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年中的書法 春聯

新年中的書法 春聯

飛雪連天射白鹿,大俠好愛過大年。——盧七姑

春聯的起源:

春聯又稱為「春貼」、「門對」,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是漢族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二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關於春聯的小故事:

相傳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山海經》里,有一個鬼域的世界,中間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漢族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愿。

春聯的種類: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斤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批」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具、影壁中。 同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漢族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粱錄》記:「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洒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

下面欣賞傅如明先生為大家帶來的新春祝福語:

寫在後面:友人曾問過版主,為什麼會看到不是紅紙寫的春聯呢,這裡看到不同顏色的紙是因為因為春聯原先是寫在桃木板上,後改寫在紙上。桃木顏色是紅色的,紅色是吉祥辟邪的意思。但寺廟用黃紙,家中老人去世了,晚輩家一般從當年起三年不貼紅春聯,一般用白、綠、黃三色這個順序貼,第四年服喪期滿才可以恢復用紅紙,所以白、綠、黃的春聯被稱為「孝聯」、「孝春聯」、「丁憂聯」、也有的地方不一樣,是按照黃、藍、綠色這個順序,更多的地方就直接不貼了。

另:善之書屋正在集訓寫春聯,故下一期展示學員們春聯作品,有需要的友人可私信版主,免費贈予。

[ 撰文:傅博]

[ 圖片:傅博]

[ 編輯:傅博]

[ 未經作者允許,隨便轉載 ]

善之書屋

感惠徇知,時和氣潤

紙墨相發,偶然欲書

---《書譜》唐·孫過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之書屋 的精彩文章:

中國書法藝術的起源——甲骨文

TAG:善之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