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淵:創建第1個社群應知的4個要點

曹淵:創建第1個社群應知的4個要點

曹淵:創建第1個社群應知的4個要點

第二步:發展第一個社群群

等有了核心粉絲群,在運營開始的時候,我們得想清楚什麼時機是我們加群的好時機?我們應該建立怎樣的群好?我們在進群後應該提前做點什麼?

要想清楚這些,我們先得回答第一個問題:

要認識到群是「短命」的!

在中國網路上長期泡的人,恐怕都有過加入某種群的經歷。一開始是激動和興奮的心情,但當懷有良好願望加入一段時間後,卻發現群里充滿灌水,刷屏,廣告,甚至兩個群友一言不和,變成爭執,憤而退群。而群主也會因各種瑣事糾結,人數還不能太少,少於 30 人不成群,超過 80 人就開始熱鬧,超過 500 人又亂糟糟的不好管,不出半年,大家慢慢不再發言,就成了一個死群。

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大部分群都是經歷了如下圖所示的生命周期模型,一個群走完整個生命周期模型長則六個月,短的甚至只需要一周。

圖 1:群生命周期示意圖

我們用一個表總結群生命周期的各階段典型話語。

我們必須認識到,即便是出於商業目的主動管理一個社群,在運營非常好的情況下,群也是有生命周期的,這個生命周期大概在兩年左右。

為什麼是兩年?

第一來自我們自己對過去論壇壇主活躍度的觀察,一個論壇熱心壇主往往堅持時間很難超過兩年,同樣一個群的熱心群管也很難超過兩年,即便是專職團隊管理,兩年內群的運營給社群群友帶來的新鮮紅利也消失殆盡。

第二是因為一個群在兩年的生命周期內一般而言已經完成商業價值的轉換。即便是死忠品牌粉,你的產品又不斷升級換代,那麼在兩年內,從商業上講,該挖掘的商業價值也挖掘得差不多了,繼續維護成本會超過回報。

說出這種真相是很殘忍,但是怎麼辦呢?這時候群可以尊重大家意見不解散,但也不需要刻意維護。

如果群裡面還有個別積極熱心的粉絲,可以把群轉移給他運營和管理。

如果群裡面發現個別值得長期交往的粉絲,可以邀請加入核心群。

認識到群是短命的,對運營有兩個啟發:

1、 不要過度投入,群走到生命周期尾聲了,不騷擾別人就是美德。

2、 要設計一個在群生命周期結束前就能完成營銷的產品。

要找到人加群的理由!

人是社會性動物,有合群需要,不願意孤獨、獨處。良好的人際關係為人們的交往提供了條件。沒有網路的時代人就因為種種原因結成部落、群體、圈子等形態的組織,等到了網路時代,興趣相投者自然有了也有一個聚集在一塊相互溝通交流的需求。

群是為了滿足人的某種需求而建立的,我們先談談建群的共同動機。我們調查發現,所有的群無非是基於以下 6 種理由建立。

在這六種群中,基於組織關係或同學老鄉關係的群也許是維繫時間最長的,但這種群未必能保持活躍度。能夠長期保留活躍度的群要麼是有共同興趣的交友群,要麼是有共同成長的學習群。

比如華科的點團隊,每一個曾經加入團隊的正式隊員,包括團隊的顧問都會加入一個QQ 群,繼續保留自己在團隊的編號,老隊員可以通過群尋找合適的新隊員一起創業,新隊員也可以繼續向老隊員和顧問請教各種問題。由於團隊有共同的文化和價值觀,QQ 群內部一直充滿了積極的溝通能量。

宣傳群和生活群,往往是臨時性群組,前者很容易被 T 出群,後者在生活交集結束後不需要繼續維護這個群關係,或者大家本來就是好友,在其它群組裡也能會見。

那如果根據群對個人的價值,我們還可以把群分為四類:

後三類群都是已經死亡或者瀕臨死亡的群,他們很可能在某一天,群主將群轉讓或者直接解散。

假如我們做商業化運營,就一定要認識清楚,我們能為別人提供的價值是什麼?

比方說微信群,你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堅持發紅包,就有人打死也不走。但是只出不進討好用戶的做法未必合適。

那麼建立一個群,你的定位到底是學習群還是交友群?為什麼你的定位能吸引目標人群加入?這其實是個大問題。

很多人建立一個群,想法很多,比如交友交換資源啊,一起共同成長進步啊等等等等。一個群想法太多,其實運營就會變味,為什麼,我們下面會仔細展開。

對於群員而言,加入一個群會得到怎樣的回報呢?

有的群大家會覺得進來收穫很少,即不能收穫人脈,也不能學到乾貨,乾脆退出。

有的群大家會覺得收穫一半一半,能學到一些東西,但是也要忍受很多刷屏騷擾,分散工作注意力。

有的群大家會覺得收穫很大,這種收穫有的是一次性點破思維的局限,有的是認識了一個好朋友,有的是通過持續分享獲得了成長,特別是收穫成長的人會覺得自己找到歸屬感。

這是普通人加入群的動機,但是為什麼一個群主要維護一個群呢?

群主又會因為那些動機去建群呢?

第一個原因是銷售自己的產品,服務客戶或潛在客戶。

案例一:有朋友組織一個戶外運動群,主持人經常帶領大家一起戶外運動,結交了很多朋友,把大家都培養的很專業,主持人同時開有一個戶外運動用品店,也很專業,價格大家都能接受,現在是群越來越火,店越來越火,大家身體越來越好,心情越來越舒暢。

案例二:我一個朋友搞一個十字綉,也搞個群,分享繡花經驗,分享完了就可以推銷淘寶小店。

這種基於經濟目標維護的群反而有更大可能生存下去,因為做好群員的服務,就可以源源不斷獲得老用戶的滿意度口碑和追加購買。

特別要指出的是,在線教育培訓會組織大量的學員群進行答疑分享負擔,本質上也是銷售產品和提供客戶服務。

第二個原因是形成自己的人脈圈。

不管是基於興趣還是為了交友,社交的本質就是為了構建自己的人脈圈。這是任何一個職場人士都會去努力維護的關係。

群主不是一個正式組織的負責人,但是他維護一個群就是希望在線下可以成為一個非正式關係裡面的聯結人,獲得聯結人的影響力。如果他通過群成功組織群員進行一些活動的話,就能逐步在一定圈子裡面形成自己的網路影響力。

第三個原因是一起學習和分享。

這種群主是想吸引一批人一起共同學習和分享,構建一個網路學習小圈子。學習是需要同伴效應的,沒有這個同伴圈,很多人難以堅持學習,他們需要在一起相互打氣相互激勵,比如考研群很多就是這樣的。

第四個原因是打造自己的品牌。

利用群的模式,如果能快速裂變複製的話,有的群主是希望藉助這種方式更快構建自己的個人品牌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因為網路缺乏一定的真實接觸往往能讓新入群的成員放大誇大群主的能量,形成對群主的某種崇拜,然後群主通過激勵、分享乾貨、組織一些有新意的挑戰活動鼓勵大家認同某種群體身份,最終藉助群員的規模和影響力去獲得商業回報。

用什麼群產品管理群更合適?

幾乎每一個互聯網門戶都提供了管理群的工具: 最早是新浪網易這些門戶推出紅極一時的聊天室,等騰訊基於通訊交流平台 QQ 推出群組功能後,因為其軟體的超高普及率和功能體驗上的易用性,成為國內壟斷的群組管理軟體,直到最近微信群的火爆,不過這也是騰訊公司的產品。

qq 群與微信群哪個更合適社群運營?

在中國最早普及的在線群是 QQ 群,現在最火的是微信群,我們很有必要回顧一下 QQ群和微信群的功能發展變化,分析其後的產品設計邏輯,對於我們理解如何管理群會非常有幫助。

在 QQ 裡面也提供了一個討論組功能,討論組表面上基本功能和 QQ 群接近,但是它更接近微信群組的邏輯,如果我們需要什麼事情臨時碰撞一下,開一個長期維護的群並沒有必要,那麼就開一個討論組,大家都可以拉需要的人進來,話題聊完,討論組就可以退出關閉,消失在時間流里。當然實際操作過程中大部分人並沒有意識到討論組和 QQ 群有什麼不同。

如果是為了社群運營,QQ 群比微信群目前更適合社群運營。

主要理由有七點:

1、 QQ 群覆蓋面更大,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人,都有 QQ 號;

2、 QQ 群容量可以超過 500 人,一直到 2000 人,規模優勢明顯;

3、 QQ 群有更靈活的管理手段,比如改群名片,禁言,群發消息等等;

4、 QQ 群桌面交互功能更強,支持多群同時互動,而微信群是不支持多群窗口同時進行互動的;

5、 QQ 群基本對鏈接沒有設置屏蔽,對網路跳轉兼容性比微信更好;

6、 QQ 群對文字分享和交互參與的支持更好,進行群分享的內容可以很快匯總打包變成對外傳播的文字分享版;

7、 QQ 群群管擁有管理群員的權力,對大社群的運營,如果群管沒有足夠權力管理群也是很麻煩的。

順便說一下其它的群產品

微博群:

先說使用率非常高的微博,微博早期建立了一個微群,雖然也有群主,也有群員,但是那個產品本質是一個論壇,不是我們真正定義的聊天群。

現在微博也允許會員開始聊天群,但這個產品的邏輯顯然沒有想清楚,在沒有真正社交關係的人群中,在微信私信流中開設一個聊天群的場景並不成立——微博的聊天群顯然是一個雞肋產品,它即沒有更好的體驗替代 QQ 和微信,也沒有找到 QQ 和微信不能滿足的交流產品。

羊年微博群借發紅包火了一把,但是沒有真實應用場景支持的微博群還是會死,除非微博定位這個群是粉絲群,專心服務明星和粉絲的互動。

YY

YY 語音分享是當下比較常用的群組學習工具,也是目前唯一支持萬人加群的平台。

YY 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遊戲工會,支持群內再分組,典型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構。

一種是在線學習群,這種群組的成立往往主題非常單一,老師做在線分享,群員在線學習和交流,互動多存在於老師和學生之間交互,群員之間的互動非常少,也不合適——想像一下老師在上面開大課你在下面開小課的場景。

如果群員之間建立了認同,變成好友,他們會選擇互相加 QQ 或者微信群。

YY 的悲劇是永遠無法擺脫工具定位,不能附加最有價值的社交關係。

阿里旺旺

淘寶聊天工具阿里旺旺也有群功能,可以針對有興趣的遊客買家或老用戶進行促銷和維護,快速導流到店鋪中,快速群發優惠信息,跟大多群性質一樣,針對淘寶商戶推出一些相關的功能。

這種倒適合重複購買商品的忠實粉絲不要錯過促銷信息。

如何建立你的第一個社群?

我們還是用案例分享的方式介紹「內幕資訊「學習社群建立的過程。

我們在有足夠核心群積累的基礎上,先成立了「內幕資訊1 群」,這個群首先是准入制,只有付費學員才能進入。

付費學員為了獲得入群暗號,就必須強制閱讀群規介紹文章,相當於對群規有所了解,這樣再入群就不會輕易出現不遵守規定的情況,如果你不喜歡這樣的群規,你也可以選擇不加入群。

那麼我們的主要群規是什麼呢?

入群要編號

入群全體禁言

3、修改字體字型大小和顏色,便於和老師發言區分。

進了群不讓說話和交流?他們怎麼會願意加入呢?

很簡單,首先我們在入群介紹里寫清楚了我們的規則,而且我們強調這個是學習答疑群,不是交友群,要交友不需要到我們這裡來。對於愛學習的人,我們提供兩個福利。

群里有編號加特殊標識開頭的人負責答疑,你有問題,可以通過 QQ 小窗回復,這樣也避免了刷屏;

第二, 第二我們每周五安排人進行話題分享,話題分享我們都嚴格把關,確保質量,學員參與一次體驗很好,就認可這種福利。

那麼是不是做到這些就夠了?還不行,在入群之前,我們首先就安排了一定數量老師進入,確保大家進群一看,老師都在,這樣才能讓首批入群的人心安。

第二剛剛入群的人馬上編號,快速編號這個動作非常重要,很快讓群員獲得歸屬感,後期我們促銷入群多了,一時來不及管理群號,還有學員主動催促。

第三我們在開放群之前,做了大量鋪墊,展開了一次漂亮的推廣,使得群員的數量一下子就突破了 300 人,如果一個群很久都沒有加到破百的規模,那麼在後期運營商會出現很多麻煩,大家覺得這個群沒有呆的價值,因為人數太少。

等社群運營進入良性循環後,第一個群突破 1800 人時,我們就開始啟動第二個群建設,我們通過內部小窗,轉移了一部分老群員到二群,這樣做的好處是二群一開始就有一定的規模,這樣新人入群感覺就很好。然後老群員在群里,自然就把群里的自覺不刷屏禁言文化傳承下去了,不需要我們過多干涉和引導。

等第二個群快滿的階段,我們就建設第三個群,目前建設的第四個 2000 人 QQ 群也快滿了。

有了 QQ 群,就把我們和學員緊密聯繫到一起,我們平時除了小窗答疑, 定期每天分享外,我還做了三件事情:

組織群員參加發起的微活動,並給優秀的人還給打賞。

定期分享一些乾貨,比如京東有贈書券活動,比如有一些精彩的好文章,我們通過群告訴大家,這些東西大家通過群獲知並不反感。

如果有新課程上線,我們會通知群員,而且會給老學員提供一些額外福利,很多群員會基於對我們課程和服務信任,繼續購買。

當然有人也會反感我們的管理手段,但數據顯示,一年下來,2000 人的群,退群的不足 20 人,這個比例我們認為在非常合理的水平。

當然我們現在也發現一個問題,學員群經過半年運營後陷入沉寂期,這個結果對我們運營者而言,很難說好還是不好。如果學員一直很活躍,會導致服務成本大量增加,並不會因此帶來太多的口碑傳播,普通學員口碑傳播能量其實是蠻有限的。

作為教育產品又不是可以重複購買的模式,後續衍生產品不會太多,所以長期維護答疑群對於我們的教育產品未必是一個理想的管理模式,等半年後群逐步服務完了,答疑基本問題都結束了,關閉群也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曹淵 的精彩文章:

曹淵:聊天式文案寫作6個步驟助你快速完成營銷型文案—描繪開頭

TAG:曹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