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南海有一片「世間少有美景」,萬畝桑基魚塘極為壯觀!

在南海有一片「世間少有美景」,萬畝桑基魚塘極為壯觀!

在南海1000餘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蘊藏著多少你我的未知?未知的風景、未知的歷史、未知的人與故事……我們決定要用腳步去丈量!懷擁魁星閣,一枕千燈湖。追逐南海每一個日出日落,撫摸南海每一寸紋路。

即日起,南海發布微信推出【發現南海】欄目,每周五與大家準時見面~接下來一連數期,我們將率先為大家走遍南海幾大生態綠心,記得準時留意哦~

在南海,有一片獨特的風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間少有美景,良性循環典範」示範區。它就是位於西樵山下,珠三角地區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桑基魚塘,擬建的廣東佛山國家生態公園將以西樵山南麓桑基魚塘濕地片區為主體。

《西樵水鄉》圖片來源:佛山市農業局

想要一睹萬畝桑基魚塘的震撼視覺,最佳的光景一定是在日出時分,登上西樵山俯瞰山下,一望無際的桑基魚塘在晨光的映照下極為壯觀。

山上風景這邊獨好

一早驅車沿西樵鎮環山大道從西樵山南門上山,約10分鐘左右就可以到達西樵山觀景平台,這裡是一覽萬畝桑基魚塘的最佳觀賞點。

誰說佛山無山?作為南粵名山,西樵山被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這裡的白雲洞、天湖、石燕岩、四方竹、飛流千尺的故事和傳說流傳在南海民間角落,遊客來到南海也必到西樵山。

西樵山山形如蓮花簇瓣,層層綻放,群峰相擁,是觀雲海、看日出和避暑的勝地,在南海大地上一枝獨秀。

而擬建的廣東佛山國家生態公園與西樵山相鄰,一山一水相映成趣。從西樵山觀景平台俯瞰生態公園,萬畝魚塘水網交織,桑塘連片。

廣東佛山國家生態公園,圖片來源:西樵鎮宣辦

塘基上繁茂的綠色植物像筆墨濃厚的線條,將水面劃分成小塊,在不同天光和不同水質的配合下,桑塘呈現出墨綠、深綠、淺綠、淺藍、灰黃、褐等不同色彩,水面映襯點點白雲,整體宛如一幅宏大的油畫,景象絢爛,在全國甚至世界上都為少見。

山下桑塘世間少有

朝霞似金,水景如鏡。觀看完日出美景,可到山下生態公園親身感受嶺南水鄉漁耕粵韻的魅力。

擬建的廣東佛山國家生態公園以西樵山南麓桑基魚塘濕地片區為主體,目前在保護傳統風貌的基礎上,已建成首期500畝的漁耕粵韻文化旅遊示範園區,還原了珠三角水鄉桑基魚塘生態模式。

生態公園裡河涌蜿蜒,大多時候波瀾不興,偶爾有飛鳥蟲魚掠過,點起圈圈漣漪。水岸植被豐茂,樹影綽綽。閑坐於水岸長廊,一壺功夫茶,三五知交人,同享習習涼風與岸上綠蔭,實為一大樂事也。

這裡更有全長約兩公里的河涌游道,撐篙、搖櫓、划槳,在吱吱呀呀聲中,少時坐著小舟遊走水鄉既害怕又興奮的情景彷彿重現。

蟲吟蛙鳴喚起鄉愁

圍繞21個魚塘基邊種植桑樹約15000棵,恢復了以往桑基魚塘濕地的模式,在這裡可以觀賞到塘基植桑、塘中養魚、桑葉飼蠶、蠶沙肥魚的和諧生態景觀。待到魚肥季節,放塘捕撈又是一幅美好景象,隨著水面逐漸縮小,魚群熙攘,水花飛濺,人們忙下塘收穫,豐收的喜悅掛在臉上。

每年的3至4月,這裡將迎來熱鬧的桑果文化節,遊客可盡情採摘桑果,做農家活,吃農家飯,賞農家景,返璞歸真,回歸自然。

佛山至今已有千年的種桑養蠶歷史,西樵山下仍完整保留著近 10萬畝桑基魚塘區。廣府先民在這裡漁獵、採集或從事農耕活動,這裡曾是百越大地的文化中心之一,堪稱「珠江文明的燈塔」。

發達的水網為人們提供了豐厚食物,長期以來,與濕地緊密相連的關係中,當地逐漸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桑基魚塘文化、龍舟文化和絲綢文化。

遠眺秀麗的群山,近觀密布的河網,成片的基塘,繁茂的花木,聆聽蟲鳥低吟淺唱,感受泥土與水鄉的氣息,這是珠三角地區尤其是佛山人心中所能喚起的景觀共鳴。

時間在這裡似乎放慢了腳步,讓人忘記當下的煩惱,好似回到了簡單充實的舊時光,憶起兒時的鄉愁。

遊玩攻略:

地址:南海區西樵鎮環山大道西樵山南門對面 漁耕粵韻園

門票:1、普通票:20元/人(對象:成人、身高1.20米以上兒童)。2、身高1.2米(含)以下兒童免門票。

自駕:導航「漁耕粵韻文化旅遊園」

公交:乘車到西樵車站,再轉樵15,樵16公交在「西樵山南門」站下車。

南海發布編輯部;來源:佛山周報 鍾 慧,部分圖片來源西樵山旅遊、佛山農業、南海旅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海發布 的精彩文章:

焚燒文件,因漏了一個步驟,南海又有2人被行拘!

TAG:南海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