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立德立言 無問西東——從西南聯大看中國校園文化的真實力量

立德立言 無問西東——從西南聯大看中國校園文化的真實力量

正義不是被外界灌輸來的,它來源於每一個孩子自身的品性。是在我們猶豫之後,做出的那個最忠於自己的決定。

青春, 是每個人都擁有的珍貴歲月,青春也是無畏的,因為在這個年齡,很多不清晰的思想或價值意義,未經雕琢和浸染,顯得純粹而彌足珍貴。

而校園文化的根本,是啟迪與教育引導一個人,在教育中獲取和找尋自己的方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這從《無問西東》影片中影響的一代年輕人當中可以很好的展現!

《無問西東》這部影片,催淚了許多青年人。影片中,沈光耀的求學背景,就是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誕生於硝煙,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避戰火,實現教育救國的抱負,清華和北大、南開一起搬遷到了長沙組建臨時大學,後又搬遷至昆明。這是一次教育的長征,無論是中國還是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

聞一多,楊振寧、陳寅恪、趙忠堯,林徽因,梁思成,費孝通······一個又一個中國近代史舉足輕重的名字,在西南聯大匯合,堅守著學校對教育的熱忱、對知識的追求,他們和這所學校一起,成為了中國人的脊樑之一。

名校

風骨

學校教育的核心,是教書育人。西南聯大是一段隱匿的傳奇,她的教育精神和文化傳承,對中國近代教育影響深遠。

西南聯大匯聚了一批尊重教育,追求知識的有志之士,他們用無私的治學精神,掙脫硝煙的束縛,尋求自由的真理,鑄就名校風骨,散播進步的火種,這就是一種信仰,是教育的精髓。

西南聯大的風骨,可以先從中國近代文壇的作家們開始領略。

汪曾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是個自由瀟洒的人,學生時代,他將一個文人的自由貫徹到極致。其中,他最喜歡的是沈從文和聞一多的課,從不缺席。

沈從文老師的課,教育他寫作要「貼著人物來寫」,這句話讓他終身受用;

聞一多老師的課則讓他感慨:「讓人感到一種美,思想的美,邏輯的美,才華的美。」

如同陳寅恪先生感嘆過一般,「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屬於西南聯大的風骨,也是每個汪曾祺般學子的風骨。這就是西南聯大能夠培養出這麼多人才的答案:自由,以文化和精神,影響一代人。

克服

萬難

西南聯大的生活很苦,教師和學生們的生活過得極其拮据,在那時,「教育救國」就是所有人的精神食糧。

幾乎所有教師都在變賣自己的家產:法律研究所的費青,將家中全部藏書出售,只換了三千塊國幣;校長梅貽琦,為了組建學生服務社,補貼教師們的拮据生活,賣掉了自己所有值錢的東西,甚至其夫人都被動員去街上賣早點以補辦學之用;聞一多為補家用,刻章賣錢;學生們把混著砂石、粳殼子、稗子、耗子屎的飯稱為「八寶飯」·······

日子雖然艱苦,卻沒有一個人被這樣的日子打敗。無論是做學問的熱情,還是做人的堅毅品格,都在聯大的校園裡展現。

GIF

這樣的艱苦,沒能折損聯大人的風骨。每個月,聯大都會舉行一次全校大會,全稱「國民精神總動員會」。無數名人來這裡演講,合唱羅庸、馮友蘭創作歌詞的《西南聯大校歌》則是最群情激昂的時刻。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所有人的精氣神似乎都被扭成了一股堅韌的血脈。他們同仇敵愾,患難與共,用知識改變著自己的命運,也改變著祖國的命運。

他們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聯大

傲骨

西南聯大因不可複製的歷史產生,又悄悄隱匿,唯一證明它存在過的,除了歷史,大概就是它培育的那一代人物了。

當我們懷念聯大的時候,到底在懷念它的什麼?

我們懷念她自由獨立的學術精神;懷念所有人刻苦治學,從未放棄的堅韌意志;懷念在極其刻苦的條件下,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的愛國精神。

西南聯大不僅給學子與老師留下了精神上的寶藏,更給中國教育立起了一塊豐碑。

在那樣艱苦的時代,所有西南聯大人,都「直覺地、模糊地,可是又非常肯定的認為:戰爭一定會勝利,勝利後一定會是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一定能過上非常美好的生活。」總會覺得這種幸福並不遙遠,可望又可及。這種超然,也是這所學校給我們的啟迪。

先生教書育人,學子辛勤汲取。他們將知識薪火相傳,建成了照亮中國近代歷史的燈塔,以精神為火芒,點亮前進的路。

這是一種精神文化,永不消逝。

回歸電影

欣賞時代的

《無問西東》的片名來自清華大學的校歌,其中一段歌詞是「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當年的含義是希望學子們做學問不要太局限,要有世界眼光,脫離所謂西方、東方學術的條條框框。如今時代變遷延展來詮釋,就是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需要認清真實的自我,選擇遵循本心而活。

電影帶我們穿越四個不同的時代,展示出了清華大學不同時期的風貌以及西南聯大那些遙遠時代的文化印記,而服裝,正是最直觀、最能體現時代文化特色的載體。

校園

青春

教育

文化

教育興國,服以載道。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的校服,關乎身心健康,更是德育、美育、歷史、行為禮儀、集體榮譽教育的重要載體。少年強則國強,關注青少年文化教育,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我們用專屬設計,打造中國青少年自己的校服文化。讓中國的校園更精神,讓中國的學生更自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OOKNET 的精彩文章:

TAG:YOO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