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次正式確認了!中國將建全核潛艇艦隊:小型核潛艇上馬

這次正式確認了!中國將建全核潛艇艦隊:小型核潛艇上馬

這次正式確認了!中國將建全核潛艇艦隊:小型核潛艇上馬

近日,剛剛出版不久的《世界軍事》雜誌2018年第二期刊登文章,就中國新一代核潛艇發展展開了討論,文章稱,「中國核潛艇技術發展近年來開始駛上高速車道,深水之下,新一代核潛艇兩大關鍵:核反應堆自然循環和非動能餘熱導出技術,極大地提升了我新一代核潛艇的安全性,大幅降低噪音,使我國核潛艇技術一次跨越幾十年差距,而領先美國並已投入使用的無軸泵推進技術和現今浮筏隔振技術,又進一步極大降低了潛艇外噪音,使我國新一代核潛艇基本達到,接近美國同期裝備核潛艇降噪水平的目標,而中國海軍小堆AIP技術發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未來發展更安靜的潛艇打下堅實的基礎。」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文章中的小堆AIP技術是在常規潛艇上增設一套小型化的核動力裝置,提供水下航行動力,構成柴電與小堆核電組合的動力系統,即小堆AIP系統。

這次正式確認了!中國將建全核潛艇艦隊:小型核潛艇上馬

簡單講,就是裝備小型核反應堆的小型核潛艇,作為第三代潛艇AIP技術(不依賴空氣動力推進裝置)的最重要發展途徑,中國選擇小堆潛艇是有充分理由的。在研製潛艇AIP系統方面,雖然世界各國海軍的具體要求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減少潛艇對通氣管裝置的依賴和需求,降低潛艇在水下各種航行狀態下被敵人發現的幾率。對一艘常規潛艇來說,在向巡邏區域航渡的過程中,為了減少利用通氣管裝置的航行時間,通常都是以中等航速來完成航渡的,這樣可以將隨航速提高而增加的輻射雜訊等級降低。但我國的情況比較特殊,我國東海和黃渤海平均水深不到90米,直接從大陸延伸出去的大陸架,一直到沖繩海溝的深水區,直線距離都在300千米以上,為了提高隱蔽性我軍潛艇通常從軍港出發,就要加快行駛避開水深較淺不易隱蔽的大陸架,從宮古水道沖入深海,而這裡速度決定一切。

這次正式確認了!中國將建全核潛艇艦隊:小型核潛艇上馬

實際上,當我方潛艇高速衝刺穿過宮古水道,到達巡邏區域之後,為了增加巡邏時間,保證艇上聲吶偵察的靈敏度以及防止潛艇被敵人各種探測感測器發現,潛艇必須採用低速航行方式。雖然這裡的低速和中速航行狀態比較滿足常規AIP技術(例如燃料電池、斯特林發動機等等)的要求,但我國常規潛艇在水下環境極為複雜且相當不利進行水下作戰的環境,要求常規潛艇的AIP系統性能還要兼顧高速航行性能,這一點就要求我軍新一代小型潛艇(相對於核潛艇)必須有超越現有039A/B/C這些成功的AIP潛艇的性能,此外,我們以039C型AIP潛艇為例子,雖然它能不上浮時潛航至少30天左右,但是它的作戰半徑有限,因為經常要補充液氧它才能連續航行,作戰深度要隨時注意,作戰半徑也僅為3500千米,無法長時間進行在水下伏擊區執行戰術埋伏行動。

這次正式確認了!中國將建全核潛艇艦隊:小型核潛艇上馬

事實上,AIP潛艇雖然比普通常規潛艇更有優勢,但其性能卻不能與核潛艇相提並論,只有研製一種小型的(水下排水量3500至4500噸)的核潛艇才能滿足我軍未來作戰的要求。據悉,2001年《兵器知識》刊登過一篇名為《專訪719所長潛艇專家張金麟》的文章,文章介紹了有關我國潛艇技術發展的一系列事例,該文章也提到極力支持發展熱離子反應堆,而且還證明十幾年前,我國就已經開始了小堆AIP潛艇技術試驗,一些西方媒體推測,我國新型試驗艇的小堆系統是按039B型常規潛艇的同比例尺寸艙段模型製作的,此外還建造了陸上堆試驗研究中心和縮比模型等等,這是一種重量僅為12至15噸的小型自循環堆,相關輔機和電傳動系統總重量不超過30噸,比正常核潛艇的動力裝置小的多,而且也能夠「塞進」4000噸級別的潛艇艇體內。

這次正式確認了!中國將建全核潛艇艦隊:小型核潛艇上馬

該堆的技術來源可能是ACP100(玲龍一號)模塊化小型核反應堆,據悉,新型小堆AIP系統具有一體化反應堆技術、高效直流蒸汽發生器技術、屏蔽主泵技術、固有安全加非能動安全技術、模塊化技術等技術特徵;而且新型小堆AIP系統具有技術先進及成熟、多用途、部署靈活、設備成熟度高等突出優勢,加上核動力的強大推力,裝備新型小堆AIP系統的新型小核潛艇的航速直逼正常核潛艇,遠遠超過常規潛艇的速度,而且採用核動力後,該型潛艇的自身暴露率為零、不受下潛深度限制,據外國媒體推測,中國新一代核潛艇的代號可能稱為0410型,未來2至3年開工建造,中國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建造這種新型AIP技術的小型核潛艇的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軍事 的精彩文章:

TAG:圖說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