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帝國的斜陽——南京博物院清代養心殿文物展觀展隨記

帝國的斜陽——南京博物院清代養心殿文物展觀展隨記

南京博物院的清代養心殿文物展,是近期南京我最為期待的展覽。之前在元旦假期時,已經過去看過一次,奈何當時觀眾太多,無法用心慢慢觀賞,只能草草收場。今天南京漫天大雪,心想出門的人應該會比較少,於是跟小魚一起,來南博二刷這個展覽。結果特展館裡的人果然不多,我們得以從容地觀賞此次特展。下面照例採取圖文並茂的方式,記錄此次觀展的隨記,跟大家分享。

大雪紛飛中的南博正門,多少讓人有了幾分身處故宮之中的感覺,家國歷史,盡皆濃縮在此次特展當中,怎能不教人期待?

養心殿的正殿圖景,養心殿是從雍正帝開始,成為清代的重要議政場所的,之所以不再沿用康熙帝時的乾清宮,據雍正帝自己說,是因為康熙帝在乾清宮六十年,他作為兒子,睹物思人,不忍繼續使用,實際上按照蓑翁的分析,這多少跟康熙末年諸皇子奪嫡鬥爭嚴重,雍正帝繼位之後,多少要大行宣示自己對於康熙的孝心,以此昭示自己統治合法性之意。

養心殿的西暖閣圖景,最耐人尋味的是雍正帝親題的「勤政親賢」四字,「親賢」自不必說,而「勤政」的背後,則是清代皇帝的高度專權,跟皇權抗衡的相權已經近乎於不復存在,錢穆先生所謂中國真正的專制時期,其實只在明清兩代,就是此意。

養心殿旁的三希堂圖景,三希堂的命名來源,有兩種說法,我更願意相信前一種說法,即出自宋人周敦頤的「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清帝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三希堂」,多少有一點讓自己集儒家道統與政統於一身的意思,在清代之前,經筵會講一般是由德高望重的士大夫給皇帝宣講儒家思想,而到了清代,經筵會講的主講者成了皇帝,士大夫和官僚倒成了聽講者。這種集政統和道統於一身的做法,直到今天中國的政治生活當中,仍然發揮著重要影響。

清宮廷里陳列的西洋鍾,以及宮廷自製的帕斯卡計算器。從這些文物可以看出,西方當時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已經在最快時間裡,被清皇室所掌握,只可惜清代帝王只是將這些技術,作為自己把玩或者陶冶情操的工具,卻並沒有將廣大民間推廣。鴉片戰爭時的慘敗,跟這一點有著直接關係。

清代康熙、雍正、嘉慶三位皇帝的讀書圖像,之所以以讀書形象視人,絕不僅僅只是皇帝附庸風雅的姿態,也是皇帝用以昭示自己秉承儒家文化,絕對可以勝任中原聖主的方式,不可小視。

雍正皇帝的硃批諭旨和守孝三年的特諭,最耐人尋味的是這份特諭,既要昭示自己對於康熙的孝心,又擔心自己守孝時間太長,導致當時不夠穩定的朝局失控,於是把守孝三年改為守孝二十七日,雍正帝可謂煞費苦心。

雍正帝的「為君難」章和「勤政親賢」方印。一方面,是不斷慨嘆為君之難,另一方面是不斷強化自己的權力,導致事必躬親,雍正帝正是這樣一位矛盾的綜合體。

清代的紅綠頭簽,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朝廷重臣,希望得到皇帝召見的話,都要在殿外遞上自己的頭簽,寫明自己的姓名身份。皇帝同意召見之後,方可入內覲見。

雍正帝時代的密折盒和鑰匙,密折制度,是清代特有的一種高層政治制度,這樣一種秘密政治制度,本身就是清代高度專制的產物,這是不是跟現在的秘密文件,有類似之處呢?

乾隆皇帝的書畫和詩作,乾隆應該算不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文化的皇帝,但絕對是最為附庸風雅和在文藝創作上最為勤奮的皇帝,華夏大地的天南地北,似乎處處有他的題字和題詩,如此留名青史,倒也厲害。

乾隆帝的佛堂,以及佛堂內的金剛像與唐卡。對藏傳佛教的親近與信仰,絕對不只是清代帝王的個人偏好,也是清代得以有效統治蒙古和西藏的一種政治策略,不可不察。

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事迹一覽,以及他宣示武功的圖像、方印和獻俘圖,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乾隆帝的興兵黷武多說有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的嫌疑,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正是這些戰爭,奠定了今天中國版圖的基礎。

乾隆帝平定準噶爾、台灣和大小金川的方略,以及乾隆帝的佩刀,這些方略在當時,只是為了戰爭勝利而做的必要考察和調查,而現今,這些方略已經成為了解中國邊疆地區人文、地理、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光緒帝的珍妃冊封證明,珍妃不只是光緒帝鍾愛的情侶,也是他重要的政治夥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溪太后「西狩」之前,堅持要把珍妃處死,就是防止光緒帝藉此機會東山再起之意。

垂簾聽政的相關文稿和慈溪之寶方印,從上述文稿可以看出,慈禧、慈安兩位太后,在通過各種方式,尋求自己垂簾聽政的正當性與合法性。

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的圖像對比,從面相上來看,如此和善、文弱的光緒皇帝,又怎可能是成熟老練、政治鬥爭經驗極其豐富的慈禧太后的對手?

清代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帝的奏摺、小宣統溥儀端坐寶座的舊照、繼慈禧之後繼續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圖像、清帝退位詔書和溥儀後來所作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的圖樣,溥儀經歷了清代、民國、滿洲國和共和國這樣四個政權與時代,算上張勳的復辟,三度出任皇帝,最後成為共和國一位普通公民,他的一生,可謂是真正的跌宕起伏。

清代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和晚期帝王咸豐皇帝和宣統皇帝的圖像,從開國帝王的草莽英武形象,到晚期帝王的文弱不堪,清代的覆亡,似乎也成為一種必然。

在特展館裡一個多小時,就已經親眼見證了清王朝將近二百年的歷史,走出南博之後,驀然回首,多少有一點今夕何夕的感覺。今天晚上,可以再讀讀相關史書了。

就此擱筆。

2018.1.27晚作於竹林齋

(本文配圖均為蓑翁自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心 的精彩文章:

「意志堅如鐵,度量大似海。」朱德的養身與養心

TAG: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