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時刻,敦刻爾克是逃亡還是勝利的轉折?
敦刻爾克大撤退雖然是一次損失慘重的失敗,但是它卻為反法西斯聯盟保留了元氣,同時也鼓舞了世界人民抗敵的信心。能夠在失敗中看到希望,是失敗者最大的勝利。
丘吉爾被急促的電話鈴聲喚醒了
話筒那邊傳來了法國總理雷諾沉重低緩的語調:
「我們被打敗了」
他用英語向丘吉爾說道
「不會敗得這麼快吧?」
丘吉爾一下子清醒過來。
「色當地區的防線已經被突破
德國的坦克和裝甲車大批地湧入
法軍已經無力抵抗
我想過不了幾天,德軍就要進巴黎了!」
丘吉爾點燃了一支雪茄煙,他緊鎖雙眉
擺在丘吉爾面前的有兩條路:
一是英國遠征軍不惜一切代價
不管法國和比利時軍隊是否合作
孤注一擲與德軍會戰
二是在德軍空襲的威脅下
退往敦刻爾克,從那裡撤退盟軍軍隊,保存實力
這一天,英國遠征軍指揮官戈特將軍,一邊吃壓縮餅乾和果醬充當的早餐,一邊讀丘吉爾發過來的電報。
「目前形勢嚴重,今後形勢難以預料。不過,無論怎樣總比陷於重圍、坐以待斃要好,我們的軍隊要儘快撤到敦刻爾克港,那裡英國遠征軍可以找到回家的路,我們將盡海軍和空軍的所能來幫助你們。」
戈特將軍放下電報,神情沮喪地對一個助手說:「你知道的,自從我加入這個行列,我做夢也沒有想過,我帶領英國軍隊進行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屈服行動。」
自從1940年5月27日以來,在法國敦刻爾克港口,德軍的炮火就片刻也沒有停止過。疲憊的盟軍士兵們舉步維艱地跨過海灘,走向要把他們運到大船上去的小船。一些大船不顧落潮帶來的危險,極力向岸邊靠攏……
沙灘上,遭炸彈擊毀的驅逐艦殘骸和被丟棄的救護車堆得到處都是……
所有這一切都被火光映襯著,敦刻爾克在燃燒。但是沒有水去撲火也沒有人顧得上去救火……所有人都彷彿置身於地獄一般,炮兵們在不停地開炮,炮聲傳出很遠,火光劃破夜空,嘈雜聲,高射炮聲、機槍聲震耳欲聾。
5月31日晚上,丘吉爾派來了一位少將。
戈特將軍讀著丘吉爾的電報:「從政治上考慮,當你指揮的部隊只剩下一小部分的時候,你被敵人俘獲就等於讓敵人獲得了一種多餘的勝利。所以請您把指揮權交給這位少將,馬上回國,接受新的命令。」
戰鬥越來越激烈,英吉利海峽的水面上,到處是沉船的碎片和戰士的屍體。6月4日早晨,德軍佔領了敦刻爾克港口,這時,還有幾千名盟軍還在那裡浴血奮戰。然而,在這一周里,已經有338200多名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的戰士撤離了敦刻爾克。
丘吉爾看著秘書送來的報告,低沉地說:「我們必須非常慎重,不要把這次救援說成勝利。戰爭不是靠撤退贏得的。但是,在這次救援中卻蘊含著勝利。」
歷史看台:
1940年3月18日,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同意協同作戰,對抗法國和英國。5月10日,德國軍隊繞過馬奇諾防線侵略了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5月13日德軍通過阿登進入法國,盟軍在阿登高地完全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在色當法軍遭到了更嚴重的打擊,到5月19日7個德軍裝甲師已經抵達離英吉利海峽只有50英里處。5月24日,德國裝甲部隊已經望見法國的北部港口敦刻爾克,但卻在這時接到停止前進的命令。這個命令被證明是德軍的致命失誤,被包圍的盟軍立即開始執行「發電機計劃」,即敦刻爾克大撤退。
相關鏈接:
敦刻爾克是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是排在勒阿弗爾和馬賽之後法國的第三大港口。它也是一個工業城市,主要行業包括鋼鐵,食品加工,煉油,造船和化工。敦刻爾克以二戰中1940年發生在這裡的敦刻爾克戰役和英法軍隊大撤退而聞名。


TAG:秦軻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