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解憂的小賣部

小賣部的第48篇讀後感

解憂的小賣部

一片片的落英,

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俞平伯評豐子愷

NO°/52

【豐子愷自述—我的一生】

作者:豐子愷

豆瓣評分:8.5(107人評價)

《豐子愷自述:我這一生》精心擷取了豐子愷的自述性文章數十篇,分為「童年記憶」「苦學經驗」「居緣緣堂」「藝術逃難」「日月樓中」「藝術年表」等六個部分,內容涉及作者的童年回憶、求學之路、筆墨生涯、歷史流光和生活隨感等,可藉以系統了解這位藝術大師顛沛而赤誠的一生。

《我的一生》讀後感

作者:嚴肅

說起我對豐子愷的興趣,大概是因為這個名字。想著誰會稱呼自己是「瘋子」,還是個畫家,挺有趣。前不久有機會看到此書,便尋機讀了起來。不曾想,作者的世界原來是這麼的豐富。若有機會,倒是要去好好拜讀下作者的那些畫作。

《我這一生》,乃豐子愷的自傳。我之前所知道的豐子愷,只停留在他的畫冊上。覺得都是簡筆畫,易懂且有趣。後來偶然聽到一首歌,《送別》。想著這詞填的真好,旋律優美。便去查了下資料,一查才知道,這是李叔同寫的詞。這李叔同便是後來的弘一法師,豐子愷的老師。應該也是影響豐子愷最深的一個人。情不自禁,分享下這首歌的歌詞,曲調各位讀者自行腦補: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GIF

我讀詩較少,尤其是這種古體詩。但這首真的很喜歡。晚風拂柳笛聲殘、一瓢濁酒盡余歡。那意境瞬間在腦海里成形。甚至不想去翻譯,覺得這一字一詞,都是那樣形象那樣美。有機會,各位可以去多聽聽,感受感受這味道。

回到豐子愷身上。豐子愷,年幼時便有了作畫的天賦,先生和同學,都請他來作畫。街坊鄰居甚至來請他作遺像。後來豐子愷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便沒有再為鄉親作畫。與夏丏尊學習國文,與李叔同學習音樂和美術。因為國文出色,受到單不庵老師的器重。豐子愷這名字便是由單不庵老師給起,愷字含有安樂之意。幾年後,豐子愷東渡日本,學習繪畫、音樂以及外語。時間並不長,一年左右便回國。之後開始了藝術創作,投入到社會中,開辦開明書店,擔任大學的美術教授。直到七七事變,漫長的逃難生涯開始。書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講作者在逃難時的生活。看的時候,深切感受到現代生活的和平是多麼的可貴。

豐子愷有一個祖宅,兒時關於父母以及祖母的記憶都在這裡。父親和祖母在豐子愷年幼時就去世了。豐子愷學成回來後便裝修了這裡,李叔同給其取名為緣緣堂,只可惜在日本侵華戰爭中,被毀壞了。離家逃難,豐子愷一直心系著緣緣堂,曾多次出現在夢中。日本投降後,第一件事便是回去看自己的緣緣堂還在不在,其實心裡已很清楚被毀壞。之後,後人按照作者書中的描述,還原了緣緣堂。就在豐子愷的老家,可那已經在豐子愷去世多年以後。有興趣可以去參觀參觀——浙江省桐鄉縣石門鎮。再往北走幾十公里,還可以看看烏鎮,感受一下江南水鄉。

豐子愷喜歡吃酒,喜歡的不是酒味,是酒帶來的醉意。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特別喜歡吃酒這個詞。每在心中念到這個詞,便有了想要喝酒的慾望。吃與喝在這裡是大不一樣。喝和吃都是動詞,但是吃有了一層品味的意味。彷彿把酒放入口中咀嚼,酒汁回蕩在味蕾,酒水入胃,酒香沖頭。帶著三四分醉意,人生似乎開闊了許多,吟詩作對,談天說地都無比歡暢。配上美味美景,實乃人生一大樂事。

只可惜現在的酒多成了應酬和麻醉,醉翁之意就在酒,無味了許多。特記錄豐子愷在文中描述酒徒的一段文字,如下:

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筍,其味無窮。這種人深得酒中三昧,所以稱之為「徒」。迷於賭博的叫作賭徒,迷於吃酒的叫作酒徒。但愛酒畢竟和愛錢不同,故酒徒不宜與賭徒同列。和尚稱為僧徒,與酒徒同列可也。我發了這許多議論,無非要表示我是個酒徒,故能常識塘棲的酒家。我吃過一斤花雕,要酒家做碗素麵,便醉飽了。算還了酒鈔,便走出門,到淋勿著的塘棲街上去散步。塘棲枇杷是有名的。我買些白沙枇杷,回到船里,分些給船娘,然後自吃。

而且豐子愷還把人生比作吃酒,在四十歲生日不惑之年時說人生好比喝酒,一歲喝一杯,兩歲喝兩杯,三歲喝三杯……越喝越醉,越喝越痴,終而越糊塗,麻木若死屍。只要看孩子們就可知道:十多歲的大孩子,對於人生社會的種種怪現象,已經見怪不怪,行將安之若素了。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有時把眼鏡睜得桂圓大,驚疑地質問起來……大孩子們都笑他們發痴。他們已經喝了十多杯酒,漸漸地有些醉,已在那裡痴迷起來,糊塗起來,麻木起來。而豐子愷說自己喝了四十杯酒,照理應該麻醉了。幸好酒量較好,還能知道自己醉。不知將來有日也一定會爛醉而不自知其醉,為之奈何。

童真是多麼的可貴,能清醒的認識這個世界,充滿對生命的熱情。而不像年齡稍大點的人那樣,到了某個年齡就要做出某個年齡的樣子出來,可悲!

上述這些是我喜歡豐子愷的地方,不過我不大喜歡小孩,正是這個原因——可不想去看一個人成為酒鬼。願大家都能保持一個好酒量,不要成為酒鬼,麻木若死屍,行將安之若素。多品味,享受享受人生的樂趣。

說幾句題外話,關於豐子愷與酒的故事

曹雪芹說「酒渴如狂」,黃裳解讀他的意思是實在想喝酒了,並不是要逃避什麼人間的憂患,「這才是真能懂得酒的趣味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

豐子愷喜歡在自己西湖邊的小屋裡飲酒賞月,已經喝了一斤酒下肚,有位上海客人來訪,名叫CT(作家鄭振鐸),兩人闊別十年後相見,正應詩句「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豐子愷的酒立馬醒了,一定要再喝一斤酒,CT立刻回應:好!不要什麼菜蔬。

女僕端了一壺酒和四隻盤子出來,醬鴨、醬肉、皮蛋和花生,放在收音機旁邊。豐子愷和CT對坐飲酒,牆上貼著一首數學家蘇步青的詩:「草草杯盤共一歡,莫因柴米話辛酸。春風已綠門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豐子愷贊這首詩,酒味特別好,相比之下幾個小菜顯得味同嚼蠟,可以扔了。

兩人共飲,再配上「話舊」這一種美味酒肴,酒酣耳熱之際,聊天音量變成呼號,把豐子愷的家人都吵醒了。《子愷漫畫》里的三個主角,豐子愷的子女阿寶、軟軟和瞻瞻小時候都和CT見過,十年浩劫之後再會面,CT用手在桌子旁邊的地上比划了一下,說:「我在江灣看見你們的時候,只有這麼高。」孩子們都笑了,大家都笑了,這種笑的滋味,半甜半苦,半喜半悲,豐子愷說,這就是所謂「人生的滋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的小賣部 的精彩文章:

TAG:解憂的小賣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