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魏時期的一代猛將傅豎眼

北魏時期的一代猛將傅豎眼

傅豎眼(460—529年),南北朝時期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北魏名將。其父兄弟三人,都非常勇猛,後從軍建功。傅豎眼從小受父輩的影響,沉著堅毅,性格剛烈,南征北戰,終成一代名將。歷任給事中、步兵校尉、左中郎將、建武將軍、昭武將軍、益州刺史、征虜將軍、太中大夫等。他作為一名武將,帶兵打仗自然是好手,但更值得人們稱道的是他很注重安撫民眾。

延昌四年(515年),傅豎眼任益州刺史。因益州剛剛設置,地域靠近巴蜀,少數民族特別多,朝廷就撥給他羽林勇士三百人,加授傅豎眼冠軍將軍,統領此軍,以維護益州城地方治安。他秉性清正廉潔,管理有方,以安撫民心為主,不營私財,除衣食日常所需之外,其俸祿及朝廷賞賜的糧食、布帛等多用來送給治下的少數民族首領,或撫恤生活困難的士卒,或撫慰窮困無依的百姓。他又嚴加約束部屬和屬吏,不得滋擾民眾,不得侵害百姓。也有被搶掠到境內的巴蜀人,他得知後及時解救並把他們送回本鄉。太守、縣令對傅豎眼之治政皆肅然敬之,周圍遠近各族百姓有感於他一心為民,都前來歸順,想做北魏的臣民,請求參軍的人絡繹不絕。傅豎眼為政之績,頗受宣武帝讚譽和肯定。

熙平元年(516年)初,益州百姓及附近蜀民在傅豎眼的治理下安居樂業,和平共處,此處已無戰事,傅豎眼調離益州,到洛陽任職。益州百姓聽說刺史要離職,都依依不捨,哭著為其送行,隨著他走了數百里。傅豎眼到洛陽後,因他治州有方被拜征虜將軍、太中大夫,後以持節、鎮南軍司之職到淮南壽春討伐梁軍。

傅豎眼離開益州之後,由皇室宗親元法僧接任益州刺史之職。元法僧根本就沒有什麼政治頭腦與管理才幹,只是憑藉自己血統高貴,貪婪殘暴,隨意殺戮,弄得人心患魏,竟引發了全境反叛。南梁趁亂進犯北魏,接連攻陷十餘座城池,益州城情勢岌岌可危,元法僧向朝廷告急。

北魏朝廷對西南戰局十分憂慮,便火速將傅豎眼從淮南調來,復其益州刺史之職,加封散騎常侍、西征都督,並給他一千多顆銅印,需要有委任官職的,六品以下都由他決定。益州、蜀地百姓聽說傅豎眼再任益州刺史,都高興至極,每天有數百人在他所經道路等著迎接。傅豎眼也真了得,率領步騎兵三千人,進入益州境內後,轉戰三日,行二百多里,盔甲不離身,遇敵九戰九勝。土民統軍席廣度等也四處打擊梁軍,只數日就趕跑了益州東部的梁軍,白水以東人們又恢復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南梁軍在白水以西屯紮軍隊。傅豎眼分派諸將從水陸兩路征討南梁軍,將梁軍打得大敗而逃,益州之亂全部平定。靈太后親自寫璽書慰勞傅豎眼,賜給他驊騮馬一匹、寶劍一口。

後來,傅豎眼轉任岐州刺史,又轉任梁州刺史。梁州百姓久聞其名,聽說他來任職,都相互慶賀,奔走相告。但傅豎眼到州不久,就疾病纏身,無法理政。後因他的兒子傅敬紹趁天下混亂,妄圖割據自立為王,傅豎眼知道後深感震驚,親命立斬傅敬紹。傅豎眼痛恨交加,病情加重,於北魏永安二年(529年)七月死於任上。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傅豎眼,一代名將,清史留名,《魏書》、《北史》以及明嘉靖《清河縣誌》均為其立傳,其英勇善戰、擁兵愛民、綏撫民心的一生,為後人世代所景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誌清河 的精彩文章:

三國名將朱靈

TAG:方誌清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