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宛若童話世界的秋日德國(四)

宛若童話世界的秋日德國(四)

(接上篇)

八、慕尼黑

我們到達慕尼黑市的時候恰逢慕尼黑啤酒節開幕,慕尼黑啤酒節又稱「十月節」,起源於1810年10月12日,因在這個節日期間主要的飲料是啤酒,所以人們習慣性地稱其為啤酒節。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國的慕尼黑舉行,持續兩周,到十月的第一個星期天為止,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

每年啤酒節的第一個周日,來自全德國各個州的人們穿上富有特色的民族服裝,演奏音樂,浩浩蕩蕩的穿過慕尼黑的市中心,最後來到啤酒節的現場。人們把自己打扮成古代衣著考究的貴族公爵,身披綾羅綢緞的王妃貴婦,駕著鮮花裝扮的古典馬車,也有不少人很樸實的穿著農民過節穿的衣服。參加的人從老到少,有家庭婦女,中學生,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有。扮演的人物也是豐富多彩,有阿爾卑斯山下的牧童,萊茵河畔的磨房主,到科隆教堂的修女,北德普魯士的老翁。

女子多穿連衣裙,男子多穿皮短褲,極具巴伐利亞特色。

借用妹夫拍攝的照片,看看今年啤酒節盛況。

一隊戴綠帽子的人是某個球隊的支持者

寶馬大廈

寶馬總部大廈及寶馬博物館位於寶馬全球總部慕尼黑寶馬品牌體驗中心,是寶馬品牌體驗中心的核心組成部分。博物館總面積5000平方米,為「碗形」造型設計,它的旁邊就是寶馬「四缸大樓」總部。寶馬博物館的展廳設計為環繞式的空間,按照不同年代和時期,展示出歷年來所產的各類寶馬汽車、寶馬摩托車、輕騎和一些特殊用途的車輛樣品,並運用現代聲、光、電、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及圖片音像資料,提升產品展示的藝術空間,全面演繹了寶馬汽車公司的成長與發展史。

安聯球場

慕尼黑安聯球場(Allianz Arena)以它精巧的結構壯麗的外觀,成為慕尼黑以至於德國的榮耀。安聯體育場被選作2006年德國世界盃開幕式賽場。這座可以容納75000人的球場在2005年5月30日和31日正式啟用,為拜仁慕尼黑球隊獨有。它不同尋常的表面由2874個菱形膜結構構成,膜結構具有自清潔,防火、防水以及隔熱性能,裡邊永遠保持350帕斯卡的大氣壓。每個膜結構都可以在夜間被照成紅藍白三色,分別對應於拜仁、1860以及德國國家隊的隊服顏色。原來我們水立方膜結構的鼻祖在這裡。

慕尼黑還有許多值得參觀的建築、花園,因行程所限未能到達。

九、柏林

柏林連續的成為以下國家的首都:普魯士王國(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國(1871年-1918年)、魏瑪共和國(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20世紀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三大自治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城市被分割:東柏林成為了東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實上成為了西德在東德的一塊飛地,被柏林牆圍住。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該市重新獲得了全德國首都的地位,駐有147個外國大使館。

柏林無論是從文化、政治、傳媒還是科學上講都稱的上是世界級城市。柏林扮演了一個歐洲大陸上航空與鐵路交通樞紐的角色,同時它也是全球焦點城市之一,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現代精神的年輕人和藝術家而聞名。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是威廉二世繼位後為紀念威廉一世修建的,中間是一個大鐘塔,四面是四個小尖塔,其中主鐘樓高113米,當時是柏林的最高建築。在二戰中1943年11月22日晚的空襲中被炸毀,其殘骸被保存下來,20世紀60年代初在老教堂旁邊建造了一座現代風格的彩色玻璃鐘樓和一座八角形教堂,與老教堂殘骸形成強烈的對比,使這座紀念教堂更加突兀地聳立在繁華的街市上。如今它作為歷史最深處的戰爭記憶,矗立在德國柏林最繁華的商業區。

二戰中,盟軍轟炸機向柏林投下無數炸彈,作為政治軍事目標的柏林,沒有一個建築因為屬於歷史文化遺產之列而得以倖免。1941年11月22日晚,威廉皇帝紀念教堂被撒下的炸彈擊中,地地道道的滅頂之災,高聳的教堂尖頂被削掉,象缺了嘴的破瓶口一樣仰著,地面教堂大廳部分整個被掀了頂,還塌了大半拉,以至於原本高113m的塔只剩下68米。而教堂外的時鐘至今還停留在被炸時的時刻,警示著後人。

1957年曾經說要拆除殘骸,不過公眾反對,最後殘缺的建築被保留下來了。旁邊的現代建築是1961年建的新教堂,現代風格和廢墟的強烈對比,時刻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戰爭的殘酷。

德國總統府

不知是盧森堡還是荷蘭有要人來訪,一早總統府禮賓就在反覆練習升國旗。要在我國肯定是練習好了才見人,他們隨便看、隨便拍。其實也就我們兩三人在看。

總理府前廣場

勃蘭登堡門

在勃蘭登堡門、菩提樹下大街對面,巧遇要人來訪,也是全程封路,摩托車護衛,警車開道,社會車倆一律靠邊停,天上直升機轟鳴,地面警燈閃耀。

六月十七日大街,東起博蘭登堡門,西至勝利紀念柱,道路兩旁是茂密的森林。算是柏林的長安街吧。

六月十七日大街

摩托車護衛隊開道

見識一次德式戒嚴。

社會車輛一律靠右停路邊。

勃蘭登堡門,背後是菩提樹下大街,右側是法國和匈牙利大使館,左側是美國大使館。再左側一大片黃金地段是德國政府建立的歐洲遇害猶太人紀念碑。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德國人民為二戰期間受害的猶太人,在柏林市的黃金位置修建大面積的紀念碑林,充分表達了:懺悔過去,記住歷史,以史為鑒,維護和平的意願。

柏林牆公園

殘存的二戰後東西德國分裂隔離的柏林牆。

柏林牆紀念館

查理檢查站

勝利紀念柱

勝利紀念柱是德國柏林的一座著名紀念性建築,1864年為慶祝普魯士在普丹戰爭中獲勝而興建,在普奧戰爭(1866年)和普法戰爭 (1870–71)中戰勝奧地利和法國後,增加了維多利亞青銅雕像。勝利紀念柱原本坐落於德意志帝國議會(今德國國會大廈)對面的國王廣場(今共和廣場上,1938年到1939年由於希特勒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的需要拓寬夏洛滕堡路(今天的六月十七大街),並將勝利紀念柱移至今天的位置 。

聯邦總理府

白色的現代建築是德國總理府。

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古建新修。著名的國會縱火案發生地。1933年2月27日晚上,建於1884~1894年的德國柏林國會大廈突然間燃起了雄雄火焰,燒毀大廈包括圓形穹頂的部分建築。國會縱火案是德國納粹黨策劃的焚燒柏林國會大廈,藉以打擊德國共產黨和其他反對納粹主義與法西斯主義力量的陰謀事件。希特勒通過此次事件成功解散德國共產黨。

共和廣場,白色三角屋頂是世界文化之家。

在網站或現場預約,可免費參觀國會大廈內部、上樓頂平台展望柏林全景。我們提前在家預約,網站顯示因施工維修,暫停參觀。到現場發現可以約當天內部底層參觀。進去參觀的過程中突然發現工作人員撤掉隔離帶,開放上樓參觀,於是我們就先期上到玻璃穹頂和天台,於是才有高處俯拍攝的照片。

柏林電視塔

電視塔和海神噴泉。

聖母教堂及海神噴泉

柏林市政廳

流經柏林市區的施普雷河在保羅洛貝之家旁。

博物館

柏林大教堂

十、法蘭克福、斯圖加特、紐倫堡

本次德國之行由法蘭克福進出境,共四次進出法蘭克福,但並未參觀。一次進出斯圖加特並在中央車站的遊客中心候車一個多小時,免費wifi很好用。路過紐倫堡,但沒停留,此處略去。還逛了三處大奧萊,雙立人的鍋具便宜的不是一點點。

遊覽宛若童話般的德國之秋,過去已經整整四年,如今回看仍然驚艷,特意理出與友共享。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int月餅盒子 的精彩文章:

TAG:Mint月餅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