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京P2:是時候來場身心俱疲的旅行了

南京P2:是時候來場身心俱疲的旅行了

GIF

早晨起來,已經是八點一刻。拉開窗帘望出去,仍是霧茫茫一篇。

我們的酒店就在玄武湖旁邊,但我現在看不到湖,只看到霧。

身在湖畔不知湖的感覺,很複雜,很微妙。

今天行程大體是兩個: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簡稱大屠殺紀念館吧)

早晨麻溜收拾好東西,帶好裝滿水的保溫杯準備出發。

我們住的酒店,走路3分鐘就到新模範馬路站的地鐵站,很方便。直通南京博物院。

出站,根本不知道往哪裡走的時候,

只要

跟著人流走就行。

這是我觀察了大約2個城市,8次出行後總結出的經驗。當然,前提是你要去的地方是有名的地兒。

於是,我們便隨著人流,穿過馬路,徑直停車場走??(根本沒從大門走)

首先左側的是遊客中心+養心殿售票處,因為實在是人太多了,那就直接去裡面再說。

看出來了吧,van的水平也就這樣了。值得表揚的是,人有了。

如果你去南京,要去南京博物院。雖然人性服務不到位,但,藏品棒。

排隊走進去後,發現裡面有個小售票台也可以買養心殿的門票。

心中竊喜:幸好沒有在門口排長隊買養心殿票。大約花了2分鐘我們買好了票。

本身,南京博物院是不收取門票費用的,只有在特展時才會收取相應費用。

去博物館,千萬不要抱著一種來了就是

說一句「我去過XX博物館了,挺好的」。

歷史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真切可觸的實物,更是世代相存的精神與信念。

一般,我去博物館,要麼找人工講解員(講的仔細,但是價錢貴),

要麼租賃講解器(便宜,記得要隨身帶耳機),

或者你可以關注博物館的微信公眾號(關注後輸入相應文物編號就會有語音講解,免費)

我們選擇第二種。講解器每人一台,配一副耳機,並且押身份證。

如果要說能夠一個個館都逛過去,並且全部都掃過一遍,了解每個文物的來龍去脈,我估計一個月都走不出來。因此,我都是有選擇性的挑選。

先挑館。

一般主館的藏件比較多,而且會有比較珍貴的藏品展出。歷史博物館基本上都是以歷史軌跡為線索引導的館。因此,你可以從頭看起,這樣認識也會逐級加深理解。

珍貴藏品有沒有外出參展就要看運氣(之前去湖北省博物館,就恰巧碰上了越王勾踐劍出外展了)要是你非常想要看某件藏品,最好先查查嚮往的藏品是否有出差~

再來挑展出的內容。

一般都會分為經濟(錢幣等)、政治(兵器等)、生活(生活用具、墓葬等)、人文(書畫作品等)等等幾個方面。

以我自己的參觀體驗來講,我喜歡看的就是生活和人文這塊,尤其是貴族和平民百姓的生活用具。

借用一句已經被說爛了的話:藝術來源於生活。

要知道,古代人和我們現代人的審美水平和對生活的要求標準不是高了一個台階,而是一棟台北101大廈啊!

他們精緻、平緩而富有情趣的生活相比於我們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可能真的是高雅和俗氣本人了。

舉個圖中的例子好了。右下角的燈。

對,這只不過是一盞燈。分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是燈座本人,和我們在宮廷劇里看到的丫鬟提的燈盞沒有太大模樣上的區別;下半部分是一隻謙虛乖巧的馬兒,裡面中空;承接上下兩部分的左側的一根細管,由上半部分的燈座頂直接通到了下半部分馬底座的頭頂。

如果現在我們家裡有習慣點蠟燭(只有停電才會用吧),可能也就點個蠟燭。

最多是香薰蠟燭。

但古代人的蠟燭,是有煙的。蠟燭生煙,不好看,而且嗆人。

我們祖先,集聰明智慧與高品位審美於一身,想到了把煙從燈座里導出到灌滿水的底座的辦法。這樣一來,煙沒有了,整個燈盞還好看了,而且還環保。

此處應有10086個掌聲!

可以說是極其用心地對待生活了。

古人就連葬禮都會鄭重對待,更何況喪葬禮中陪葬的東西呢。

這就是傳說中的「銀縷玉衣」。對,是玉片穿銀絲,好不隆重,好不顯示地位~

啊,這其實也是挺重的。

玉,傳說有防腐功效,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可不爛之身。因此,玉不僅僅是顯示墓葬主人的財力和地位,更有保護主人身體不受腐敗的功效(傳說中而已)

再看到大拇指翹起,說是顯示著墓葬主人的地位和名望,旁邊還有一顆玉,類似拇指。

要想,千年過去,此件銀縷玉衣仍能完好保存至今且沒有脫線或者殘碎,不光光得益於千年藏地和文物工作者的用心,更是因為在製作時就用心精良,不得有一絲馬虎。

看到這個想到,最近在看的古文。看到史書上記載留名的人物,為人溫和,品行端居,才思敏捷,心中充滿熱血與保家衛國的興懷,更難得是,大都是很會做人,善用人心。當然,李賀這樣的喜歡佔便宜的「瘋子」不算在入內。聯想到這些人身處的環境貧富不一,但卻個個是認真對待自己、對待生活、對待世界,這也很難想想他們不會對自己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自己的小心思了。

看完認真的一面,接下來就是搞笑的一面。

我發現很多人都對古人和博物館有深深誤解,以為古人就是一板一眼的生活,永遠只有莊嚴肅穆、正襟危坐。其實人家古人的生活也是很有生活情趣的嘛:佩戴個玉,要花樣百出大小不一;穿個衣服,要分時分地分場合;家門口的磚上的紋飾,要梅蘭竹菊花底滑。

我逛著逛著,就看到歡脫的場景了。

這是唐朝的人俑。

那個搔首弄姿的人俑是不是感覺大鼻子大眼,啊哈~這就是胡人了。

胡人比較潮流一些,坦胸露乳的。我們的唐朝畢竟是萬國朝覲的盛世時代,所以文化包容,人們的思想也比較開放。

唐代的貴妃、侍女包括平民女都胭脂粉黛,好不美麗妖嬈。果然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國家經濟發達,社會思想才會開放起來,人們的生活觀念也會隨之變化,當然,從衣著打扮就能略知一二了。

這是一整面牆磚上的紋飾。

我一看到,就噗嗤笑出來了。

這哪是說明上的猛獸大龍,這分明就是帶著繡花的大逗狗~

不過從它上挑的眉毛可以看出軒昂氣宇,不可隨意靠近;張得偌大的嘴巴露出三顆整齊的大平牙就是知道牙口好,咬人也不費勁,還是敬而遠之好了~

接下來就是到欣賞字畫的部分了。

雖然不懂其中的門道,但是一看字就是位彬彬才子。

千年猶存風度,彷彿隔著字猶能想像到當時文不加點的瀟洒與才華,興盡而作,留與後人評說。

這幅字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寫的,如果知道答案,可以在下方評論留言~

接下來就是到養心殿時間。

也是看到了攢動的人頭,本想仔細看看欣賞的,結果只能失望而歸。人太多了,我們大約逛了二十來分鐘就走了。這是故宮的巡展,如若真的要看,還是去看本尊比較好。

我們就近在博物院附近吃了粉絲和湯包。便匆匆趕往大屠殺紀念館。

說來也巧,我本以為開滴滴的基本上都是外地師傅,沒想到我們從博物院出發到紀念館的滴滴師傅竟然是本地人。我喜歡和本地人聊天,雖然南京普通話真的不太好聽,但是師傅跟我們講了很多本地人喜歡去的地方,吃的食物,還講了一些名人軼事。

印象最深的就是炒飯哥。

傳說以前炒飯哥是金陵飯店(南京老字號飯店)的廚師,外地人。開摩托車撞死了人,賠了好多錢,於是辭去了飯店廚師的工作,自己拉著輛小車賣炒飯,只賣炒飯。因為本身就是飯店廚師,再加上只研究做炒飯,於是喜歡吃的人就越來越多,每天晚上才開著小車出現在街邊,於是街邊就出現了一條買炒飯的長隊。炒飯哥還被南京電視台採訪過。更誇張的是,有時候晚上出攤,排隊排得多了,影響到了道路交通,驚動了交警叔叔,警察們還專門因為炒飯哥的排隊隊伍維持持續。最後,政府實在看不下去了,正好當時夫子廟整修,就由政府出資給炒飯哥安排了個店面,專門做炒飯生意。現在炒飯哥的店仍然只賣炒飯,炒飯哥還在炒著他那鍋讓人們吃不膩、魂牽夢繞的炒飯。

我們在大屠殺紀念館,一張照片都沒拍。

我不拍,是因為心情沉重,不敢拿出手機,怕驚擾那些已故的亡靈。我們兩個人從正式踏入門的那一刻開始,就都緊閉了嘴。

看他們,她們,他,她,還有它們。

如何來形容我們的感受呢,沉重一詞不足以完全。大概是由心底生出的一座大鐘,我每看一秒,心中就敲擊一次,沉鬱有力,迴響不絕。

我不敢說話,我怕鐘聲更響了。我不敢說話,我怕鍾變得愈大,把我的心都填滿了。我不敢說話,怕那鍾椎敲擊我的全身。

我不知道,那些在場館內喧嘩、拍照,笑嘻嘻的中國人,他們心中有鍾嗎,他們的鐘椎是否敲響了,是否聲音大得足夠能聽見了。我不知道。

離開紀念館,順著路走,莫名其妙就走到了居民區,看到人們都往一個方向走,那我們也便走好了,肯定有好東西在前面。

對,我們的前方是目的地。小魚說過的,鹽水鴨,菜場買買就好。

我們就隨便選了家老年人排隊的鹽水鴨店,看著老主顧們嫻熟的點菜技巧,還有斬鴨快手的麻利動作,這家絕對錯不了。我要了一份鹽水鴨。28元。

裝模作樣的走出店門口,就想給自己來上一塊剛切好的鴨肉。

嘗一口,美滋滋。

鹽水鴨,第一口清涼不膩,咸而不齁,最主要的是汁水充足,肉質鮮嫩。一口下去,光滑的肉絲在齒間剝離開來,卻又嚼勁十足。美味美味,如果燙一壺小酒,就著鹽水鴨,也是生活一大樂事了~

走著走著,便是要回去吃飯了。我們決定去新街口,畢竟CBD,畢竟最後一晚,要吃得稍微好一點,是不是。

然後,我們並沒有在人潮湧動的新街口看上任何一家商場里的飯館。那裡的飯館,平平無奇。

幸好,我眼尖。看到一家老飯店。不知道叫什麼飯店,可是能開在新街口的老式飯店,不是老字號,就是本地數一數二的飯店了。

結果被我蒙中,福昌飯店。福昌六層樓高,是新中國建立後南京的第一大高樓。6樓。

當然,在現在看來,對面霓虹閃爍的CBD比它大且高,但是在歷史面前,它們不足一提。

夜晚的南京,可以說是可以和現在下雪的杭州相提並論了——凍徹心扉。

什麼食物最暖身,莫非湯水。

我們要了一碗三鮮面,一碗六鮮砂鍋,再一籠湯包。

三鮮面,六鮮砂鍋,應該說都是很家常的本地特色了。主要講究個食材新鮮,味道美鮮。

不做多評。百姓吃得久的美食,必定是接地氣的,也必定是最土氣的。

湯包會稍微好些,咸甜均沾,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還是杭州小籠包略勝一籌,小籠包更精緻些,湯水也更多一些,另,皮兒更薄一些。

既是老字號了,應該是可以代表南京的湯包水平了。若是拿著杭州的知味觀相比,各有千秋。

這一天,是2017年12月31日。

我們來南京,為的就是這一晚。

但是,不要忘記,我們可是已近中年的25歲青年。

經過兩天的奔波,我們的腿終究還是支撐不住,廢了。

於是,我們倆慢慢吃好我們豐盛的晚餐,慢慢挪回酒店,九點多洗漱好,沒有開電視機,沒有玩手機。

聊了一會兒天,望了下24小時朦朧相見的玄武湖,

蓋上被子睡了。

跨年,對我們來說,只是安穩睡了一晚罷了。

人說生活,需要儀式感。於是那些大小節日出現了。

我說生活,需要平和感。打坐看書發獃常伴左右。

我過得太不精緻了,但我自得其樂,就好。

第三天。

早上去玄武湖逛逛吧。

身在湖畔才知湖。

我喜歡湖與城牆中間的一大片林子,錯落有致,在冬日也綠意盎然。

湖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只是人們賦予它意義,它便有了意義。

或者說,所有具有歷史意義的東西,本身都沒有意義,只是因為歷史在其身上發生,它便有了意義。直至今日,人們來看它,賞它,談論它,都應該是因為它被歷史所賦予的意義,但是很多人,都只是看到了它無意義的一面。不過,當然也有人重新賦予了它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意義。

看著時間還早,我們坐著去看亭。

走在路邊,看到自行車列上有隻流浪小貓,叫喚著。

徘徊躊躇,很焦躁的樣子。

我們猜想:是不是笨得來不會下車?

van想拿包去接引它一下,沒想到它就徑直坐下,和van對視起來。

在旁的我:???

可能,是我們愚蠢的人類不懂你們貓界的規範吧。

接下去走,竟然走到了江南水師學堂的遺址!

我看到,十分激動。

中學時在課本上江南水師學堂,終於出現在我的眼前了。我和van一頓介紹,江南水師是洋務運動時候興辦的軍事學校,是清政府培養海事科技人才的殿堂級學府。北洋李鴻章,南洋左宗棠。另外,我迅哥兒也在此地上學過,不過後來不滿烏煙瘴氣的學風便憤然離開了。

van嫌我太激動。我說,這是我們無意間遇到的驚喜,這不是很「厲害」嗎。

旅行不需要太多的刻意為之,生活更是。總是有目的性、針對性地去做事情,事情達成,卻只是達成罷了,不會再有其他的副產品產生。

想起父親說過的一句話,無意而為。永遠不要帶著強目的性去做事情,到頭來,反而做不成事情。

到了,最後van的目的達到了,我們到了孫中山閱江亭下——儀鳳門。

看著

南京與西安一樣,作為古都,必定是里外城門包圍。南京內城13門,外城18門。我們所在的是里程儀鳳門。

遊走一會兒,van自己便去興緻勃勃地看孫中山的閱江亭了。而我坐在山腰的亭子里歇著,等他,順便吃昨日買來的鹽水鴨。

好了,吃完鹽水鴨,聊了聊近日的計劃,便溜了~

打包回杭州。

當然了,我們肯定又是提前三四個小時到車站的。(van真的因大馬誤機慘案留下深深的陰影)

在麥當勞,我們點了兩個鐵板燒,一份薯條。聊天。

討論,今後的計劃。

我一直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喜歡了,就放手,去做喜歡的東西。放棄了穩定的工作,要去追求一些沒有定數的東西。這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我這樣的行為無疑是是不被看好的,是自毀前程。

可是van說,只要你喜歡就好,喜歡就去做。我支持你。

我們談到工作未來的計劃,我們談到自己的人生定位,我們談到心中對對方的想法,甚至為什麼我們會吵架,因為一點點小事吵架。

我們嚼著乾癟的薯條,談論豐滿的未來。或許只是一個設想,會有變數。

我也明白,生活一直在變,我們也一直在變。

而我們需要為對方做的事,就只是和對方盡量保持一致。

但是,千年前,李白登望宣州謝朓樓便已發出感慨: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那我,就盡量摒除今日之煩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了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棲粥鋪 的精彩文章:

TAG:夜棲粥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