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門博士受辱自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寒門博士受辱自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圖:楊寶德,本文圖片來源:搜狗圖片)

2017年12月26日,西安灞河發現了一具男屍。那屍體不是別人,正是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28歲的研究生楊寶德。

經初步調查排除他殺可能。死者女友李欣稱,女博導周某經常要求死者幫她做家務,裝修。

死者陪同周某出去應酬,要給她擋酒。他因此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走上輕生之路。

(百度圖片:作家六六)

然而,前些天作家六六在微博上評論此事,稱「現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腦子裡想什麼?裝個窗帘、買個菜、打掃個衛生就委屈死了?到底是個村娃,自視甚高。你伺候伺候老師,那不是應當的嗎?」(來源:米飯資訊)

真如六六所說的,做做家務而已嗎?有證據顯示,楊寶德的導師周某曾勸他與女友李欣分手,還主動給他介紹其他女孩,嚴重干涉他的私生活

那麼,楊寶德為什麼不喜歡被導師隨傳隨到,不樂意導師干涉自己的私生活,還要被迫接受呢?

因為他怕「出國無望,學術無果」。他能否順利完成研究課題和畢業論文,取決於導師。而他能否順利畢業,關係著他以後能否順利就業,乃至於能否出國深造。

那麼,他為什麼不換導師呢?因為讀到博士,專業研究的方向更為細緻。一個學校很難找出第二個同專業的導師帶他。更何況,他在原先的導師這裡被遺棄,其他導師還肯要他嗎?

楊寶德的輕生行為無疑是可悲可嘆不可取的呀!在悲傷惋惜之餘,我們不禁感慨:一路走來,岔口多了,不知不覺我們就迷路了。有誰還記得最初的夢想呢?

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上大學,乃至於讀研深造,我們的初心僅僅是為了升學而升學,為了畢業而升學,為了工作而升學嗎?

少年,可曾記得你的夢想是當一名科學家,當一名老師,當一名飛行員,或是當一名政治家嗎?

少年,可曾記得我們高喊要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永不退縮,迎難而上嗎?

少年,又可曾記得歷史課上有「曲線救國」的方針,語文課上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熟語呢?

(張益唐圖片)

華裔數學家張益唐,1982年北大研究生畢業,1985年,30歲的他放棄留北大任教的機會,赴美深造。

在美期間,頭兩年他的學術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但由於得罪導師,於7年後才畢業。畢業後,由於專業冷門,難以找對口工作。

但他始終不放下身段,堅持一邊打工,一邊做學術研究。期間,他白天洗盤子,送外賣,送快遞,晚上在居住的地下室研究數學。1999年,校友得知他的困境,推薦他去新罕布希爾大學任臨時講師。

此後14年,他沒有懈怠學術研究。終於,他在2013年4月17日向《數學年刊》投稿。他寫的名為《質數間的有界距離》的論文,出現在美國知名期刊《數學年刊》,讓全球數學屆炸了鍋。

對比楊寶德,同樣是受到導師的阻撓,張益唐選擇做自己,堅持學術研究 。歷經千帆,終到達彼岸。

試想楊寶德如果不是以如期畢業為目的來讀博,他就不會產生巨大壓力,也不會通過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他是想在學術上做出一番成就,或許會求助學校,媒體,社會機構。或許覺得「壯志未酬身先死」是既愚昧又不值得的行為,他就會豁然開朗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當你在夢想的道路上迷失時,請別忘記這句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凌晨雞湯 的精彩文章:

《半生緣》是錯過了,還是愛得不夠深呢

TAG:凌晨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