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泉:太極四聖真君圖像背符文八卦壓勝錢(附「祥宏講夷堅」真武天蓬幾則)

蘇泉:太極四聖真君圖像背符文八卦壓勝錢(附「祥宏講夷堅」真武天蓬幾則)

原標題:蘇泉:太極四聖真君圖像背符文八卦壓勝錢(附「祥宏講夷堅」真武天蓬幾則)


蘇泉,本名郭宜齡,民俗錢幣收藏家。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


中國民俗錢幣學會秘書長


中國花錢圖典副主編

中國錢幣大辭典 . 壓勝錢編副主編


自幼喜歡古錢幣,參加工作後,在工作之餘,為民俗錢幣(花錢)的收藏和研究,踏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不僅滿足了藏品的積累,也上升到藏品理論的層面進行解讀和探討。收藏是一份心情,收藏是一份喜歡,能將每天的生活工作之煩惱,得到徹底的放鬆,這才是我的收藏魅力所在。收藏所樂,趣在其中。


2012年本人參加了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錢幣博物館組織的有關人員參加中法建交五十周年錢幣文化交流訪歐團。2014年5月,本人的藏品曾參加中國錢幣博物館舉辦的「吉金雅藏」民俗錢幣展覽。



太極四聖真君圖像背篆書符文


八卦壓勝錢


蘇泉(郭宜嶺)


不管是收藏愛好者,還是古玩經營商,脫離了市場是個很可怕的事情。


在收藏行里,沒有永遠的老師,只有永遠的學生,一段時間不學習不研究就會落後。


蘇泉收藏感言

筆者在多年的花錢收藏中,曾得一枚四聖真君花錢,十分喜愛,愛不釋手。此錢精整大氣,包漿溫潤,製作精良,四位天神神采各異,栩栩如生,如同一幅天神下凡的畫卷,藉此機會發表出來與廣大泉友共賞!



四聖即是道教以天篷、天猷、翊聖、佑聖,稱為天府四聖。他們聽命於北極紫微大帝和玉皇大帝,統管著天兵天將,負責鎮壓三界的各種惡魔。此錢面前兩神:披髮、披甲帶袍,區別於按劍與仗劍,應為佑聖(真武、玄武)與天猷。怒目按劍者天猷,仗劍者為佑聖(真武、玄武)。佑聖與天猷為一等天神,故在前。後兩神:右一神三面六臂,左一神兩頭四臂(或一面四臂),凶神惡煞,為翊聖(黑殺)和天篷。因翊聖與天篷自為佑聖與天猷之副帥,故在後,合稱四聖。



此錢遼金時期鑄品,青銅質,高浮雕,黑漆古包漿,手感溫潤,神仙線條清晰,體大厚重。錢徑81毫米,厚4毫米,重140克。面為四聖真君圖案,背為篆書八卦符文。背面篆書字體蒼勁有力。根據此錢的做工精美程度,規格很高,其用途很有可能是遼金時期皇家大型宮殿、寺廟做為壓勝、慶典、供奉之物,絕不是一般民間所有,這樣年代久遠的一枚壓勝錢保留至今,實屬罕見!



山西寶寧寺。天府四聖——天蓬元帥、天猷副元帥、翊聖黒殺真君、佑聖玄武真君.


北極四聖又稱北極四聖真君、北方四元帥,是北極四聖真君,是天蓬元帥、天猷副元帥、真武將軍以及黑煞將軍的合稱。四聖真君,亦即天蓬大元帥真君、天猷副元帥真君、翊聖保德儲慶真君、真武靈應佑聖真君。後多稱為四方上帝,即天蓬蒼天上帝,天猷丹天上帝,翊聖皓天上帝,佑聖玄天上帝。



道教護法神將四聖真君的崇奉,起於隋唐以後,宋代神霄派則將「四聖」與「雷部」歸結為道派重要神真之一。《太上三洞咒經》稱其為:天蓬紫微大帥萬神祖宗、天猷副元帥遊行太空、黑煞將軍堯火斬凶、真武角將乞水玄酆。宋代以後,黑煞將軍為「翊聖保德將軍」所取代或合而為一,稱其為:天蓬大元帥真君、天猷副元帥真君、翊聖保德儲慶真君、真武靈應佑聖真君。


《道子墨寶》四聖圖


《道經會元》卷一六九曰:「夫四聖元帥者,妙德貫於三界,威靈建乎八弦,為斗罡之大帥。實北帝之雄神,部轄四天丁,號召諸魔鬼。」其《啟清咒》曰:「仰啟北方四元帥,束縛群魔大聖尊。披頭仗劍偉形容,百萬天兵常擁護。天篷、天猷除兇惡,翊聖、佑聖賜吉祥。臣今伏願降靈壇,一切災厄自消散。」在玄門早晚課引《玉樞寶經·解厄咒》中有:「上請天官解天厄,地官解地厄,水官解水厄,五帝解五方厄,四聖解四時厄,南辰解本命厄,北斗解一切厄。」



山西新絳稷益廟壁畫 玄天上帝與天蓬


「四聖解四時厄」是什麼含義呢?《太上九天滌厄四聖妙經》說:「四聖元帥,永鎮玉帝殿下,統攝三界妖邪,每歲常乃降於人間,察人善功,賜人昌吉,保持帝祚,覆陰迷群,斷絕惡根,增延祿壽。」所以北極四聖被尊為保護國祚帝位的神祇。據《三官、四聖、五師總誥》載,天蓬天猷司春夏,翊聖佑聖掌秋冬。炁運四時,萬物悉歸於主宰。可見四聖能解「「四時厄」」。




網路資料


宋真宗在位時頗信奉與北極有關的神靈,他在位期間出現了著名的「天書降臨」事件。宋真宗稱有神人授其天書,圍繞著天書降臨,宋真宗舉行了一些奉神儀式。如真宗在天禧元年酌獻天書後,赴玉清昭應宮,如禮昊天上帝儀,又分遣攝殿中監上紫微大帝絳紗袍,七元輔弼真君紅綃衣,翊聖保德真君皂袍。紫微大帝是北帝在宋代的新稱號。七元真君和黑殺則是北帝麾下的神將。


南宋以後,北極四聖繼續為皇族所信奉。據《宋朝事實》之記載,靖康末高宗作為人質出使金國,有婢女見四位金甲神執弓劍護衛高宗。高宗之母顯仁後聽到後說: 「我事四聖香火甚謹,必其陰助」,在她後來為金人俘虜後每夕夜深 必四十拜。高宗後對四聖也非常信奉 建「延詳觀」以供奉「四聖真君」。



元代神仙赴會圖中的玄武與天蓬


趙偉在《永樂宮三清殿壁畫北極四聖考》一文中,從永樂宮三清殿壁畫北極四聖神祇的考辨出發,通過文獻考察和圖像對比的方法,描述了道教徒所崇奉北極四聖不斷嬗變的現象,他認為,宋元時期的道教造像和繪畫,四聖中的天蓬多以三頭六臂或一頭六臂出現,天猷則以三頭四臂或兩頭四臂的形象示人。「六臂和四臂之別才是早期道教四聖真君中天蓬和天猷的關鍵體貌特徵」。



永樂宮三清殿壁畫


到了明清時期,天蓬和天猷造型趨於簡化,大多只能依靠榜題或其他一些細節加以區分。至於四聖中的真武和黑煞,多為玄衣披髮、仗劍而立的形象,確定二者身份的最好方法是「相鄰原則」,即四聖真君中凡與天蓬相近的便是真武,與天猷相近的便系黑煞。這一原則在宋元道教石窟和壁畫中,無論是四聖兩兩分組還是同列一壁,均為定製,似可指導後期的四聖圖像辨識。


「在以永樂宮、平陽府和大足石窟為代表的道教壁畫或石窟中,北極四聖中的天蓬、天猷基本會保持六臂和四臂的造型模式,這一體貌特徵源自道經,可作為早期道教四聖真君中天蓬和天猷的身份標誌。除此之外,天蓬、天猷手中所執之器,不能作為辨識其身份的主要證據。因為它們具有可變性,並不完全遵循典籍。另外,需要關注的一點是,就現存的道教壁畫和塑像而言,無論是四聖同列一壁還是兩兩分組,基本都遵循著天蓬與真武、天猷與黑煞相鄰的原則,這一原則在判斷明清水陸畫四聖身份時仍然奏效」。


天蓬元帥


北極天蓬元帥是四聖之首。他「現三頭六臂之威容,運七政八靈之洪造,帝鍾才震,萬聖齊臨;鉞斧輕揮,群魔碎滅,神光赫赫,常救護於眾生;真性巍巍,誓永興於正道。」


《道法會元》卷一七一曰:「天蓬大元帥為嗣教外台卿,別有神局,是陰治之有司,號北極驅邪院,如世之殿師,兵府是也。其中皆是陰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以舉仙官為任,使拯治陰魔,禁御萬殺,承陽宣化,保寧山川,生育萬匯,皆荷道化。」



《道子墨寶》四聖圖中的天蓬與天猷


同書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帥三頭六臂,赤發,緋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結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鍾;又左一手執斧鉞,右一手結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劍,領兵吏三十六萬騎,雷公電母,風伯雨師,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劍,乘北方太玄煞氣、黑氣,氣中有五色氣,從空降壇。」《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錄》亦述天蓬英武儀貌:「三頭六臂,執鉞斧、弓箭、劍、鐸、戟、索六物,身長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領神兵三十六萬眾。」



《道子墨寶》四聖圖中的天蓬


考「天蓬」一名,本為星宿神之稱。《道法會元》卷一七二說:「北斗九宸,應化分精,而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輔、天英、天內、天柱、天心、天禽也。謂順支辰,總御陰陽,契合天地,主張造化,乘三明以應四時,隨月建以定八節,歷九宮也進退。」即是以天蓬為北斗九宸之首輔,主四時八節、陰陽造化之政。


天蓬元帥三頭六臂,赤發緋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結天篷印,右一手撼帝鍾,又左一手執斧鉞,右一手結印擎七星,再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劍,領兵吏三十六萬騎,雷公電母,風伯雨師,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劍,乘北方大玄煞氣、黑氣,氣中有五色令,從空降壇。


天蓬是北帝麾下的神將,他的主要職能是驅邪除魔。《真誥》等道經中收錄的「北帝神咒」,開頭語句為「天蓬天蓬」,因此《紫庭內秘訣修行法》和《上清三真旨要玉訣》中又稱此咒語為「天蓬咒」,在南北朝較早時期的道經《上清三真旨要玉訣》中,天蓬作為一位驅邪神將出現。但此經對天蓬並沒有更多說明。


關於「天蓬咒」,杜光庭在《道教靈驗記》中稱,三國後主孫浩的兒子孫元會曾得神人傳授天蓬咒,杜光庭的這一說法,在其他的文獻中並無相關記載,如果真如杜光庭所言,那麼天蓬咒,有可能在北帝出現以前的東漢末年就已經存在,是流行在漢代的民間驅邪咒語。



《神仙赴會圖》中的天蓬


在唐代的道經中,天蓬信仰得到了很大發展,他成為北帝麾下最重要的神靈,擁有強大的法力。唐末的《太上洞淵北帝天蓬護命消災神咒妙經》就是信奉天蓬的一部道經,此經聲稱世間之人「若遭陽九百六之災,八難九橫五苦之厄」就要誦「天蓬咒」如此則「天蓬大將 親奉慈顏 神念敷陳 威德廣備 有是神力 能度眾生。」經中還專門記載有對於天蓬的歌頌,將天蓬描述成為威力巨大的神將:


稽首皈命天蓬將,摧碎群魔大力神。嚴駕夔龍降道場,赫弈威光動天地……降伏六天大鬼王,掃蕩十方諸疫氣。忿怒日月失精光,呼吸山河皆鼎沸。紫氣乘天下徘徊,三十萬兵密加備。


杜菁菁曾對后土廟天蓬彩塑形象進行過考訂。據明代萬曆年間金妝聖像碑記載,這些彩塑可能是明代早期的作品。內有天蓬彩塑,頭髮衝冠,發似火焰為藍色。面相兇猛,該像雙耳後各有一略大於耳廓的小臉,共有三面,面色黝黑,凶眉怒目,三頭六臂,頭部端正,目光朝向前方。



編號為上A18的彩塑通高70CM頭部(頂損)14CM 天蓬塑像

」北帝法、天蓬咒在唐代的重要傳人是遘士鄧思。其創北帝派,並將其傳承至北宋時期,使該派流行於四川地區。北宋黃休復所著 茅亭客話 中記載一位雍法志,東川飛鳥縣元和鄉人,常供養一石老君及誦天蓬咒。可見天蓬咒在四川已傳到社會下層。北宋時天蓬咒流傳很廣。蘇軾的東坡題跋 也有提及。「



明15/16世紀 銅天蓬元帥立像 雅昌拍賣資料


」宋代是天蓬信仰的極盛期。元代以後天蓬信仰逐漸衰落,此時的天蓬多流行於世俗文化之中,小說戲曲中常提及其名,如元雜劇 張天師斷風花雪月 。劇中月宮裡的桂花仙子下凡私會書生陳世英,但是又 怕六丁神告與天蓬 。在人們最為熟悉的小說 西遊記 中,作者吳承恩雖然提高了天蓬的名氣,但也完全改變了其形象。把道教堂堂大元帥改造成為一個豬頭丑角。不免有明顯的崇佛貶道傾向。「



山西新絳稷益廟壁畫 天蓬


重慶大足地區珍存的道教石刻中,舒成岩第三號窟為紫微大帝窟,鑿造於南宋紹興年間 (1131—1163年)。窟正壁上刻紫微大帝。在主像的左右二側,各立一護法神將,身高 1.45米,均頭戴束髮金冠,冠側有繩繫於頸,身著鎧甲,橫目怒目。


左神將三頭六臂,面容猙獰,其左上手執帝鍾,右上手舉一兵器(殘);中二手在胸前捧住一法印;左下手置於一龍頭的雙角上,右下手執一方天戟,戟尖有紅纓下垂。右神將為一頭四臂,面黑如炭,其左上手舉一法印,右上手執鉞;左下手握一絹素,右下手斜持寶劍,又有一龍蹲伏其右腳旁。這就是四聖元帥中的天蓬(左)、天猷(右)元帥。



重慶大足石刻中的天蓬元帥(網路資料)

在石門山第十號三皇洞(原名聖府洞),亦為南宋石刻。主像有三,面南端坐於雙龍頭靠背椅上,中央主神為紫微大帝。在紫微大帝頭部上方的岩壁上,一字排列著三個小圓龕,每龕內各有一天尊坐像,這就是道教最高的尊神——三清道祖。主像兩側左、右壁前,各立一位護法神將,身高1.94米。二神面目猙獰,頭戴束髮冠,身披胸甲,腳蹬戰靴,披帛繞體下垂。左像為三面六臂,其左上手舉法印,右上手握帝鍾;左中手在傍執弓,右中手握二箭置胸前;左下手抓住一龍的左角,右下手拄宣花斧於體側。右像為三面四臂,其左上手於胸前持物(殘),右上手於腹前拄劍(殘);左下手反執一長矛,右下手握拳砸於一龍頭上。毫無疑問,他們就是天蓬、天猷元帥。


天猷元帥



北極四聖天猷元帥,上佐北帝,下臨九州,肩生四臂,項長三頭,身披金甲,手執戈矛,雲散步發,海逐身流,紅光杳杳,紫氣悠悠,猛霧颼颼,真氣宛轉,星斗四周,千神自朝,五嶽巡遊,金童鼓吹,玉女歌謳,三十六萬兵,從我周遊,逢妖即斬,遇鬼皆收人遭犬善,崇遇無休,降臨福氣,滌盪無憂。



北極四聖的第二位是天猷元帥,又叫天佑元帥。《太上九天延祥條厄四聖妙經》說他位居「妙有天中通明殿右,領天罡之次帥,列下土之諸侯。」「上佐北帝,下臨九州,肩生四臂,項長三頭,身披金甲,手執戈矛,雲隨步發,海逐身流,紅光杳杳,紫氣悠悠,雄風,猛霧颼颼,真氣宛轉,星斗回周,千神自朝,五嶽巡遊,金童鼓吹,玉女歌謳,名列金闕,位鎮豐幽,蒼禽獅子,巨海蛟虯,三十萬兵,從我周遊,逢妖即斬,遇鬼皆收,人遭尤善,祟遇無休,降臨福氣,滌盪無憂。」



《神仙赴會圖》中的天猷


《道法會元》卷一七四謂其主治元景丹天府,領玄都蛟龍金龍驛吏萬千,執印施符,救助萬民,「氣濁者以印上之,靈散者以符助之,亦可鎮山川大澤魔鬼群集之所。」《太上三洞神咒》卷五亦曰:「紫微之敕,運動靈文,降行天地,帝君天蓬,紫微大帥,萬神祖宗,天猷副帥,遊行太空。」


翊聖元帥


北極四聖翊聖元帥,亦名黑殺元帥。《太上九天延祥滌厄四妙經》說北極翊聖黑殺大元帥:「天庭位列,總三洞五雷之號令,掌八天九地之權衡,憫造化之樞機,遼真仙之將吏,無邪不斷,何鬼敢當。攝大力之妖魔,逐流星之芒怪,光華日月,威震乾坤。「


其《黑殺咒》曰:「走符攝錄,絕斷鬼門,行神布氣,攝除五瘟,左右吏兵,三五將軍,雷公霹靂,電激風奔,刀劍如雨,隊仗如雲,手把帝鍾,頭戴崑崙,行繞天下,搜提鬼神,九州社令,血食之兵,不許拒逆。」《道法會元》卷一七五謂翊聖元帥主治元照靈虛府,有元照靈虛府印、丁甲合同印及六丁六甲符、三天五斗符傳世。《上清天樞院回車畢道正法》卷上收有上清黑殺神符,並曰:「若黑殺真君聞龍蜃觸符,即親下伏之,若渡江海,用紙書佩之,不受水厄,大辟水怪,亦能鎮宅,除災驅怪。」



《神仙赴會圖》中的翊聖


據《太上九天延祥滌厄四聖妙經》載,四聖元帥永鎮玉帝殿下,統攝三界妖邪,每歲常乃降於人間,察人善功,賜人昌吉,保持帝祚,覆蔭群迷,斷絕惡根,增延祿壽。所以,北極四聖常被尊為保護國祚帝位的神祇。


翊聖元帥因得北宋皇室的推崇,早在宋初即成為護佑宋室的大神。於是翊聖真君經常降臨人間,為人祛殄驅怪,靈驗不可勝記。



據王欽若《翊聖保德傳》記載,建隆初年(960年)太宗命於終南山中築上清太平宮,每逢三元、諸聖誕節,致醮祀神。於是翊聖真君經常降臨,為人祛殄驅怪,靈驗不可勝紀。故官吏民眾不遠千里,「或馳誠遙禱,或齋潔朝拜,以祈真受,時有所聞。大抵多隨其性習,加以訓助。人臣依於忠,人子依於孝,清淳者示之格言,貪酷者警以要道,詞甚平易,頗叶音韻。」如降言曰:「儘力事君以為忠臣,濁財勿顧,邪事莫聞,整雪刑獄,救療人民,動合王道,終為吉人。積愆為咎,必有沉淪。眾生本無形之性,配有形之軀,曠劫以來,不能自悟,自有無極世界不夜之鄉,混合太虛,杳冥同理。」凡此類降言,內容涉及廣泛,有講修心觀空,有論鍊氣養生,有勸善君臣民眾,充分顯示了道教度人濟世的一貫作風,故甚得朝野上下的信仰與祭禮。


真武元帥



北極四聖真武元帥。其《真武咒》曰:「千元有將,頂戴三台,披髮圖像,真武威靈,助吾大道,龜蛇合影,身如山嶽,四氣朗清,金光赫赫,怒目光明,牙如劍樹,手執七星,天魔外道,鬼魅妖精,見吾為血,化為紫塵,魁罡正氣,是吾本身,天符通觀,大保乾坤。」隨著民間對真武崇拜的日益普及和高漲,真武元帥後來又升格為玄武大帝,玄天大帝,成為與紫微大帝同格的大神。



《神仙赴會圖》中的玄武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凈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後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玄武一詞,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屈原《楚辭》之《遠遊》篇有句稱,「召玄武而奔屬」。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故注稱,「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



《神仙赴會圖》中的玄武


宋太祖仕於周世宗,為瀛州守將時,曾得到「北極真武」佑護,可見,真武在唐末五代時也得到了信奉。北宋開寶年間,玄武神降於終南山。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封為翌盛將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為翌聖保德真君,後為避聖祖趙玄朗之諱,改玄武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欽宗等屢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監、局、司、廠、庫等衙門中,都建有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像。



明代銅鎏金真武 武當博物館 樂藝會藝術圖庫資料


傳說中的真武元帥能辟水火,保家宅,他是北方七宿的總稱。「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因此古人要祈福長壽,就要奉祀真武大帝。明以後在全國影響極大,近代民間信仰尤為普遍。



直徑82毫米 (郭宜嶺先生藏品)


蘇泉藏品拓片與書法欣賞













(附件)


祥宏講《夷堅志》之


「天蓬」「真武」資料


《夷堅志》導讀綱要


1.知道《夷堅志》這本書的人不多,但這並不影響《夷堅志》是宋代筆記小說無法超越的巔峰這個事實。這本志怪小說卷軼浩繁,最初成書時達到420卷的規模,記載了5000多個事件,經過歷史的散失,本書流傳到現在,僅保存了206卷內容,記載了2500個左右的宋代事件。


2.作者洪邁是宋朝的一位士大夫、文學家、學者,他出生於北宋末年,主要生活於南宋前期,20多歲就中進士,80歲去世之前,他的官職穩步上升,擔任過各類型職務,包括教育部門官員、地方行政領導、國家史官、外交官、最後達到副丞相級別的官職;洪邁的家庭跟朝廷關係密切,父親和兄弟都受朝廷重用,曾任高職;他從小天資聰穎,博聞強記,治學嚴謹,非常勤奮,文學成就很高,作品浩繁。他的《容齋隨筆》廣受讚譽,被《四庫全書》贊為南宋說部之首;他另一部名垂青史的作品就是《夷堅志》。


3.《夷堅志》真實反映了宋代的社會生活,在宗教文化、倫理道德、民情風俗等方面為後世提供了宋代社會豐富的歷史資料。儘管本書內容多涉及荒誕不經的鬼怪事件,但洪邁在寫作本書的時候採取了非常嚴謹科學的態度,每則事件力求有明確的時間地點、當事人、轉述者的記錄,許多歷史信息明確可考,且符合歷史真實,所以《夷堅志》的文獻價值極高,僅通過這2500個事件,我們可以對宋代社會有一個豐富、感性、清晰、細膩的認識,包括當時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以及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們是怎麼看待和處理問題的等等。在宋朝社會史方面,沒有任何一本書可以超過《夷堅志》。


4.從文學發展史上看,《夷堅志》也是宋代志怪小說發展到頂峰的產物,是自《搜神記》以來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夷堅志》對後代的筆記小說、社會小說都具有空前的影響力,當然包括清代的《聊齋志異》,有人統計,著名的三言兩拍,有將近40%的內容,其原始故事都來源於《夷堅志》。《夷堅志》是宋代以降,所有評書、話本、社會小說作者必須參考的內容。


5.《夷堅志》主要內容可以貼上這樣一些標籤:鬼怪、讀書人、士大夫、僧人、道士、醫生、術士、異人、娼妓、轉世輪迴、扶乩、社會事件、附體、夢征、報應、佛法感應、因果故事、入冥、平民、定數、地方神、超自然現象、奇異動(植)物、吏、臨終時刻、罪犯、器物、巫師、奇人異事等等。


6.一定要拋開所謂「封建迷信」的觀念去看《夷堅志》,因為古今一理,人們在社會生活層面,所思所想遇到的問題都是一樣的,社會生活是超越歷史時空的,這是《夷堅志》這本書的現實意義;《夷堅志》作者為什麼要用60年的時間寫作這樣一本著作?他為什麼要以非常嚴謹的態度記錄這些事件?這值得每個讀者認真對待,深入思考。特別是《夷堅志》裡面談到的時空觀,從現代來看完全是超前的,這個狀態也跟宋朝社會生活在當時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相匹配的。宋代的文明、文化是優秀的、發達的、成熟的、完善的。簡單的說把它說成封建迷信,是對我們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極不尊重的表現。


宏祥講夷堅


2017年9月2日


祥宏講《夷堅志》之「天蓬」


蔣通判女


錢符,字合夫,紹興十三年,為台州簽判,往寧海縣決獄。七月二十六日,憩於妙相寺,方憑桉戲書,有掣其筆者,回顧無所見。是夜睡醒,覺床前彷彿似有物,呼從卒起張燈,作誓念詰問,遂不見。次夜復至,立於故處。符問之:「若果是鬼,可擊屏風。」言未既,自上至下,凡擊數十聲。符大懼,命燃兩炬於前,便有大飛蛾撲燈滅。物踞坐蹋床上,背面不語。審視,蓋一婦人,戴圓冠,著淡碧衫,系明黃裙,狀絕短小,久之不動。符默誦天蓬咒數遍,遽掀幕而出。宿直者迭相驚呼,問其故。曰:「有婦人自內出,行甚亟,踐諸人面以過。」說其衣服,乃向所見者。符謂已去,且夜艾,不暇徙,復就枕。夢前人徑登床,枕其左肩,體冷如冰石,自言:「我是蔣通判女,以產終於此。」強符與合。符力拒之,遂寤。次日,詢諸寺中寓居郭元章者,言其詳,與符所見無異。設榻處正死所也。(符說。)


【白話語音文字版】:


錢符(字合夫)在宋高宗紹興十三年(1143年)做浙江台州的簽判(類似秘書一類的官員)。有一回,他去寧海縣處理一個案子,那天是七月二十六日。他住在妙相寺,辦完事在房間里休息,隨手拿著毛筆閑寫字,寫著寫著,好像有人在拽他的筆,他覺得挺奇怪,回頭一看,沒人。


晚上睡覺,到半夜時分,他醒了,感覺床前好像有什麼東西。他招呼手下說:「你們把燈給我點上!」手下點燃蠟燭,他就做誓念質問鬼神,到底是怎麼回事?那狀態就是跟一些不可見的天地鬼神進行交流,他這麼鄭重其事的一問,晚上就沒再發生什麼怪事。


但第二天晚上,怪事又來了,(那東西)還是站在前一天晚上的原地,錢符說:「如果你是鬼,你打打這個屏風!」剛說完這話,屏風上就「噼里啪啦」從上到下響了幾十下,錢符當然嚇壞了,趕緊招呼手下點上兩根大蜡燭,蠟燭燃起,整個屋裡比以前亮多了,但是馬上又出現一個怪事,一隻大飛蛾不知道從哪兒飛來,一下子把蠟燭全撲滅了,與此同時,錢符看到有個東西坐在榻床上,榻床就是床下好像台階一樣的一層。「那東西」背對著他不說話,錢符仔細看,發現那是個女人。她戴著一頂圓帽子,穿著淡碧衫,系著明黃裙,只是「她」的身材比正常人顯得短小。


錢符正好會天蓬咒(一種道家咒語),他一念天蓬咒,那「女人」受不了了,忽然一撩門帘,跑出去了,只聽外面一片驚叫,那是錢符睡在外面的手下,有好幾個人在外面叫喚,錢符跑出來問:「怎麼回事啊?」他們說:「剛才有個婦人,從裡屋跑出來,跑得特別快,是踩著我們的臉過去的!」錢符問:「她穿什麼衣服啊?」手下幾個人一描述,跟錢符剛才見到的女人是一樣打扮。錢符心想,既然這女的已經跑了,看樣子天也快亮了,就不換地方了,接著再睡一會兒吧。


錢符回到房間,又躺下接著睡,這回就做夢了,他夢見剛才那女人又來了,這回直接上了床,靠著錢符的左肩膀。他感覺這女人的身體特別冰冷,像石頭。女人在夢中說:「我是蔣通判的女兒,因為生孩子難產死了!」說著話,這女人就想跟錢符發生性關係,但是錢符拚命拒絕,就在這樣拉扯的過程中,錢符醒了。


第二天,錢符問這個寺廟裡另外一位寓客郭元章,他說的很詳細,跟錢符所見的女人是一樣的。原來,錢符睡的這張床就是那個蔣通判女兒去世時躺的床。這事兒是錢符本人跟洪邁講的。


【祥宏點評】:這是《夷堅志》典型的鬼怪類故事,錢符在屋裡看不見有人,聽到怪聲音,甚至看到、感到有異物存在,這就算「鬼怪類」事件,就比如屋裡沒人,有架鋼琴,如果你對著空氣說,你現在開始彈鋼琴吧,那鋼琴就自動彈奏起來,這當然令人害怕,錢符第二天晚上的遭遇跟此類似;錢符持誦的天蓬咒是有效果的,據說如果修持天蓬咒到相當高的境界,是可以長生不老的。


祥宏講《夷堅志》之「真武」幾則


毛氏父祖


衢州江山縣士人毛璿,當舍法時,在學校,以不能治生,家事堙替,議鬻居屋,未及售。晨起,見亡祖父母、父母四人列坐廳上,衣冠容貌,不殊生人。璿驚拜問曰:「去世已久.安得至此?」皆不答。惟父曰:「見汝無好情況。」因仰視屋太息曰:「汝前程尚遠,可寬心。」璿問:「地獄如何?」父曰:「有罪始入耳。吾無罪,當受生,但資次未到。」曰:「既未有所歸,還只在墳墓否?」曰:「不然。日間東來西去閒遊,惟夜間不可說。近日汝預葉氏墦間祭,我亦在彼。」指門外五通神曰:「神力甚大,閑野之鬼不可入。」又指所事真武曰:「謹事之,死後不入獄,便詣北斗下為弟子。」璿曰:「大人且在是,當呼大兄來。」父止之曰:「我腳頭緊,便去矣。」令璿入門,數人皆下庭中,向空飛去,如鳥鵲然,直上不見。璿方悵望,而一仆自外至。蓋不欲與生人接,所以亟去也。


【白話語音文字版】:


浙江衢州江山縣有個讀書人叫毛璿,為了響應王安石倡議的「三舍法」,住在縣學學習。因為自己不事生理且家道中落,他想把祖屋賣掉以換取生活學習費用。正盤算此事的時候,他碰上了一件事。


有天早晨起床,毛璿忽然在祖屋正廳里看到已經去世的祖父母和父母四人坐在那裡,從他們的穿著打扮來看,跟活著時候沒兩樣。毛璿看到此景很吃驚,馬上磕頭說:「老人家,去世這麼長時間,怎麼今天到這兒來啦?」這四個長輩也不說話,過了一會兒,毛璿爸爸開始回答:「我們看見你現在的情況不好,過來看看。」毛璿爸爸看了一眼祖屋房頂,嘆口氣,說道:「你讀書前路還長,不用擔心,別老想著賣房子!」


毛璿一聽,就答應了。然後問他爸爸:「地獄是個啥情況?」毛璿爸爸就說:「這地獄呀,是有罪的人才能進去,我們都沒罪,按理該去投胎,但這個投胎也論資排輩,我們都還沒輪到呢!」毛璿繼續問:「既然沒去投胎,那還在墳墓里呆著嗎?」他爸爸說:「也不在,白天我們就東西閑逛,唯獨夜晚的事情不能跟你說,這是一個秘密!比如說,前兩天你去參加那個老葉家搞的一次家祭活動,當時我也在現場。」然後他爸爸指著門外一個五通神祠說:「你看這個五通神祠就很厲害,一般的孤魂野鬼進不去的。」而後又指著毛璿家裡平時供奉的真武大帝像,說:「你平時要好好侍奉真武大帝,萬一哪天離開人間,這個真武大帝可保你不下地獄,死後能馬上當他弟子。」這父子二人就這麼聊天兒,毛璿忽然說:「父親你們先等等,我把我哥哥找來。」毛璿爸爸馬上制止:「別去找了,我們呆不住,馬上就要走了。」


毛璿爸爸讓他進到門裡邊來,然後他祖父母和父母走到院子中間,開始向空中飛去,那樣子就像鳥飛走一樣,一直高飛,慢慢就看不見了。正當毛璿很惆悵的抬頭往上看的時候,有個僕人從外邊進來了。看來他的父祖不希望生人看見他們,所以急著走了。


聞人氏事斗


聞人堯民伯封,嘉興人也。淳熙六年赴楚州錄曹,母春秋高,不肯去鄉里,乃囑其弟舜民侍養,而獨之官。經三月,積俸錢百千,買楮券,遣仆持歸遺母。未及行,為盜竊去,極以憂窘。常時敬事北斗,即炷香拜祝,言:「母氏年老,以貧逐祿,僅得此金,稍供甘旨之奉。不意落暴客手中,願靈君哀憐,指示其人,使速敗獲。」於是發巡卒躡捕。出城門,見一男子持傘在著鞭亭,狀若張皇失措,就擒之,果盜已。點閱元券,才失其二。縛送州,太守翟畋無逸詰之,對曰:「方上路,便見一人隨後,長身披髮,稍前進,漸添成七人。別有兩神將當道遮闌,更不容行一步,以故坐而受執。」翟械諸獄,正厥罪,黥配合肥。


【白話語音文字版】:


聞人堯民(字伯封,「聞人」是複姓)是浙江嘉興人。宋孝宗淳熙六年(1173年),他來到楚州(江蘇淮安)衙門做一個錄曹官。他母親年事已高,不肯離開家鄉跟聞人堯民一起去楚州。於是堯民囑咐弟弟舜民服侍母親,他自己一人去楚州做官。他在那幹了三個月,把積累的工資百千錢兌換成楮券(紙幣)後,就派自己僕人拿這些錢,準備回老家送給母親。但是僕人還沒來得及動身,這錢就被人偷了。這一下,聞人心裡特別難受,既憂慮又窘迫。


他忽然想起平時侍奉的北斗神(真武大帝),於是就焚香禱告,他跟北斗神說:「神啊,我母親年紀很大了,我因為沒什麼錢,所以出來當官,掙點錢就是為了孝敬母親。我幹了這段時間得了這麼點錢,沒想到還讓人偷走了,我請求神啊你能給我明示,讓我很快抓住盜賊!」說完這番話,聞人馬上派手下趕緊出去抓賊。這些巡邏的士卒才出城門,就看見一個男子拿著一把傘,在「著鞭亭」那兒站著,神色慌張。這幫兵丁上去把他抓住並盤問,他竟然真是偷竊聞人堯民錢財的盜賊,查點損失,被盜錢財只不過損失了20%。


士卒馬上把他捆起來送到州衙門。太守翟畋(字無逸)審問犯人,那盜賊交代說:「我偷了錢,剛走到大路上,就看到一個人跟著我出來了,他個子特別高,頭髮披散下來(真武大帝的形象),我再往前走,逐漸就被七個人包圍了,另有兩個神將擋在道中,不讓我跑,我就被困在那兒了,所以就讓人給抓著了!」翟太守給罪犯上枷鎖並定案,最後給他臉上刺字,發配合肥。


穆次裴鬥雞


穆度,字次裴,青州人。政和四年,為潁州沈丘主簿,赴同官宴集。及雞臛至,不下筯。揖之再三,但拱手而已。問其故,曰:「度平生好鬥雞,一雞既勝矣,復使再與他雞斗而敗,度甚怒,盡拔其腹背毛羽。雞哀鳴宛轉,一夕死。未幾,夢為二皂衣追去。行無人之境,遇冠金冠七道人,皂衣黑帶,拱立於側。度意其神也,趨揖致禱。其一人曰:『汝生於酉,雞為相屬,何得殘暴如是?今訴於陰司,決不可免。』度懼甚,乞放還人世,當設醮六十分位以謝過。仍資薦雞托生,道人敕二吏釋之,遂寤。因循憚費,經歲未償。復夢二童來攝,追趣急行。到官府,七金冠者列位,責亦如前所言。度俯伏請命,乞至本家,增修百二十分。蒙見許,且戒以宣科之際,勿燒降真香,蓋吾輩私營救汝耳。俄頃得回。度不寐待旦,亟延道流,誠愨還賽。自是之後,不復敢食雞,舉家亦因斷此味,今十餘年矣。」諸客為之悚然。穆作《異夢記》,具述所睹。七道人者,實北斗七星靈化。穆氏素所嚴事,故委曲救護至此。


【白話語音文字版】:


穆度(字次裴)是山東青州人。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他做潁州(安徽阜陽)沈丘(河南周口地區)的主簿。有一回,他參加同僚的一個宴會,宴會中有一道雞肉羹端上來,穆度放下筷子了,很多朋友同僚就問:「次裴兄,怎麼不吃啦?」穆度說:「你們吃吧,我不吃雞肉!」旁邊人問他是怎麼回事兒,穆度就給大家講了這麼一個因緣:


他說:「我平生喜歡鬥雞,有一回,有隻雞在鬥雞賽上獲勝,於是我又讓它跟別的雞接著斗,但這次它輸了,輸了以後,我特別生氣,就拔這個雞的毛,不管是肚子還是背上的毛全給拔下來了。在拔毛過程中,那隻雞哀嚎不止,當天晚上,它就死了。晚上睡覺,我做了個夢:夢到兩個黑衣人把我給抓走了,我們走在一個沒人的地方,忽然碰到七位戴著金帽子的道人。穿黑衣服的兩個官吏看到這七個道人,特別恭敬,馬上路邊垂首而立。」


「感覺他們是類似於神一樣的存在,於是我特別恭敬的上去行禮,其中一個道士對我說:『你這個人生於酉時(雞時),雞是你的屬相,你怎麼會這麼殘暴呢?你看看你做的事情,已經有人在陰曹地府告你了,看來你的禍患不可避免了,你要遭報應了!』我一聽就非常害怕,馬上乞求道人,能不能把我放回人間,如果能放回去,我一定做個六十分位的大醮(道家法會)作為答謝,並專門花錢超度那些被我殺掉的雞。聽我這麼說,道士們讓那兩個官吏把我放了。」


「我醒了以後心疼錢,夢裡答應做六十分位大醮的事一直拖了一年多時間也沒辦。後來,我又夢見那兩個官吏再來抓我,這回抓的很急,他們把我抓到一個官府,上次碰到的戴著金帽子的七個道人都在坐在審判席。看見我以後,他們依然嚴加斥責,跟上次說的話都是一樣的,當時我嚇的直喊饒命,這回我又做了一個承諾,除了上次答應做的那些道家法會要完成,如果上次答應做的算是100分,我這次如果被放回去,我會做到120分!這回七道士也同意了,並告誡我,這次可不能再拖延了。後來這七位道長特別叮囑我:你還陽以後,在做這些法會的過程中,到了宣科環節(法師讀誦給老天爺的表章),千萬不要燒降真香,我們這是要救你,有點走後門的意思,你要是燒了降真香,我們就救不了你了!夢做到此時,我就醒了,醒了以後我也不敢再睡了,趕緊把一些道長請過來,認認真真完成夢中我答應做的那些法會。從此以後,我就不再敢吃雞了,而且我也禁止全家吃雞,到現在為止已經十幾年了!」


穆度這些同僚一聽,滿臉震驚。後來,穆度寫了一篇《異夢記》,仔細記載了夢中所見,那七個道人正是「北斗七星」的靈化身。穆度平時侍奉北斗七星(或說真武)非常恭敬認真,所以他們才會想盡辦法救護穆度。


蓑衣先生


【原文】


何蓑衣先生,淮陽朐山人。祖執禮,官朝議大夫。家素富盛,為鼎族,遭亂南來,寓姑蘇。紹興初,其父主簿為近郭翁通判館客,既亡,何與母及乳媼入城中僦居。一日,自外歸,倏若狂疾,久而益甚。家人知不可療,且畏其生事累人,潛避他邑。何遊行暮返,則室廬已空,亦不問,但求丐度日。衣裾漫漫不整,只以簑笠蔽身,處葑門城隅土窟中,人竊窺之,唯見大蟒踞坐。繼遷於社壇,又為守兵斥逐,自是無定跡。人與之錢,或受或擲。


半歲後,漸出語說災祥,吳人傳其得道,雲因在妙嚴寺臨池,見影豁然有悟。又雲昨劉拐子作無礙大齋,何舍緣在會,負水供眾,遇二道人,引至黃山授道。然何未嘗自言,竟然不測信否也。歷三四十年,一簑一笠,不披寸縷,夏不驅蚊,春不除蚤,冬寒敲冰滌簑,披之以出,歸則解掛於樹,氣出如蒸,露坐之處,雪不凝積。士俗來焚香請問,略不接納,往往穢罵,且發其隱慝,人以是益敬畏之。


辛已歲,於天慶觀東亭後小軒,就插小室以稻稈藉地,寢處其中。每日不以炎涼陰晴,必一出市中,或縱步野外,未嘗登人家門,有慕向者,時夢見之,得一二語。李縣丞母疾病,來致禱,夢之云:「人謂吾為茅君,非也,汝不必畫我像,但畫世間呂真人即是已。」李奉所戒,母病遂瘳。葉學文林苦耳聵噎塞,肢節煩痛,奉事累歲,夢之云:「授汝一吹火法。」即以手捻其左耳,按於桌,吹氣入耳,戰慄不自持,明旦,宿恙如洗。


王道運干妻胡氏疾,夢何來,手擘麵皮,瑩白如玉,面部方正,碧眼丹脣,宛類北斗相。胡氏病篤,何遺之葯,才捧盞,見立於前,使改名德真。詢之旁人,莫見也。亟遣王生往謝,已書二字於壁。其後德真夢何與灼艾,寤而聞帳中艾香,視灸處,墨瘢赤腫,傅以膏藥,亦膿潰,未幾,氣血復初。松江蛟龍壞舟,藍叔成往謁,請為人除害。既至,未及言,已大書「龍盡入江湖」五字於壁矣!江行自此安帖。都道籙劉能真自臨安往京口,舟還次無錫,默禱云:「若簑衣先生有靈,當出相見。」洎自許墅,望見何從南來,劉登岸迎揖,何云:「小道不易出。」出山果十枚贈別,及平江,則何在庵,初未嘗出也。


壽皇賜名通神先生,為造一庵,御扁「通神」二字,並賜簑笠十事,道俗強邀迎入庵,大笑而出,復棲於故處。結草為衣,掩蔽下體,蓬頭跣足,略無受用。時以竹杖擊地,謳唱道情,或夜誦仙經,達旦未已;或自念歌詩,皆勸世脫塵語。尚方賜沉香銀燭,香霧盈室,終日不散。日啜賜茶兩甌,不飲酒。時以便溺煉泥捻成孩兒,人求得者,持歸供養,必獲靈異。有病者乞坐處草煎湯,或易草衣焚灰,令撚作丸服之,其病即愈。竊取則不驗。有姓左人以煎湯草療病訖,復緘於合,一日開視,忽生粉紅花兩朵。


己酉歲正月晦,出城外太和宮,於空野間望東南一拜,稱皇帝萬歲。二月二日未曉,遍呼道侶,令亟起燒香,念長生保命護身天尊。次日,主上登寶位報至。其所作歌詩,今錄可傳者於後,其一曰:


不梳頭,不澡浴,免得堂前妻兒哭。


或吟詩,或唱曲,富貴榮華無所欲。


身貧道不貧,六根常具足。


其二曰:


活得三千歲,仍饒八百年。


若交縫合眼,別是一山川。


其三曰:


為問先生意若何,不論寒夏只披簑。


若人會得簑衣意,一路相將入大羅。


其四曰:


白雲山下去,山下強人多。


強人難說話,拍手笑呵呵。


其五曰:


五雲樓閣在煙霞,萬里嵯峨是我家。


莫道太平無一事,自然平地有丹砂。


其六曰:


水綠山青好去游,花紅酒醉幾時休!


轉頭不覺無常到,萬古惟存一土丘。


其七曰:


寥寥香散綠沉風,野地清閑到處風。


買得四窗今夜月,這回認取主人翁。


其八曰:


夜來斗轉與星移,日出扶桑又落西。


自有金丹光落落,千人萬處有誰知。


其九曰:


此寺何年造?問僧僧不知。


下馬聞香草,拂塵看古詩。


其十曰:


滿眼紅雲花又新,年年香散玉樓春。


時人笑我顛狂漢,我更顛狂笑殺人。


其餘語句可書者尚多。今年八十餘矣,勇健如昔。孝宗將立謝妃為後,聖意未決,遣藍內侍詣何,不告所問,止令說一兩句來。藍駐留數日,凡所言悉泛濫無根柢,藍敬禱云:「皇帝使某來,必有所謂,不得一語,何以復命!」何大怒,振衣出,直入天慶觀。藍隨之,至門,始回首曰:「為天下母。」藍即日歸奏,妃遂正位中宮。郭雲大夫之女,擬嫁王氏之子,訪於何,何曰:「君女非王家婦,乃翁主簿妻耳。」既而王議不諧,求所謂翁主簿不可得。後三歲,於銓試榜,見蘇人翁璘姓名,且聞未有伉儷,與家人語,以為喜。翁果調溧水主簿,竟成婚。


王季德為府守,屏騎眾潛入謁,左右或走報,意必出迎,但厲聲云:「抬棺材來也。」王進前炷香,略不交一談,後五日,王下世。何先有衣寄雲郭氏,云:「吾死,則以殮。」慶元三年五月二十二日,忽來索衣,明日,趺坐而化。太皇太后先兩夜夢其求衣,亟命侍臣持賜,以二十四日至,遂易之以殮雲。


【白話語音文字版】


何蓑衣是淮陽朐山(江蘇連雲港)人。他祖父何執禮做過朝議大夫,家裡原來很有錢,算是當地名門望族,因遭「靖康之難」金兵入侵,舉家南遷,後來搬到了姑蘇城(蘇州)。宋高宗紹興初年(1131年後),何蓑衣父親本來是個主簿,因為沒找到工作,就在姑蘇城附近翁通判(州級副職)家做家庭教師。後來他父親也去世。家裡只剩下他和母親及自己的乳母,他們就在姑蘇城裡租房住。


有一天,何蓑衣從外面回來,家人感覺他變樣了,像是忽然得了一種癔症(類似現在的精神病發作),時間一長,越來越重。家裡人知道這個病肯定治不好了,都怕他連累家裡的正常生活,為了躲他,家人竟不告而別,都搬走了。何蓑衣白天在外邊兒轉悠,晚上回家,發現家裡已經人去屋空,他也不問不管家人去向。後來,他就是每天行乞度日,穿的也不講究了,後來就只穿蓑衣,戴個斗笠,算是遮蔽身體。


他開始時就在葑門(姑蘇城東某地)那邊一個土洞里住著。有人曾經路過那兒,說土洞里住的不是人,而是一條大莽蛇!他後來搬到了社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那地方有士兵把守,最後讓人給轟出來了。從此以後,何蓑衣居無定所,路人給他錢,他有時候要,有時候扔。這樣的日子過了半年,他竟然有了預言能力,能說別人的吉凶禍福,本地人開始傳何蓑衣一些神乎其神的事情:


有人說他是在妙嚴寺前水池看到一個影像的時候開悟了,擁有了神奇的能力;有人說他在參加劉拐子舉辦的「無礙大齋」上做義工,專門挑水供大家飲用,那時候碰到兩個道人,後來兩個道人把他帶到黃山,教給他一些道術,他就此得道;關於何蓑衣的得道,他本人從來沒說過。


紹興末年(30年後),何蓑衣還在姑蘇,依然是一件蓑衣,一頂斗笠,什麼衣服也不穿,夏天不轟蚊子,春天不趕跳蚤,冬天天寒地凍,他就敲冰,用冰水洗蓑衣,洗好後,披著蓑衣就出門了。他每天都上街轉悠,回來後把蓑衣脫下來掛樹上,蓑衣上冒著蒸汽。他露天地坐著,身旁的冰雪都會融化。很多百姓覺得他很神了,就跑來給他焚香問事。他要麼不搭理,要麼破口大罵,污言穢語,因為來人的老底都會被何蓑衣揭發出來。他毫不隱瞞,百姓反而對他更敬畏了。


紹興辛巳年(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他在姑蘇天慶觀東亭後小軒旁搞了一個小窩,稻稈鋪地,就睡那兒了。不管是冷熱陰晴,他每天都在市面上轉悠,有時候也去野外,但從不會去別人家裡。有慕名來找他的人,想求他什麼事情,那人一般都會夢到何蓑衣在夢裡告訴他一些信息以及怎麼解決問題。


比如,有個李縣丞(副縣長)的母親病了,他過來求何蓑衣幫忙,李縣丞就夢到何蓑衣跟他說:「有人說我是茅君(道教名山茅山的開山祖師),其實我不是,你不必畫我的畫像,你畫世間流傳的呂真人畫像就行了。」李縣丞聽了何蓑衣的夢中建議,就供奉呂真人的畫像,母親的病就好了;


有個葉學文(單名「林」)飽受耳聾困擾,總覺得耳道有什麼東西堵著,全身以及各關節經常燥痛,葉學文本來侍奉何蓑衣好幾年了,後來也夢到何蓑衣在夢中跟他說:「我教你一個吹火法。」說完話,他用手捻著葉學文的左耳朵,把它摁在桌子上往耳朵里吹氣,這一吹,葉學文感覺渾身戰慄,把持不住。第二天天亮,他原來這些病竟然都好了;


還有個叫王道的轉運司幹辦公事(基層官員),他老婆胡氏得病了,也夢到何蓑衣:在夢中,何蓑衣扒開臉皮,竟然顯露出一張瑩白如玉的方正臉龐,眼睛是綠的,嘴唇是紅的,穿著白衣服,那樣子非常像北斗(真武大帝)。此時胡氏已經病的很厲害了,恍惚中,她感覺到何蓑衣給她來送葯,剛剛捧起葯碗,就感覺何蓑衣站在面前,跟她說:「你應該改名『德真』。」胡氏問旁邊人:「你們看到何蓑衣了嗎?」旁邊人說沒見到。胡氏趕緊讓王道去天慶觀何蓑衣的老窩去看看他,去感謝一下,並說:「何蓑衣讓我改名『德真』,剛才他就在這裡!」王道趕緊去找何蓑衣,到了那兒,發現何蓑衣已經把「德真」兩字寫在牆壁上了。後來胡氏還夢到何蓑衣來到她身邊用艾灸給她治病,醒了以後,她甚至能聞到帳子里艾草的味道,然後看夢中艾灸的地方竟然真有紅腫的黑斑,在夢中,何蓑衣還給她傷口敷上藥膏,後來傷口膿潰破了,沒過多久,胡氏的氣血就完全恢復了。


還有一個事兒,蘇州附近的松江里有條蛟龍興妖作怪,經常把江里的船弄翻。藍叔成(估計是本地官員)專門拜訪何蓑衣,請他幫忙解決松江蛟龍為害的問題。到了那兒以後,藍叔成還沒來得及說這事兒,何蓑衣就在牆上寫了幾個大字「龍盡入江湖」,江水真的平安無事了。


有一回,都道籙(朝廷管理道門事務官員)劉能真從臨安去京口(從杭州到鎮江),船到無錫,劉能真忽然心念一動,默禱說:「如果蓑衣先生有靈的話,你應該出來見我。」等船從許墅開出來,劉能真忽然見到何蓑衣從南邊兒來了。劉能真馬上上岸迎上去,何蓑衣說:「小道不好走啊!」說著話拿出來十枚山果送給劉能真,算是贈別之禮。等劉能真接著走到平江(蘇州),發現何蓑衣竟然還在天慶觀他的老窩,看樣子根本就沒出來過。


宋孝宗(禪位後稱為壽皇)曾經給何蓑衣賜名「通神先生」,並出資給他造了一座庵房,並親書御匾「通神」,另賜蓑衣斗笠等十件物品。當地百姓和道家人士強迫何蓑衣住庵房裡,他進去看了看,大笑而出,後來還是住在自己的老地方。他用草編織成衣服蓋住下身,繼續保持蓬頭垢面的樣子,還瘸著個腳,御賜的這些東西他也不享用,經常拿一個竹杖敲地,唱道家詩歌,整晚上念誦道家經典,要麼就念自己創作的一些詩歌,都是勸人脫離塵世,保持清凈心的內容。後來朝廷賜給他沉香和銀燭,這回他沒拒絕,在屋裡焚香終日不散,味道很好,每天飲朝廷賜的茶兩壺,不喝酒。


他經常用自己的小便和泥捻成小孩樣兒,有人求這個東西,何蓑衣就給他拿回家供著,經常會有些靈異事件。還有得病的人想把他平時坐的草墊子請回家煮水喝,或者用新蓑衣跟他換舊蓑衣,把舊蓑衣燒成灰後碾成藥丸,吃這個,得的病都能好。這些東西你得管他求,不能偷回去,偷回去的就沒效果。還有個新奇的事兒:有個姓左的人管他求草墊子回家煮水喝,治好病後,沒扔草墊子,而是放在盒子里,過了一段時間,打開盒子發現,原來的破草墊子上竟然生出了兩朵粉紅色的小花。


己酉歲(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月的最後一天。何蓑衣走出姑蘇城外的太和宮(道觀),來到曠野,沖著東南方向(臨安方向)一拜,說道:「皇帝萬歲!」二月初二天還沒亮,何蓑衣招呼當地道家人士說:「趕緊起來燒香!」號召大家一起念:「長生保命護身天尊!」第二天傳來消息:新皇帝(宋光宗)登基。


現在記錄一些何蓑衣寫的詩、短語、偈子。


第一首:見原文


第二首:見原文,簡釋:說人的生死就像一閉眼一樣,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當你死的時候會發現另外一個世界打開了。


第三首:見原文,簡釋:你們如果理解我穿蓑衣的意思就等同於你在世間成功,出將入相,最後還能直升為神仙。


第四首:見原文,簡評:雖然字面很簡單,裡邊意思不太明白。


第五首:見原文,簡釋:似乎說,世俗生活才是一個大道場,不僅僅是在山裡煉丹、修鍊才是要道。


第六首:見原文,簡釋:說人世間的繁華如夢,生死無常,最後是一場空。


第七首:見原文,簡釋:有點佛家識得本心,知道自己是誰的意思。


第八首:見原文,簡釋:這意思好像是說紅塵是一種假象,在紅塵之外另有一種真理的實相。似乎描述了一種真理的一種狀態。


第九首:見原文,簡釋:好像是他曾經經歷過的一個事情的記錄。


第十首:見原文,簡釋:這表明他一種人生態度吧。


洪邁說,關於何蓑衣的語錄可記錄的還很多,他已經80多歲了,依然勇健如昔。還有個事兒,宋孝宗打算立謝妃為皇后前,自己決定不下來,希望聽何蓑衣說句話,他派藍內侍到了蘇州,但叮囑藍內侍不能告訴何蓑衣他為什麼來,於是藍內侍天天跟何蓑衣住在一起,何蓑衣沒什麼正經話,藍內侍卻很恭敬,後來藍受不了了,就說:「我是皇帝派來的,一定是希望得到你一言片語。你要不跟我說一句正經的,我回去是沒有辦法交差的。」何蓑衣大怒,一抖蓑衣就出門了,直接走進天慶觀,藍內侍跟著,等到了觀門,何蓑衣回頭說了一句:「為天下母!」藍內侍得了此話,當天返回京城,向孝宗皇帝稟報。於是孝宗立謝妃為後。


還有一個郭雲大夫,他的女兒準備嫁給王家兒子,郭雲問何蓑衣行不行,何說:「你女兒不是王家媳婦兒,他應該是翁主簿的妻子。」果然,郭家跟王家的婚事一直沒弄成,但是郭雲琢磨,這個翁主簿到底在哪呢?找來找去也沒找著。過了三年,郭大夫在一個銓試榜單上看見一個叫翁璘的蘇州人,聽說還沒老婆,回家跟家裡人一說,大家都挺高興的,後來這個翁璘果然調到溧水(江蘇)當主簿,郭大夫就把女兒嫁給了翁璘。還有一個叫王季德的太守,心有猶疑,微服私訪何蓑衣,他手下知道長官去找了何蓑衣,趕緊前就去通報,大家以為何蓑衣一定會出門迎接,沒想到何蓑衣說了句話:「你們抬棺材來了?」王季德進門焚香,何蓑衣也不跟他說話,過了五天,這個王季德就去世了。


以前,何蓑衣曾經把自己的壽衣寄放在郭雲大夫家,並說:「我以後死了,你就用這衣服收殮我。」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五月二十二日,何蓑衣忽然來找郭雲大夫要衣服。第二天,他就坐化了。之前,太皇太后(宋高宗的皇后吳皇后)在何蓑衣坐化前兩夜夢到何蓑衣來要衣服,第二天醒了以後,趕緊命令手下侍衛給何蓑衣送過去,侍衛是二十四號這天送到的,何蓑衣是二十三號坐化的,於是重新換了太皇太后賜給的壽衣(原來的壽衣是放在郭雲家裡的)。


【祥宏點評】:是不是把太皇太后賜給的衣服換上算是一種榮耀呢?這故事描述了何蓑衣一生的歷程,有很多事兒和證人,其可信性比較強;何蓑衣既推呂洞賓,又暗示是真武大帝,這裡面有神秘不解之處;從故事描述看,何蓑衣已經修鍊到佛家的「意生身」或叫道家的「出陽神」,就是意識可以變成實體,人可以既在此又在彼(很量子力學是不是?),這從他跟劉能真的交往可以看出,另外,他給胡氏看病的故事也說明這點,那仿若現實與夢境合而為一了;宋孝宗之後的宋光宗登基此事發生在臨安(杭州),何蓑衣人在蘇州提前預知,他有先知的能力;故事裡提到的藍內侍佐證《夷堅志》的文獻價值,《夷堅志》專門有故事談到藍家世代給皇家做內侍,是歷史真實信息;從孝宗皇帝立謝妃為正宮這個事兒可以想見,立皇后這樣重要的事情,孝宗會聽取何蓑衣這樣一個江湖異人的話,也是有趣。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藏品圖由作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鄭老師說詩:妙思需往句底尋——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