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九)新化各地祠堂集錦,你認為哪個姓氏的祠堂最美?由你決定!

(九)新化各地祠堂集錦,你認為哪個姓氏的祠堂最美?由你決定!

點擊梅山風V領略梅山人文·歷史·風景

上接之一、二、三、四、五、六

三十、槎溪鎮楊氏宗祠

該楊氏宗祠位於槎溪鎮楊家邊村,規模宏大,威武大氣,新祠為全新鋼筋水泥建築。當地本有楊氏老祠堂,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按奉楊天繼全向塑像以祀。至民國時,舊祠陳舊腐壞,辛亥革命元老楊冠陸等主持修建新祠,一九四三年告竣。舊祠牌樓雄偉美觀,頂呈拱形,中間高,兩端低,拱間人柱子相接,柱頂戴瓜球,中塑蒼鷹,展翅凌空。左下鏤金龍吞雲吐霧,右下刻紅鯉噴珠濺玉……

民國後期及建國後,宗祠相繼辦有學校。後因白蟻蛀蝕,正殿倒塌,其他建築也柱空梁腐,只好拆毀重建。新祠於2005年破土動工,2006年10月1日,新化楊氏舉行了盛大的宗祠落成暨天繼公榮遷慶典活動。楊氏宗祠的二重堂門石柱上雕刻的對聯是:「一派淵源來吉水;千秋功德仰南山。」從此可看出,新化楊姓發源於江西省吉水縣楊庄。

新化楊姓的鼻祖名叫楊惟聖,為中華楊姓始祖楊杼第70世孫,生於公元1091年正月十五,終於公元1183年正月十三,壽94歲,安葬於邵陽市東關村楊公嶺。惟聖公曾官至廣西簽判,但北宋末年,國家衰退,江山搖搖欲墜,金兵南下,於是惟聖公辭去官職,遷居於新化槎溪。到了惟聖公第六世,楊天繼等兄弟五人個個長得虎背熊腰,威武高大,武藝高強,號稱「梅山五虎」。以後楊氏子孫逐漸繁衍生息於新化及周邊地區,成泱泱一族。

以上為楊氏宗祠圖片

三十一、爐觀鎮鄒氏宗祠

該鄒氏宗祠位於爐觀鎮梅樹村董公埠山腳下,又名鄒氏才戶宗祠。才戶乃鄒氏八戶之一,是讚公裔孫,才戶的始祖是益先公。元朝文宗天曆元年戊辰九月,清輔公長子益先公與妣卜太君及胞弟受先扶母陳氏祖婆從太陽四都告別同父異母兄弟政伯、銘伯、和伯,遷居太陽五都官材村。益先公來該地後,廣置田園地產,經四百餘年之繁衍,益先公子孫人丁興旺。乾隆乙酉十月丁未日,當時才戶族首翼垣公與族賢建安諸公,在梅梅河畔的董公埠下首建才戶祠堂,堂號"愛敬堂"。

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時,老祠堂被破壞得面目全非,加之年久失修,祠堂風光不再,只剩殘門敗瓦,益先公子孫後代深感羞恥和心痛,於是於2013年開始籌劃興建新祠,2016年伊始動工,族人踴躍投勞出資,外省市宗親也大力支持,同樣積極籌資捐款,宗祠建設進展順利。2017年清明,一棟宏偉、莊嚴、大氣的宗祠在董公埠山腳下拔地而起。

現鄒氏才戶列祖列宗之神位全部供奉於祠堂之中,逢年過節,上香進禮,緬懷先人,激勵後代,祠堂成為才戶族人神聖的祭祀場所及徙外宗支魂牽夢縈的地方和尋根溯源的聖地。

以上為鄒氏宗祠圖片

三十二、坪上鎮張氏宗祠

該張氏宗祠位於新邵縣坪上鎮石馬村(原屬新化縣大同鎮),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是邵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氏宗祠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五年戊申(公元1608年),現存建築復建於清朝康熙二十四年,即公元1685年。建築主體分三進,兩側建雙層廂房,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內有戲台,台頂建成傘形,整個戲台呈重檐樓閣,翹角飛檐,樑柱檐板,雕繪戲劇人物或花紋圖案。中有廳堂,木質柱檀,盤龍雕鳳。後有神堂,均為磚木結構;兩邊有廂房相連,整個建築組合緊湊,裝飾別緻。

據了解,民國時期,當地鄉紳張才銀、張筱雲曾在其內創辦「新化通義職業學校」,設腳踏織布機30多台,學生半工半讀,主要學棉布織染技術;建國後,祠內又興辦過加工廠,導致木結構和部分圖案受損,但主體結構尚保存完好。「忠誠報國、孝友傳家」的處世箴言,至今被筱溪張氏後人刻於宗祠門首,世代相傳。

以上為坪上張氏宗祠圖片

此外,新化縣白溪鎮上有簡易張氏文史館(如圖),但不是宗祠。

三十三、溫塘鎮劉氏新祠堂

位於新化縣溫塘鎮楓樹村,又叫劉翊聖天富房貴三郎新祠堂。2013年前後,由劉氏愛心人士慷概解囊,總集資數百萬元新建。離楓樹村不遠有祠堂村,為原劉氏老祠堂所在地,老祠堂早已毀。遷湘始祖劉翊聖,字益贊,1306年十月十五丑時生,妻賴氏斯珠元大德十一年丁未崴二月初七日午時,生育有十子。

以上為劉氏宗祠圖片

三十四、游家鎮袁氏宗祠

袁氏宗祠位於游家鎮烏石龍潭村,現已破落不堪,荒草凄凄。游家鎮原有多處古祠堂,蘆茅村有康氏宗祠,奉公廟村有伍氏宗祠,佛光村有游氏宗祠,金字村有傅氏宗祠,游家村有易氏宗祠等等,皆已毀。

(待續,並請提供各地現存的祠堂資料,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山風V 的精彩文章:

快看,發財機遇來了,不容錯過……條件這邊獨好!

TAG:梅山風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