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通新能源「任督二脈」 中國西部清潔能源基地漸具雛形

打通新能源「任督二脈」 中國西部清潔能源基地漸具雛形

中新社西寧1月27日電 (記者 張添福)依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荒漠化土地資源,地處中國西北的青海省,從光伏原材料生產到能源消納,逐漸打通新能源全產業鏈「任督二脈」,中國西部的清潔能源基地已漸具雛形。

資料圖 光熱發電項目。 中新社記者 孫睿 攝

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吳海昆日前表示,過去5年,青海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建成了中國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太陽能發電量居中國第一,新能源裝機近1000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八成之多。

「(新能源)拉動了上游製造產業的快速發展,青海在世界能源大變革中走到了前列。」吳海昆表示,未來,還將乘勢而上發展新能源產業。

電子級多晶硅是生產高效及超高效太陽能電池的原材料,在青海西寧的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已建成並投產了世界首條完整的48對棒加壓還原爐多晶硅生產線。

「現在,我們的電子級多晶硅年產規模1.5萬噸,處在中國第三,世界第七的生產規模。」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宗冰告訴中新社記者。

「但產能規模並不能代表技術水平,以純度、能耗等指標來看,我們已能用低能耗來生產高純度電子級多晶硅。」宗冰表示,該公司電子級多晶硅生產技術水平已屬國際領先。

根據青海省促進光伏產業實施意見,該省提出優化發電布局,完善產業鏈條,建中國重要的光伏製造業基地和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

如今,在青海荒漠地帶的海南、海西地區,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正在崛起。青海省能源局數據指,到「十三五」末,青海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60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710萬千瓦,該省將著力建設中國國家清潔能源基地。

但與此同時,系統調峰能力有限、外送通道不暢等因素,電力供大於求,使得新能源消納成為困擾業界的重大問題。

吳海昆介紹,青海已啟動了至河南省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可行性研究,未來或將成為世界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工程,同時,首次實現連續7天全清潔能源供電,刷新世界電網全清潔能源運行的記錄。

此外,青海還建成了中國首座百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實證基地。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原理事長石定寰認為,該基地可對太陽能光伏電站上百種不同技術組合作出實際考證,以找到更優化的組合配置。

吳海昆說,2017年,青海新能源外送電量達14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消納比重居中國首位。

「未來,我們還要進一步提高多晶硅的純度,這可是在過去提都不敢提的目標。對此,我們很有信心。」宗冰說,還要繼續降低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即便現在已經很低,但還不夠,要追求光伏平價上(電)網的大目標,這可能會導致光伏市場指數式增長」。(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美新澤西16歲華裔女孩失蹤 遺體已被警方找到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