘭,一個充滿霉變氣味的古老國度,一個不願踏足之地,一個已經腐爛了的不可救藥之地,這就是英格蘭,一個沒有未來的昔日帝國 ,一個孤傲落寞之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