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醉美鄉村毛坪里村之徽派古村毛坪里

醉美鄉村毛坪里村之徽派古村毛坪里

徽 派 古 村 毛 坪 里

——零陵醉美鄉村毛坪里印象

內容提要:毛坪里村落,位於湘桂交界的大山深處,可謂「養在深閨人未識」,但在「永州醉美鄉村評選」中從全市5200多個村落脫穎而出,排名第三。此非偶然。村落格局規整,呈罕見的太極雙魚型。她,不僅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外在美,而且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她,不僅是儒家精神與宗族文脈的「活化石」,而且是我國農耕文明的「小博物館」。

永州(零陵),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南山高林密。往南行60餘公里即至灣夫自然村,抬頭可見林壑秀麗之黃花嶺,即南嶺支脈——都龐嶺北麓,這是湖南、廣東、廣西三省相擁之地。

從灣夫自然村依山上行三公里許,有一當地著名山村,叫毛坪里,村齡不下300歲。更令村民自豪的是,古村串聯的古道、古樹、古橋、古亭、古庵、古碑、古雕等古迹,增添了古村文明的厚度與長度。

村口古道,紅軍當年疾行而過

古村是著名的「口子村」。自然村山地,與廣西全州縣、湖南雙牌縣接壤或相望,村民號稱「清早一腳踩三縣」。湘桂古道(湖南零陵至廣西全州段)從村東穿過,北接零陵古城,南連廣西全州、灌陽。

湘桂古道分為東西兩線,東線由江華進入廣西,西線分嶺南段和嶺北段;嶺南段由道縣經江永入廣西,嶺北段即毛坪里村東的古道。解放前,村口古道架有專用通訊線。

從村東下坡100米許的溪流狹仄處,有一保存良好的古拱橋,建於光緒年之前。古橋是官道必經之橋,也是官道險要之處。

兩股溪流匯合於此,雨季山洪奔流而下,曾有巨石被沖至橋前。拱橋用數百塊規整的大石塊建成,高3米長6米寬3米,因選址得當、工藝精良,橋身歷盡數百年完好無損。橋邊有光緒15年所立之重修路碑,記載了善舉村名與人士。

此橋吞吐古今,見證過往,令人遐想。仿馬致遠著名填詞,即可描述橋邊風景與鄉愁:青藤翠樹野鴨,小橋流水人家,古道清風走馬,望月人在天涯。

從古橋北行200米許有一高7米的岩洞,洞內面積約70平方米,洞中有通地下陰河的暗道,村民探險下行150米許即可嬉戲流水。清末民初時以岩洞為依託建有三層磚木結構的庵子,道教人士鼎盛時有6人,楊姓道士解放初期尚在此修道。

沿道北行一公里許,可見一長方形古亭,曰「百福亭」,類似驛站,亭內面積約50平方米,同時可供100人小憩。亭內有大碑刻,建亭要事均錄取其上。亭邊尚存的官道,可尋鵝卵石鋪成的「釘子路」。

解放後出生的村民都聽過發生於村口古道的故事。1934年11月的一天傍晚,紅軍分隊20餘人從村口跋涉去廣西灌陽。長老唐太銀(1928—)頭腦清晰,多次強調說,與其父目睹了紅軍戰士從村口古道疾行而上。

據永州紅色文化資料,1934年8月和11月,紅六軍團西征探路經過了零陵一帶。故此,唐老所見紅軍疾行正是這次探路行動。1949年,國民黨敗退入廣西,走村口整整四天,村裡就有3名男青年被抓去帶路併兼做挑夫。

行政中心,自然而成

毛坪里,村居山沖坪里,昔日多長茅草,得名茅坪里,後諧音簡化為現名。毛坪里村落,是該村唐氏家族興旺發達之地,唐氏家族的遷徙歷史也是村落的遷徙歷史。據唐氏家族,距今500多年的明萬曆年間,唐氏始祖從唐姓望族發祥地灣福村遷出,幾經遷徙方定居毛坪里村落。

民國時期,古村是隆興鄉毛坪里片區辦事處。與周邊山村相比,毛坪里自然村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建築精美、人口較多,解放後村就落成為不爭的村級行政中心,村委會常駐毛坪里自然村,轄毛坪里、下寺橋、早禾沖、大宅、架梘田等9個村民小組。

文革期間,一度並村,300多人的周家山村併入毛坪里村,村委會仍駐毛坪里。當時大村所建完小、村內合作醫療和村供銷社等村級公益事業,也都在毛坪里自然村。

改革開放後,周家山村獨立建村。2016年4月,經零陵區政府批准,毛坪里村與周家山村合併,設立毛坪里村,新村村委會駐原毛坪里村委會駐地。

宜居「園東」,凸顯建村智慧

古村建在鯉魚型山之頭部,此處盛產鮮紅帶露的楊梅,故稱之為楊梅山。老村本來缺水,先祖早就從對面1公里處引來活泉水。水渠從村前環繞500許米,灌溉村後稻田30餘畝。溝渠常修,活水常流。水渠猶如古村主動脈,常年灌溉村前村後梯田。

古村負陰抱陽,開門能聽引來泉水的流淌聲和大塘蛙噪,睜眼即見圓形的小山和層疊的旱地與稻田。東望是南北走向的都龐嶺大山支脈,巍峨蔽日。

西邊200米許就是四季見綠見翠的橢圓型矮山,南北綿延兩公里,山邊稻田環繞,喜鵲與飛燕爭春。「兩山相衛,一水環抱」的態勢,正和王安石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西山與村落之間有一深約30米、半徑150米許鍋型大坑,叫「空眼塘」。大坑南邊和西邊均有梯田相依,雨季洪澇之水入坑,可直流暗河。北邊和東邊古樹與雜木依崖挺立,可見樹上長樹的奇異樹,有經濟實用的蠟樹和果實如彎刀的皂角樹。

舊時缺乏洗髮用品,村民即用皂角樹果實熬水洗頭。還有棵不知年齡、幾近遺忘的猴栗樹,年齡比村齡大,至少300歲,需專家考證準確樹齡。此樹因其果實外殼紅色並帶刺,類似金絲猴頭而得名。果實稀有,味勝板栗。

文革時期,還見這棵樹頂的喜鵲用枯木枝築的大窩,村民愛聽其喳喳的叫聲。這古樹,飽經雷劈而枯槁,然長發新芽,急需保護。村下步行500米許的水源山,有成片的類似猴栗樹。

環顧古村四周,風景獨特,乃天然園林,故先祖選址園林之東。村前的大門頭上有陽雕的四個大字:「園東世第」。「園東世第」題名不僅有莊園主人願景,更含蓄地提示好奇者,這是風水非凡之地。

既有「園東」,那麼「園西」就是前述的「空眼塘」一帶。「園東」藏風聚氣,宜居宜讀;「園西」負陰抱陽,宜耕宜游。俯瞰古村全貌就能發現,「園東」與「園西」相擁的格局,就是陰陽雙魚互抱的太極圖。

「園東世第」,不僅是先祖的夙願,也昭示生民世代榮昌,進而可謂古村持續弘揚農耕文明的見證。

規整的「園東世第」四字,見於村落主巷子的前門,該門由三塊大長方體青石砌就。雕刻連同精緻的大石門,歷經滄桑已成文物,與題字願景相得益彰,默默增添了古村文脈。

村前村後石碑有對聯曰:「空眼塘中龍盤虎踞,楊梅山上氣聚風藏」;「屏山助展遠大前景,鑒田引讀天下文章」。可見,村落格局肌理早已融入周邊自然環境,選址與修造所求正是:善假於物,天人合一。

徽派莊園,古韻悠且濃

全村現有建築富含徽派建築韻味,其中11座為清末同期規劃建制。清末時老村定型,唐亨春大人建村居功至偉。全村依緩坡建成,坐北朝南,古屋分三列鋪成,中有2米寬的長巷兩條,走進磨光的青石巷子,彷彿進了古城之巷。

最古老的一棟建於清朝光緒之前,健在長老未曾記得準確年份,另外10棟老屋在清末落成,雖飽經風霜,但格局依舊。老屋也見雕龍畫鳳,但更重實用。整體設計而成的排水、採光、防盜、避風系統,相得益彰。大堂屋,大天井,高堂屋,是每棟房屋標配。

6.6米高的大堂,50餘平方米的會客廳,「唯勤儉」的村民從不覺得奢華。條石門檻配厚板大門,大廳連天井,正房配廂房,每棟大同小異,並以瓦棚連接。雨天串門走戶無須打傘,各家大門一關,周村一統。格式化的建構,常令外村人走錯門。

每棟相連相通,卸下木間隔,將其覆蓋天井地面,上下三屋棟廳堂即成一體,可擺五六十桌。舊時辦喜事,鄉紳畢至,少長咸集,門庭若市。

1947年2月,村中長老亨春年滿70周歲。壽宴那天,刻有「仁者必壽」四個金色大字的木製匾牌,高懸唐家祠堂,引來眾賓客稱奇。此乃廣西省省長黃旭初所題。村里長者憶此盛況而自豪。此可印證「園東世第」之人丁興旺。

2017年秋,中國第五批傳統村落調查啟動。時任零陵區副區長的姚如男,作為駐村扶貧領導深入調查,終於發現毛坪里村落獨特的美,並推薦毛坪里村落申報「中國第五批傳統村落」。諸多有識村民遂積极參与,並重新審視生於斯長於斯的古村。

在申報中,零陵區政府鑒於初步發現的歷史文化價值,於2017年10月中旬將毛坪里村古建築群列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目前,傳統村落申報材料已順利層報市省相關職能部門。

村南圓形小山可做觀景台,村貌總是讓外人入眼難忘:水。田環繞,池塘如鏡,古樹相擁,藍天飲煙下粉牆黛瓦,景如水墨……

耕讀繼世,儒家人文脈絡清晰可見

17句唐氏家訓,可正言行。「誠孝悌,睦宗族,慎祭祀,宜儉讀,尊師長,訓子弟,守忠厚,和鄰里,戒嫖賭,戒輕女,恤孤寡,唯勤儉,避祖諱,戒爭訟,戒亂酒,勉知足,追遠祖。

這些融通儒家思想「三字經」,多數村民未必傳誦,但是言行志趣常有契合。「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村民並不以此為傲,可示人的是,近100年無離婚與違法犯罪記錄。

解放前,農耕果腹尚難,全村少見學子。上世紀30年代,唐氏家族逐漸殷實,遂重書香熏陶,且不分新學舊學。村中驕子唐瑤(1923-2013),從東安濂溪高中畢業後繼續求學,於1945年考中廣西桂林師範學院,1949年如期卒業。

建國伊始,唐老先投入廣西剿匪戰役,50年代後期積極支邊,出任江永縣中學校長。唐老有多次從政陞官機會,然樂以教育為業,提攜後人無數,可謂桃李滿瀟湘。

1950春,零陵專署幹部培訓學校面向湖南招收有文化基礎的青年,高中肄業生唐太銀和唐亦儒、舊學儒生唐蘭亭一同考入,經培訓三月後都分配到公安局系統履職。多名青年才俊同年進入要害機關奉公,當時傳為佳話。

高大英俊的儒生唐蘭亭(1931-2011),因階級鬥爭擴大化被遣返回村,生怕連累他人,50歲時依然獨身。租住的巷尾8平方米木房,半邊伙房半邊床。「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孔子稱讚的安貧樂道,常在蘭亭君氣度里。繁忙生產之餘以吟詩寫詩為樂,村民見其搖頭晃腦而側目。改革開放後,發家致富正當時,蘭亭君仍不重利,多次在報刊上發表古體詩詞,還出版了《唐蘭亭詩詞選》等文學作品。蘭亭君口頭禪不外乎「請」、「謝謝」和「勞駕」。口惠實亦至,方圓幾十里幾乎難尋不受惠於蘭亭君的村民。紅白喜事中,蘭亭君或撰寫字體剛勁的對聯,或任禮賓先生拉長嗓音呼喊「飲茗啊」,或兼任樂隊鑼手通宵達旦。村民公認,蘭亭君力行唐氏家訓,乃鄉村最後的儒生。伴隨居功至偉的改革開放腳步,全村耕讀文化獲得新生,「宜儉讀,尊師長,訓子弟,守忠厚」之家訓結出新果。

全村38戶100餘人,有大學畢業生10人,取得碩士或博士學位的3人,尤其是不缺工商農藝教學政法等行業人才,還有膽識兼備的弄潮兒,他們起早貪黑辦企業、立公司、抓經營,多人成為藏富於家的老闆或經理,諸多拼搏故事正在續寫。

▍撰稿 唐 文(毛坪里村人)

▍圖片編輯 楊海軍(毛坪里村人)

▍2018年元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