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粟裕能不能評元帥?其實在早期的授銜方案中,他是第七元帥

粟裕能不能評元帥?其實在早期的授銜方案中,他是第七元帥

原標題:粟裕能不能評元帥?其實在早期的授銜方案中,他是第七元帥


1955年9月27日,新中國第一次授銜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毛主席親自頒發命令狀,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十人為元帥軍銜,即影響深遠的「十大元帥」。


關於元帥的授銜,歷來眾說紛紜,比如粟裕,究竟有沒有資格當元帥,當時是否真的入選過元帥,網上很多文章都在討論,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但更多的是人云亦云,以訛傳訛。


其實,新中國的授銜工作並不是1955年一下子確定下來的,而是從建國後就已經開始了,原定公布時間在1951年,後來因故調到1953年,再後來又調到了1955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1953年公布,那麼粟裕必定是元帥,而且排名第七。


建國前,我軍一向主張官兵平等,不設軍銜,這是我軍的優良傳統,但新中國建立後,因需要跟外國軍界打交道,其中的弊端就慢慢顯露出來了。比如蘇聯,人家的元帥來了,大將來了,我們需要對等的人來接待,沒有軍銜怎麼辦?於是,1950年9月,朱德總司令就提出:「部隊三等九級的等級制必須建立,盡量爭取在明年的服裝上把軍階標出來。」


到了12月,解放軍總幹部管理部向中共中央提交報告,將「評定軍銜」作為1951年軍隊的首要任務。

可惜,因朝鮮戰爭的爆發,整個軍隊的重心都轉移到了抗美援朝上面,導致評定軍銜的工作暫時被擱置了。



不過,在抗美援朝中,中國軍隊沒有軍銜的弊端同樣又顯露了出來,因為人家朝鮮軍隊都有軍銜,我們的軍隊幹部去了,級別上對應不起來,難免出現一些理不清的關係。要知道,在戰場上,誰的級別高就得聽誰的,如果雙方指揮官都不知道該高誰低,肯定會出問題。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曾專門發電報,聲稱:「規定職務識別,在目前戰爭中已感必要。」於是,評定軍銜的工作又重新操作了起來。


1953年初,中央軍委發布《關於實施軍銜制度準備工作的指示》,指出:「如果可能的話,擬於今年7月實行軍銜制度。」


2月17日,中央軍委正式成立軍銜實施委員會,聶榮臻為主任,黃克誠、肖華為副主任,開始全面著手各級軍銜人員的評定。

到5月,總幹部部向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呈報了《全軍上校以上軍銜幹部鑒定報告》,如果沒問題就在7月正式公布。可惜,因當時朝鮮戰爭激戰正酣,彭德懷權衡後,在報告上批示道:「今年各項工作具均擠在一起,頗為緊張,軍銜似應推遲至年底為好。」於是,授銜工作再一次被推遲。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未能公布的授銜報告中,粟裕在元帥中排名第七。



據《賀龍全傳》記載,當時賀龍也知道了自己被評為元帥,1953年10月在朝鮮慰問時,對第九兵團高級將領們說:「不瞞同志們說,軍委已內定我為一名元帥了。我知道,這元帥銜是黨和毛主席給我的榮譽和勉勵,也是無數戰友和先烈流血犧牲的結果。」


直到1954年10月21日,在第三次中央軍委會議上,確定了明年,即1955年開始正式授銜。

將近一年後,即1955年9月27日,各級軍銜人選正式公布,十大元帥中沒有了粟裕的名字。請注意,當時的中央軍委委員共11個人,即毛主席與十大元帥。


當然,粟裕不管有沒有入選過元帥,他超人的軍事天才和顯赫的軍功,都是埋沒不了的,正如毛主席所說:「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在解放戰爭中,誰人不曉得華東粟裕啊?」


有趣味、有思維、有品位的「三味」歷史,請關注微信公眾號:mashaohua1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他被紅軍打得灰頭土臉,但到了抗日戰場,立刻成了名將

TAG: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