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人生三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人生三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一代宗師》里有三境界:

【見自己】:自我塑造。學會正確的認識自己,面對自己,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見天地】:社會定位。不看大地,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見汪洋,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膚淺;不見高人,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不足。「見天地」是對「見自己」重新最大程度的全面修正和提高。

【見眾生】:到了這個境界,就可以泰然自若,用最恰當的合適自己的狀態,從容的去面對眾生。見過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見過天地,知道自己的卑微,這時再面對眾生,才能做到所謂的虛懷若谷,大象無形。

一、見自己

古人云:人貴有自知之明。

見自己,就是要自知,要懂得自省。

大道至簡,最重要的是本心,認清自己需要安靜,需要回歸本心,於是「見自己」就成了一個人存在的基礎。

看不見自己的人,只能在生活的高山下負重而行。

見自己,就能夠接納自我。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弊病和長處。見自己,不因優點而驕傲,不因缺點而自卑,既不虛榮自滿、自我陶醉,也不認為自己無能無用而自我貶低。

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的稟賦,發揮出來了,就能「見自己」。

見自己,要誠實。誠實面對自己的極限和狹隘,誠實面對自己的七情六慾,誠實地和自己對話。做人,難的不是對別人誠實,而是對自己誠實。這還只是第一步,明心見性,撥開自己身上的迷霧,覺出本來面目。

見自己之後,才能真正地做自己。做自己的人是不大在意世間的目光的,不會因為別人的目光而做人,先面對真實的自己,然後決定自己如何做為。

二、見天地

二、見天地

一個人如果只懂得見自己,便會陷入自我為中心的誤區當中,光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其他的東西,便會作繭自縛,最終難免會害了自己。

從見自己到見天地,是往上攀登,是要把自己的小我境界提到天地的大我境界中去。以地為軀幹,以天為魂魄,以山川河流為血脈,這便是所謂的頂天立地。

人生有困苦有輝煌,沉溺輝煌,難免止步不前,反倒後退;面對困苦,強加反抗,與世無益,反倒傷了自己。

見天地之後,知進退。進退不僅是個人的事,因為人活在天地之間,一進一退,必然要看清前路後路,看清自己的進,會不會撞到其他人的退;自己的退,是不是卻踩了其他人的路。

見天地之後,有格局。把自己看成水,不斷讓自己上漲,面對困苦,運用智慧,默默成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水漲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漫過了這份困苦。

三、見眾生

如果把生命的過程當作是一種修行的話,在見自己和見天地之後,再去見眾生就是一種慈悲的覺悟。

見眾生,就會對世人報之以體諒與悲憫,對世道人倫多一分看破與接納。

從見天地到見眾生是一個不斷向下走的過程,也是內斂鋒芒的一個階段。漸漸地懂得了卑微,慢慢地將自己的身段降低,甚至根植到泥土裡去。這個階段的人是謙和、淡然而又深邃的,他已經獲得了內心自由,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所謂的見了眾生,便是沒有了自我的感覺,學會了放下。以眾人心為我心,以眾人見為我見。兩者合二為一。正如老子曾說過的一句話:「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為何知道不該發脾氣,可還是非發不可?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