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鬆功!人人都需要放鬆下自己!收藏分享!

放鬆功!人人都需要放鬆下自己!收藏分享!

放鬆

放鬆功是近代人在繼承古人靜坐意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組操作相似、功效接近的放鬆類功法總稱。其功理來源於中醫理論,功法側重精神內守,意導氣行。

臨床上常用的放鬆功法主要有鬆通功、三線放鬆功、振顫放鬆功和拍打放鬆功等。其中鬆通功與三線放鬆功是在意念的主動調節下,配合呼吸,使身體放鬆的靜功功法。振顫放鬆功與拍打放鬆功是通過振顫、抖動或拍打的方式,使全身放鬆的動功功法。

一、操作技術

(一)鬆通功

鬆通功是在意念的主動調節下,配合呼吸,從頭到腳對全身逐段進行放鬆的一種功法。本功法側重調心操作,習練時每節重複操作3~5次,完整練習一遍鬆通功的時間應該不少於10分鐘。

第一節 全身放鬆

1.調身:全身放鬆,站、坐、卧、行均可。

(1)站式,自然站立,以舒適為度;兩腳平行,與肩同寬,雙膝微曲,膝蓋不超出足尖,腰部伸展,上身正直,含胸拔背,頭頸部正直。輕閉雙目,口微閉。兩臂自然下垂,松肩垂肘,雙手自然放於體側。(見圖1)

(2)坐式,坐在方凳或硬椅上,只坐凳或硬椅的前1/3,凳或椅子的高度與小腿長度相當,膝關節呈90°角,大腿與上身呈90°角。雙腳分開,與肩同寬。上身正直,頭頸部正直。輕閉雙目,口微閉。兩臂自然下垂,松肩垂肘,雙手掌心向下,自然放於大腿上。(見圖2)

(3)卧式,仰卧位或側卧位均可。仰卧位,平躺在床上,面朝上,頭正直,口眼輕閉,四肢自然伸展,兩腿可根據個人習慣自然分開或併攏,腳尖自然分向外側,兩臂自然向下伸展,雙手掌心向內,放於體側。(見圖3);側卧位,側卧於床,左側卧、右側卧皆可,一般以右側卧為多,頭略向胸部收,雙目輕合,兩腿疊放,膝部自然彎曲,上方的腿彎曲度數較大,上方的手心向下,放於髖部,下方手臂屈肘,手心向上,放在耳邊。(見圖4)

(4)行式,以緩慢自然的步伐行走。兩臂自然擺動,軀幹姿勢同站式。

2.調息

(1)自然呼吸或腹式呼吸。

(2)呼氣時默念「松」。

(3)將粗亂呼吸逐步調整到平穩、緩慢、細長、均勻的呼吸狀態。

3.調心

(1)意想身體從上到下,按序進行分段放鬆。放鬆的順序:頭頸肩上臂肘關節前臂腕關節手胸背腰腹髖關節大腿膝關節小腿踝關節腳。

(2)意念每移到一處,默念「松」字,並意想該部位像海綿一樣鬆開變大,並藉助意想「松」的動力向外擴散。每部位連續操作3次。

(3)細細體會「松」、「變大」的感覺。

(4)意念從頭到腳為一次完整的放鬆過程,需重複3~5次。

4.操作提示

(1)習練者一般可以選取較易放鬆的仰卧或平坐式。等習練熟練後,再根據練功場地、身體狀況、個人喜好選擇站、坐、卧、行中的任意一種姿勢進行練功。

第二節 意守丹田

1.調身:本節功法站、坐、卧、行皆可。

(1)站式:基本姿勢與上一節相同,但手的位置移至丹田。男子左手在內,女子右手在內,雙手輕輕按于丹田。(見圖5)

(2)坐式:基本姿勢與上一節相同,但手的位置移至丹田。男子左手在內,女子右手在內,雙手輕輕按于丹田。(見圖6)

(3)仰卧:基本姿勢與上一節相同,但手的位置移至丹田。男子左手在內,女子右手在內,雙手輕輕按于丹田。(見圖7)

(4)側卧。右側卧位時,左手輕輕放於下丹田上。(見圖8)。左側卧位時,右手輕輕放於下丹田上。

2.調息

(1)可採用自然呼吸或腹式呼吸。

3.調心

(1)目內視、意內想、耳內收。

(2)意守肚臍、內視肚臍、耳聽肚臍。

(3)意守下丹田、內視下丹田、耳聽下丹田。

(4)意守兩腎間的命門穴、內視命門穴、耳聽命門穴。

4.操作提示

(1)肚臍、下丹田、命門穴可以依次意守,也可任選其中一個來意守。

(2)調息從自然呼吸開始,逐步過渡到腹式呼吸。

(3)呼吸以長呼短吸為宜。

第三節 玉液還丹

1.調身

(1)姿勢同前,待口中津液增多後,將津液分三次吞咽。

(2)兩手相搓如火,做乾洗面,梳頭。

(3)緩慢轉動頸部,放鬆肩部,活動腰部。

(4)收功。

2.調息

(1)咽唾液前吸氣。

(2)咽唾液時屏氣。

(3)咽唾液後呼氣。

3.調心

(1)意想隨著呼氣將口中唾液引至下丹田。

(2)意守下丹田。

4.操作提示

(1)意守下丹田時,自然引內氣匯聚於下丹田。

(2)意守下丹田時,不可刻意追求,意念要「輕輕的」,做到「似守非守」。

(二)三線放鬆功

三線放鬆法是將身體劃分成側面、前面、後面三條線,每條線九個放鬆部位和一個止息點,練功時沿此三條線路自上而下依次進行放鬆的方法。此法比較適合於初習氣功、意念難以集中者,是放鬆功的基本方法之一。

1.調身

與「鬆通法」第一節相同。詳見「鬆通功」第一節。

2.調息

(1)吸氣時意守一個部位。

(2)呼氣時默念「松」。

(3)吸氣時再意守下一個部位,呼氣時默念「松」。如此循環。

3.調心時

(1)從頭部開始,意念沿著線路一個部位接一個部位按順序向下移動,注意默念「松」。

(2)完成整條線路的放鬆後,在止息點輕輕意守1~2分鐘,然後移至下一條線路依次進行放鬆。

三條線路分別是:

第一條線,頭部兩側頸部兩側兩肩兩上臂兩肘兩前臂兩腕兩手十個手指。止息點是中沖穴。

第二條線,面部頸前胸部腹部兩大腿前兩膝兩小腿兩腳十個腳趾。止息點是隱白穴。

第三條線,後腦部後頸背部腰部大腿後兩膝窩小腿後兩足跟兩腳底。止息點是湧泉穴。

(3)三條線上的所有部位全部放鬆完畢後,輕輕地意守第四個止息點——下丹田3~4分鐘。

4.操作提示

(1)按順序完成三線各部位的方松與意守,作為一個循環。每次鍛煉可練1個循環,也可練2~3個循環。

(2)調息可以從自然呼吸開始,逐步過渡到腹式呼吸。

(3)呼吸以長呼短吸為宜。

(三)振顫放鬆功

振顫放鬆法是通過振顫、抖動使全身放鬆的一種功法。

1.調身

(1)自然站立,以舒適為度。兩腳平行,與肩同寬,雙膝微曲,膝蓋不超出足尖,腰部伸展,上身正直,含胸拔背,頭頸部正直。輕閉雙目,口微閉。

(2)全身振顫、抖動,重點在兩手腕、兩腳踝及腳跟,每分鐘振顫頻率約130~160次。

(3)全身振顫、抖動後,靜立3~6分鐘。(見圖9)

2.調息

自然呼吸。

3.調心

(1)體會身體在顫動、抖動過程中逐漸放鬆的感覺。

(2)意想全身如網狀通透,將體內病氣、濁氣向下隨著抖動而排出。

4.操作提示

(1)顫動、抖動時身體要放鬆,各關節似有彈性,有節奏,不可僵硬。

(2)呼吸以吸短呼長為宜。

(3)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調整震顫時間。

(四)拍打放鬆功

拍打放鬆法是採用拍打的方式,由外而內,引導放鬆的一種功法。

1.調身

(1)採用站式或坐式,從頭到腳依次分段進行有節律的拍打放鬆。

(2)拍打路線:頭部頸部兩肩兩肘關節兩手背兩手指頭胸腹背腰兩髖兩大腿兩膝兩腳背兩腳趾。(以站式拍打右側為例,見圖10~圖23,坐式與站式基本相同,拍打左側與拍打右側方法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2.調息

(1)自然呼吸。

3.調心

(1)體會被拍打部位的逐漸放鬆。

(2)意想體內的病氣、濁氣在拍打過程中向下移動到肢體末端,進而排出體外。

4.操作提示

(1)手腕放鬆,拍打時要保持節奏。

(2)拍打的力量要適中,不可過重。

二、辨證施功

放鬆功用於養生保健、疾病的康復,以「松」、「靜」為原則,可以根據個人需要,選擇放鬆功法中的任意一種。習練時可整套練習,也可以重點習練鬆通功中的一、兩節;或三線放鬆功的一、兩條線路;或重點放鬆身體的某個部位。每日可練2次,每次15~20分鐘,3個月為1個療程。

1.鬆通功

具有調理氣機、培補元氣的作用,可用於頭痛目赤、急躁易怒、腹痛泄瀉、夜卧不寧等氣機不調的癥狀,也可用於頭暈耳鳴、少氣懶言、腰膝酸軟等氣血不足的癥狀。

高血壓、慢性肝炎、失眠多夢、神志不寧、月經不調,遺精滑瀉等疾病,凡見上述癥狀者可參照使用。

2.三線放鬆功

高血壓、青光眼、慢性疲勞綜合征、失眠健忘、兩足痿軟、腰痛等疾病。凡見上述癥狀者可參照使用。

3.震顫放鬆法

具有疏通經絡、益氣行血的作用,可用於肢倦身重、不寐、腹脹腹滿、心煩胸悶、骨節煩痛等經絡不通、氣血不和的癥狀。

慢性疲勞綜合征、腰肌勞損、慢性腰背肌筋膜炎、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症、退行性腰肌柱炎、頸椎病、超重、腦供血不足等疾病,凡見上述癥狀者可參照使用。

4.拍打放鬆法

具有疏通經絡、理氣活血的作用。可用於脅痛不適、脘腹脹滿、肩背煩痛、腰酸背痛等經絡不通、氣血失調的癥狀。

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頸椎病、腰椎病、膝關節炎等疾病。凡見上述癥狀者可參照使用。

三、病證舉例

1.眩暈(高血壓)

(1)平肝理氣,拍打放鬆功10遍,每天早晨和睡前各做一次。

(2)滋水涵木,鬆通功或三線放鬆的站式10遍,每天早晨和睡前各做一次。

2.不寐(失眠)

(1)清心除煩,震顫放鬆功10遍,每天早晨和睡前各做一次。

(2)交通心腎,鬆通功或三線放鬆功的坐式或卧式10遍,每天早晨和睡前各做一次。

圖暫缺。感謝關注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仙 的精彩文章:

真氣運行法技術總結全攻略!收藏分享!

TAG:醫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