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宿遷老董讀歷史之:周武威烈王時期

宿遷老董讀歷史之:周武威烈王時期

梧桐巷雜誌簡介

《梧桐巷》雜誌是宿城區文聯主辦,帶有地方特色文化藝術類期刊,本刊立足宿城,面向全國,刊發原創稿件。《梧桐巷裡》微刊是《梧桐巷》雜誌選稿平台,同時定期對紙媒精選文章、和來稿推薦同題推送。

原創 文學 紙媒 同體

【編者按】董元奔先生多年來系統閱讀了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和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寫下了三百餘篇讀史札記,每篇千字以內,以帝王世系編排成書稿。編者擬選擇一些篇什,每周一次推出兩篇。

周威烈王(前425-前402)

《愛兵如子非良帥》

「(吳)起……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羸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這裡描述的是吳起在韓趙魏分晉之初任魏國大將軍時的情形。

官兵平等,軍官與兵同甘共苦,是一支軍隊具有超強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過於追求與士卒共苦的軍官只可做將軍,卻未必勝任統帥,因為這樣的軍官心胸不會寬闊,缺乏大戰略視野,其可以因自己善待士卒而激發士卒效死的勇氣,能夠取得一次又一次戰役的勝利,卻難以從超越軍事層面的政治方向上把握戰爭全局,甚至連自己的未來都難以把握。如果缺少一位戰略家來控制這樣的與士卒共苦的軍官,整個戰爭自然會失敗。

與士卒共苦的吳起確實為魏文侯打了好多勝仗,但是他卻居功自傲,並且不能容人。魏武侯初年,武侯欲以田文為相,吳起不悅,向田文述說自己多年來的功勞,聲稱自己的功勞大于田文。吳起不僅因此引起將相不和,而且武侯及一些其他貴族也對吳起有怨,吳起只得辭職去了楚國。

向吳起這樣的軍官古往今來有很多。比吳起名氣更大的自然就是後來的項羽了。項羽雖然出身貴族,但他與吳起一樣,愛兵如子,甚至親自為普通士兵熬藥,並親口嘗葯,就連對劉邦這樣的戰略對手,項羽也具有「婦人之仁」。如同吳起一樣,項羽的軍隊戰無不勝,以勢如破竹之勢消滅了秦軍主力,直搗秦都咸陽。也如同吳起一樣,項羽心胸不寬,志向不遠。他不願意定都咸陽,卻要定都家鄉彭城,從而失去了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正統性。項羽的邏輯就是那句著名的話:「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當然,項羽的最後結局大家都是知道的了。回到吳起的話題,愛兵如子的吳起在楚國仍然因心胸狹窄得罪了上層貴族集團,最後命喪他鄉。

吳起伏屍圖

《屈氏勢力反吳起》

楚國是一個春秋時期的新興大國,歷代楚國國君均有問鼎中原,統一天下之志。早在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就先於列國拒絕稱侯,而自稱王,公然蔑視周王室。戰國初期,隨著魏國因李悝變法率先強大起來,楚悼王也生變法之心。指揮魏國軍隊屢敗秦軍的名將吳起因受魏國君臣排擠而來到楚國,先被楚悼王任用為宛守,旋即被拜相,在楚國實行變法。

無論是李悝變法,還是吳起變法,都是一定程度上的封建制度變法,主張削弱奴隸制舊貴族勢力,按照軍功授爵;變奴隸制度的井田製為封建制度的地租制;變奴隸制度的世襲製為封建制度的郡縣制;抑制特權,嚴肅法紀;等等。

變法雖然可以富國強兵,但是卻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必然引起舊貴族的仇視。吳起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剛做了宛守,就去拜會大貴族屈宜臼,屈宜臼沒有接受他的拜會。不久,成為楚相的吳起再度拜會屈宜臼,屈宜臼接見了他,但是二人因政見不同而發生爭執。吳起主張「均楚國之爵而平其祿,損其有餘而補其不足,厲甲兵以時爭天下」。屈宜臼也向吳起直接說明了自己的主張,即「兵者,兇器也;爭者,逆德也」,他要求吳起「不變故,不易常」。由於有楚王的支持,吳起堅持變法,但兩年後吳起被舊貴族亂箭射死。

吳起在楚國實行廢除一部分奴隸制度的變法強兵,當然是順應歷史潮流的,真正逆德的卻是抱殘守缺、貪戀既得利益、不思富國強兵的屈宜臼之徒。屈宜臼之徒不圖中原,妄圖偏安南方,當然只能是一廂情願,因為越國已經崛起為軍事強國,魏國正在崛起,齊國和秦國也正厲兵秣馬。誰先開始變法,誰就先強大起來,誰變法的徹底,誰就更加強大,楚王知道這一點,屈宜臼之輩當然也是知道的。看來,守舊的屈氏勢力與意欲圖強的楚王之間的政治矛盾是曠日持久的,即便後來屈宜臼的孫子屈原仍然秉承專力內治,聯合齊國以自保,反對用武力與秦國爭奪天下。

總之,歷史上的變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變法領袖常常死於非命。但是,變法的結果卻總是推動了歷史的進步。(編者:安瀾古剎)

《梧桐巷》雜誌編輯部

換個角度看文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巷裡 的精彩文章:

TAG:梧桐巷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