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羊城暗哨》到《風箏》:如何愛上你的「敵人」?

從《羊城暗哨》到《風箏》:如何愛上你的「敵人」?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媒介之變(mediachanged),轉載須經授權。

張慧瑜

新世紀以來,諜戰劇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一種意識形態敘述的難題。從新時期開始,重寫20世紀現當代歷史就變成一種形塑新的主流價值觀的迫切需要。從大的方面說,革命史觀、人民史觀逐漸轉化為一種現代化史觀、民族國家史觀,也就是從中華民族和現代中國的角度重新講述20世紀歷史,其中作為重頭戲的「國共關係」也是重寫的核心段落。從電影《廬山戀》(1980年)中國共將領的後代「相逢一笑泯恩仇」,到電影《血戰台兒庄》(1986年)表現了國民黨在抗日正面戰場上的積極意義,再到新革命歷史劇《歷史的天空》(2004年)、《亮劍》(2005年)中國共聯合抗日,可以說,在民族國家的維度上,國共不僅走向「和解」,而且「渡盡劫波兄弟在」。

這尤其體現在一些家族劇中,如《人間正道是滄桑》(2009年)里長子楊立仁是國民黨、幼子楊立青是共產黨,《北平無戰事》中大哥方孟敖是地下黨、二弟方孟韋是國民黨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中國父親。只是國共精誠合作可以表現抗日戰爭的歷史,卻無法處理國共內戰的故事。在這種背景下,諜戰劇提供了一種呈現對抗的新的敘事模式,也就是把兵刃相見的正面戰場轉移到桌子底下或辦公室里的暗戰。除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特殊歷史時期拍攝的「三大戰役」的主旋律電影,內戰的故事更多地被處理為孤膽英雄的諜戰,《人間正道是滄桑》《北平無戰事》皆是如此。

不過,這些諜戰劇中的「正邪不兩立」的關係也發生了複雜而微妙的變化。首先,從《潛伏》中演員祖峰扮演的李涯開始,到《北平無戰事》里的「鐵血救國會」,再到《風箏》里的「影子」韓冰和軍統特務宮庶、趙簡之、宋孝安,以及中統特務田湖等,就連中統高官高占龍的兒子高君寶也在「文革」期間「子承父業」,加入在山城「苟延殘喘」的延娥率領的特務小組,換句話說,國民黨特工不再是貪生怕死、投降叛變的「鼠輩」,而是同樣的「鋼鐵戰士」。其次,與抗戰劇中國共聯合抗日相似,諜戰劇里的國共間諜也經常被處理為惺惺相惜的兄弟關係,如鬼子六鄭耀先與宮庶、趙簡之、宋孝安、徐百川之間是一種生死兄弟情,以至於除了徐百川「投誠」之外,這些國民黨特工為了救鄭耀先而心甘情願赴死。再者,除了兄弟情誼之外,還有一種化敵為友的方式,就是「愛上你的敵人」,比如電影《色,戒》(2007年)講的是愛國、進步女青年色誘漢奸易先生的過程中愛上易先生的故事,而《風箏》里地下黨「風箏」鄭耀先和隱藏最深的國民黨特工「影子」韓冰也最終成為戀人。

從這種諜戰劇對國共關係的重寫和改寫中,可以看出在後革命時代、在去政治化的消費主義時代,兄弟、愛情、友誼等樸素的情感成為超越政治對抗的更為人性化的倫理,這本身也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用人道主義來清算20世紀歷史的主流策略。

《紅樓夢》愛好者的精神家園

《文藝研究》雜誌創辦於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是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月刊。《文藝研究》以「引領學術潮流,把握學術走向,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為辦刊總方針,強調現實性與學術性、前沿性與基礎性、學理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提倡中國視野、中國問題、中國氣派,廣泛容納文學、藝術各領域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優秀研究成果。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媒介之變(mediachanged),轉載須經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媒介之變 的精彩文章:

話劇《2666》的「鏡像」風格

TAG:媒介之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