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楊業長子,卻被人們叫做六郎,原來都是因為迷信
楊業,是創立赫赫有名的楊家將,守得宋朝邊境平安,在第二次雁門關戰役中因守城主將的決策失誤,導致孤立無援,最終被敵人俘虜。在遼營的重刑下也誓不投降,最後絕食而亡,亡得悲壯。宋太宗得知楊業戰死後,悲痛不已,對於一代名將的逝世深感惋惜,追封楊業為太尉、大同節度使。宋朝素來有恩蔭制度,按此制度楊業的幾個兒子都得到了官位和封賞。
身為楊業長子的楊延昭,從小受到父親家國情懷的影響,從小立志要保衛家國,楊業犧牲後他繼承其父爵位和志向。楊延昭從小少年老成,不喜歡與同年人玩耍,反倒沉迷於玩軍事遊戲,楊業曾在軍中開玩笑說,這個兒子最像我。他從小跟隨父親縱橫沙場,為楊家將的建立和威名的傳播立下了不少血汗功勞。
在雍熙三年的伐遼戰爭中,楊延昭表現超群,當時年僅29歲的他在身體中了箭矢後,仍然堅持與敵軍激戰,最終宋軍拿下了朔州。他還曾被差遣為知州,前往長江、淮河災荒地區救民賑災,深受各地百姓的愛戴。
在楊業死後,繼承楊業衣缽,繼續為宋朝戍守北境。多次破壞了遼軍想要南下攻打宋朝國土的計劃,為北境百姓守得一方安寧。在與遼軍的對抗中威名遠揚,震攝遼軍,楊延昭鎮守的遂城因為遼軍久攻而不得而被人稱為「鐵遂城」。由此可以看出楊延昭的不凡的軍事才能,也可以看出他保家衛國的決心。
楊六郎不僅智勇雙全、驍勇善戰,還樂善好施、體恤下情。每逢皇帝賞賜他都會分給營中隨他一起出生入死的諸將士,為守邊的軍民帶去豐厚的食物。在戰場上殺敵也是身先士卒沖在將士們前面,與將士們同甘共苦,從不搞待遇特殊化。所以將士們都真誠的愛戴他,擁護他。他也從偏聽偏信,愛才惜才,對待親戚門客也是如此。
楊延昭的一生是輝煌榮耀的,在邊防二十年,遼軍懼怕他,手下忠心追隨他,去世後真宗悼念他,在靈柩送回京的途中更是有不少百姓自發來為他送行,扶著他的靈柩痛哭流涕。六郎楊延昭享年57歲,安詳的結束了他精彩的一生。
可是此處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身為楊業的長子的他卻被民間叫做六郎呢?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在唐宋時期按照出生順序論行排輩。有可能是統一祖父或同一曾祖的兄弟來拍 ,所以楊延昭儘管是楊業長子,可按照宗族排名有可能就是六郎。
還有一種更廣為流傳的說法是遼國人迷信,他們認為幽燕北方是由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星守護,認為此星是遼人的天敵,而楊延昭在北疆鎮守二十餘年,在遼軍中威名遠揚,遼國人十分害怕他,迷信的認為楊延昭是傳說中北斗七星中的鎮守幽燕的星君下凡,因此稱宋朝的百姓們親切的稱他為「六郎」。


TAG:三國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