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顛球也成了雞肋?足球發展不可忽視文化觀念的扭曲

顛球也成了雞肋?足球發展不可忽視文化觀念的扭曲

許多專業足球人士似乎都想不到會有這一天,不知道是現在足球環境更好了還是網路條件更好了。當作為基本功標準的十二部位順序顛球被斥;「毫無用處、馬戲團表演、花里胡哨」的時候。也許你更能看清在充滿熱情與支持的球迷背後,中國足球都擁有著怎樣的一批看客。

「保利尼奧不也不會顛球嗎?巴蒂斯圖塔會顛花活嗎?因扎吉?」我不知道專業足球人士看到這樣的言語會不會啼笑皆非。但至少能從這些不屑一顧的話語中感受到屏幕後面的自負和不滿。的確中國足球在世界舞台的表現實在不好,投入與反饋難成正比,觀眾的不滿和對專業水平的鄙夷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同歐洲足球發達國家的業餘水平和職業水平差距一樣,我國的職業與業餘差距同樣是難以逾越的。十二部位顛球無論部位和順序都有硬性指標。如果硬說天天強行顛也能練但真正能踢上職業的天賦與非職業的人消耗的時間豈能相提並論?這還不算業餘球員有沒有那個毅力。

GIF

顛球作為一項基礎動作,我認識的俱樂部球員也好、小學到大學的足球教練也好,評價都很一致:「顛球肯定不是萬能的,但球都顛不好還談球技是萬萬不能的。」

顛球是對一顆球的球性最基本的感知方式,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在比賽前,球員都會從顛比賽用球開始,感受比賽用球的彈性、硬度等等,在這之後才會進行盤帶、傳球等等。可見顛球可以說是金字塔的基石、很普通但需要相當紮實的底子。顛不好球也很容易在其他技術動作上出岔子。這就像武俠小說里的打通任督二脈,並不是打通了你就立馬變成絕世高手,而是能順利的去學習絕世武功。

而很多人都覺得顛球無非就是讓球不落地,這就大錯特錯了。所謂12部位顛球就是區分專業和普通顛球的一道門檻。什麼叫12部位顛球呢?技如其名,即是以兩腳正腳面、內側腳背、外側腳背、大腿、兩肩以及頭部依次觸球。培養這12個部位的球感。迅速掌握12部位顛球也被視為天賦的一部分。

但這時候就有不同意的了,你顛球顛的那麼牛逼有什麼用?足球靠的是配合、意識、身體對抗。練顛球你能幹嘛?如果看到這裡你對這句話還抱有認同感,請滑動滾輪或向下滑動屏幕返回前兩段。

對於顛球存在如此強烈的否認暴露的是我們足球文化和常識的極度落後,否認一項基本功無異於自毀承重牆。可自從視頻發布至今僅有寥寥數人明白視頻真正的過濾點不在於球員顛球、而在於如何看待顛球。當那些所謂的批評者急不可待的敲下顯示自己優越面的文字時他們已經成為了被過濾的那一部分。而可怕的並不是無知者提出毫無常識可言的觀點並固執己見,是隨聲附和的人數量客觀且奉為金科玉律的以及那份深信不疑。

這要比賽場上的慘敗的挫敗感還要強烈,這是文化上的扭曲和失敗,帶來的後果遠比輸一場大比分要可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校園足球 的精彩文章:

你是否也遇到過「一無所知的力量」

TAG:校園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