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靜聽冬雪落千山,心生春花作清供

靜聽冬雪落千山,心生春花作清供

良宵引

 聽玄—郭關古琴專輯

郭關 

00:00/03:47

宋人邵雍有詩曰:『靜處乾坤大,閑中日月長』。轉眼又是冬日,天地蕭瑟。若能靜坐室中,或誦讀閑書,或邀友飲茶,或遊藝行文,當是冬日裡最愜意之事,而無論哪一種方式,都能讓人心生熙暖,此謂之『得閑』。

生命中的休享之閑,往往能夠帶來內心的慰藉與性靈的歸依。而在快節奏的當下,孜孜逐利彷彿成了人們生命中的追求,『得閑』之趣味、審美、境界彷彿離我們遠之又遠。是時候讓閑適回歸生命之中了,正如冬雪落盡,還要供養春花。

/

/

人生當『寄至味於淡泊』,人生性靈往往因為世俗文化的遮蔽而隱藏在生命的深處,只有心閑靜時方能體悟。古人曾記幽人之居:『雲林清秘,高梧古石中,僅一幾一榻,令人想見其風致,真令神骨俱冷。故韻士所居,入門便有一種高雅絕俗之趣』。

室廬之中,有花木禽鳥,於世為閑事;軒窗之下,有書畫瓶爐,於身為長物。正因為擁有此番意趣,才讓身心得到無盡的涵養。生命的趣味不在別處,它就在眼前與當下。

/

/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得閑者便是主人』。古人『得閑』之時,往往是天趣明澈的自由之身,且都樂安天命。而現代人休閑似乎總沒有那麼知足,許多人疲於物慾之中,審美對他們來說,是另外一個維度。

在閑趣的審美情調下,先人總是善於對器物進行賞玩,對山水進行摹寫,對花草進行吟詠。文人擅長在日常所接觸的物體中,寄託自己的審美情趣。當下的我們,在研藝之路上,有人得道,有人得術,道術之間的距離,也許就隔著審美趣味。

/

/

禪師有言:『青青綠竹,莫非真如;粲粲黃花,無非般若』。以身閑無事之心,得出塵之境,萬物如青竹漱雪;以心閑無事之身,得歸真之意,生息似林花匆匆。早在唐朝之時,在禪宗的影響之下,王維便有:『無心而自閑』之句,這種文化精神與境界,無疑已經深入文人的性靈之中。

身閑和心閑都一樣重要,身閑屬於物質層面的愉悅,而心閑則是精神層面的清歡。由物質屬性蛻變到精神層面,這之間也許就隔著對閑適的理解。

林語堂先生把中國的哲學稱為『閑適哲學』,在他看來文化是閑暇的產物。願你以閑適之情,靜聽冬雪落千山,心生春花作清供。草木枯榮,歲時更迭,冬雪落盡,還要供養春花。《閑人閑事·第四輯》如寒中留香,開出人間第一枝,願君得閑。

藝術欣賞

郭關道長: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斫琴等領域;曉音律、幼隨祖父習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玉樓春曉》郭關演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學琴失敗的七大原因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