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會有「川人從未負國,國人絕不負川」的說法?

為什麼會有「川人從未負國,國人絕不負川」的說法?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各個省份地區都存在一個或者多個簡稱,比如山東省簡稱「齊」或者「魯」,山西省簡稱「晉」。而就四川省來說,則簡稱「川」或「蜀」,在歷史上也被稱為巴蜀之地。在此基礎上,四川省的朋友也被稱為「川人」。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有「川人從未負國,國人絕不負川」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回顧四川一帶的歷史,為什麼會形成這一說法呢?

首先,對於這一說法的本意,強調了歷史上四川人對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當然,這裡面只是強調川人的貢獻,並不是用來否定其他省份人民的貢獻。之所以出現「川人從未負國」觀點,直接原因是抗日戰爭這一歷史時期,四川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據保守推算,在抗日戰爭中,四川至少出兵340萬人,傷亡64萬人。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居全國各省之首。

抗日戰爭中,川軍參加了正面戰場上幾乎全部大的會戰,比如在台兒庄大捷中,川軍以犧牲5000多人的代價,擊斃日軍2000人。將時間再往前,回溯到南宋末年。彼時,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不過,在今四川、重慶一帶,蒙古鐵騎卻遇到了激烈地抵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釣魚城之戰」。公元1258年,蒙哥汗率主力入四川,攻佔許多地方,釣魚城卻巍然屹立,成為阻擊蒙古軍的堅強堡壘。

蒙古軍加緊攻城,仍不能破,其先鋒大將汪德臣被擊傷死去。接著,蒙哥亦被擊傷,後死於軍中。對於川人堅守的釣魚城,阻擋了蒙古鐵騎試圖經由四川深入南宋腹地,並消滅南宋的計劃。不過,蒙古鐵騎在佔據大理國之後,還是最終消滅南宋朝廷。在此背景下,堅守數十年的釣魚城也失去了意義,在得到忽必烈不動城中一人一物的承諾下,守軍才開城獻降。不過,受到戰爭的影響,四川一帶的人口銳減。明末清初,張獻忠和李自成憑藉四川和清軍反覆大戰長達13年,四川又一次千里無人。

最後,據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統計,經歷過大規模戰爭的影響,四川行省僅餘人口9萬餘人。《四川通志》:「蜀 湖廣填四川 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在此背景下,「川人從未負國,國人絕不負川」,也即通過「湖廣填四川」這一大規模的移民,從而讓這片土地煥發生機。根據考證表明,湖北、江西、福建、廣西等十幾個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其中以湖廣行省人口最多。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