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豐明代古城址發掘進行時 已基本清理城牆外輪廓

永豐明代古城址發掘進行時 已基本清理城牆外輪廓

原標題:永豐明代古城址發掘進行時

1月23日,考古人員正在永豐縣恩江明代古城址進行考古發掘。現在,古城址考古發掘的總面積約1600平方米,去年11月考古人員進場開始發掘,已對西城門及周邊考古挖掘區布探方800平方米。目前,已基本清理了城牆外輪廓,並在探方內全部向下開挖一層50厘米。據了解,該古城址為我省目前保存規模最大的明代古城。

據史料記載,永豐縣在新石器時代,縣境內已有先民聚居。該縣建制始於宋代,宋和元年(公元1054年)割吉水五鄉為永豐縣,自此始建縣,但當時縣城並無城牆。紹興七年,縣令李諤在延慶寺南修建官廨,並築建土城牆,有南北兩座城門,元廢。明弘治初年,知縣車梁因在原址上重建城牆,設有東、南、西、北四座城門。至明嘉靖三年,知縣商大節大規模修築磚城,城門增至六座。嘉靖四十年,兵部尚書聶豹擴大城址規模,城門增至八座。清乾隆、道光、咸豐年間城牆歷經多次維修,細算下來,明古城址至今已有960多年歷史。

在經歷漫長的歲月中,古城址沉澱了許多歷史文化底蘊。恩江明古城址位於永豐縣老縣城區內,目前還保存有明代恩江古城遺址及城牆等。經省、市文物專家組鑒定認為:永豐縣恩江古城遺址是我省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城址,在全省唯一,全國罕見。為傳承保護好這一歷史文化遺存,經當地縣委、縣政府批複,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恩江明古城址進行文物調查及重點部位考古挖掘。

據悉,恩江明古城址總佔地面積約55萬平方米,呈東寬西窄葫蘆形狀。南北直線距長1000米,東西直線寬940米,城址內保存有明古城牆、護城河、橋樑等文化遺產要素。城牆東起天寶村東面,西到葛溪河東岸,南至葛溪河入恩江河處,北靠聶家村,總長約3500餘米。城址脈絡清晰,城牆走勢完整。專家稱,該古城址具有明清以來建築歷史信息和重要的文物價值,對研究明代城市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意義。(記者鄒曉華 通訊員胡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 的精彩文章:

壽命長短,在於能不能做到這幾件事

TAG: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