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你知道自己為何而學佛嗎?

你知道自己為何而學佛嗎?

行腳住山

【原文】

今人見玄沙不越嶺,保福不度關,便端拱安居,眼空四海。及見雪峰三登投子、九上洞山,趙州八旬行腳,便奔南走北,浪蕩一生。斯二者皆非也。心地未明,正應千里萬里,親附知識,何得守愚空坐,我慢自高?既為生死,參師訪道,又何得觀山觀水,徒誇履歷之廣而已哉?正因行腳之士自不如是。

【注釋】

玄沙:唐朝玄沙山師備禪師。福州閩縣人,俗姓謝。年三十,投芙蓉山靈訓禪師落髮。受具足戒後,嘗攜囊出嶺,擬欲遍參,忽傷足流血,豁然而悟,遂不出嶺,依雪峰義存禪師咨決心要,並嗣其法。雪峰曾稱曰:「備頭陀再來人也。」

保福:唐朝漳州保福院從展禪師。福州人。俗姓陳。雪峰義存禪師之法嗣。從展禪師住保福山約十二年,四方來依止之學眾常達七百餘人。

雪峰:唐朝雪峰義存禪師。福建南安人,俗姓曾。十二歲時隨從父親游蒲田玉潤寺,禮慶玄律師為師,留為童侍。後至武陵德山(今湖南常德)參謁宣鑒禪師,承其法系。唐懿宗咸通六年(865)歸芙蓉山,十一年登福州象骨山,立庵興法。其山為閩越之勝景,未冬先雪,盛夏尚寒,故有雪峰之稱,師亦以之為號。寺初成,緇素雲集,住眾逾千五百人。僖宗賜號「真覺大師」。

投子:即投子山。位於安徽省西南部揚子江沿岸。山中有投子寺。唐宋之際,此地稱為舒州,大同禪師曾居此山,舉揚宗風三十餘年。

洞山:位於江西高安(古屬筠州)。唐末良價禪師曾住於該山之普利院,致力禪學之教化,參學者每達數百人。

【譯文】

今有出家人聽說從前玄沙師備禪師不越嶺,保福從展禪師不度關,便端坐拱手悠閑地過日子,不知不覺地養成狂妄自大的習性。及至又聽說雪峰義存禪師「三登投子謁大同,九上洞山見良價」,趙州從諗禪師年高八十猶行腳,便也隨著奔南走北,浪蕩一生。像這二種舉動,都是不對的啊!若是心地未明,正應千里尋師,萬里訪道,以親附知識,怎麼可以安住寺中守愚空坐,養成我慢貢高?既為生死而出外參師訪道,又怎麼可以一路上遊山玩水,徒誇遊歷之廣而已呢?真正發心參學的人,定然不會是這樣的。

【學文解讀】

後世學佛的人,很容易啊人云亦云,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學佛,往往如此。古人學佛,目的明確,就是為了了脫自己的生死,不受輪迴的約束,目標非常地清楚,就是為了這一條,而去做的。不懂得,那麼就要去遠涉山川,去投師訪友,去求道去,再艱難也得去啊,為什麼啊?不去不知道「道」啊!一旦知道了「道」,求到了「道」,那應該趕快安頓下來,去修道,去悟道,去證道。應該如此啊!

過去禪宗興盛,多少禪師為法忘軀,心裡不明白就求一個師,再不明白繼續求,然後就去修。無論多少年,安靜地去修道,心裡邊只有一個念頭:我得修成功啊!不修成功,眼看著無常就來了,死亡在後面漸漸就來了!你不修成功啊,沒有辦法呀,是有期限的!是有後面無常逼上來了,沒有空閑時間可以去遊玩的,沒有時間了,時間緊迫呀!古人都是這樣修的,所以能夠成就。後世學佛人呢不著急,看不見死神的影子,自己只以為自己時間多著呢,隨便念幾句佛號,可能我們就沒問題了,不是這樣的。

現在我們打了地藏七,很多同修啊也是越過了千山萬里來打七求道,來學習提高,大家呢都有一顆真正為生死而學習、想解脫的一種心理,大家都能夠真正地為生死而修道、為眾生而服務,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追求。不是發自內心追求的,那麼動力是有限的、走不長遠的;只有發自內心追求,發自內心求道的人,才能不怕艱難、不怕艱險,真正去求道、得道的,一直把這個精神貫穿下去,一定能夠修成功。古人學道、求道,都是如此,從佛祖那裡就給我們做了個榜樣,後面歷代祖師都是在給我們做榜樣,我們應該向佛祖、向這些修行成功的祖師們學習,從心裡邊發出(信願)來,一直追求下去!

∞ 精彩推薦 ∞

∞ 本源法師弘法視頻 ∞

∞ 認識彌陀寺 ∞

弘法 實修 安養

教遵天台 行歸凈土

1、東台彌陀寺每年舉辦佛七、短期出家、傳三皈五戒梵網經菩薩戒。

2、每月六齋日傳授八關齋戒,農曆正月、五月、九月整月傳授八關齋戒。

3、每月十五、三十誦戒、學戒。

4、每月不定期放生2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台彌陀寺 的精彩文章: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TAG:東台彌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