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眼界 無人駕駛

眼界 無人駕駛

這是「校園乾貨日記」的第79篇原創

等你知道得多了,你自然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校園乾貨日記

哈嘍,大家好,又到了每周一的眼界時間啦,這是與你共成長的第14篇眼界。

在這篇文章發出去之前,我還在跟微笑討論,眼界到底要不要堅持寫下去?既然我們公眾號名字叫校園乾貨日記,為什麼要分享眼界和認知乾貨這類東西?

最後我和微笑得出了一致的決定——堅持更。因為大學這一年多,我和微笑最大的成長,其實不在於平時的那些小感悟,而在於我們眼界和認知的提升,這才是我們在大學裡最大的收穫。

很多人覺得迷茫,不知道未來要做些什麼,其實就是眼界和認知不夠,等你知道的多了,你自然會慢慢知道自己要什麼。

接下來的眼界,我們打算出一系列主題,包括小米帝國、新零售、5G、命運共同體、比特幣、一帶一路等等。只有識得大勢,我們才能在未來做到順勢而為。

好了,收,我們開始今天的眼界。

你做過最懊喪的事情是什麼?在電影院時代到來前盤下了一家影碟店,在手機時代到來前屯了一批BP機,在數碼相機時代到來前咬牙買下一部昂貴的傳統相機……

自從信息技術開始推動社會以指數級速度發展以後,讓我們懊喪的事情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今天,我們可能又站在了這個關鍵節點上,無人駕駛馬上就要來了,我們還應該去買一輛傳統的汽車嗎?

無人駕駛即將駛來

去年12月2號我國深圳,推出全球首個無人駕駛商業化公交線路試運行。測試結果顯示,系統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已經符合公交試運行的要求。阿爾法巴行駛途中,駕駛員不需要操作油門、剎車、方向盤,公交車可以自己按照既定路線行進、停站。

緊接著,北京市發布了規範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指導文件,這意味著無人駕駛車將可以合法上路(測試)了。無人駕駛的到來似乎有點讓人們猝不及防,連最近兩年all in AI的百度也不禁表態「未來到來的速度比我們預期的快多了」

在去年的互聯網大會上,廠長表示,汽車業界對無人駕駛車的量產時間表在2021年,但百度希望將這個時間點提前至2018年。李彥宏透露,百度目前正在和金龍汽車合作,計劃生產一款無人駕駛的小型巴士,預計在2018年7月份實現小規模量產,這台車沒有方向盤、沒有駕駛位,是一個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除了金龍小巴之外,在2019年還會與江淮生產基於Apollo的自動駕駛汽車,與北汽在生產基於Apollo的L3自動駕駛汽車,2020年與奇瑞共同推出無人車」。

「無駕駛技術」為21世紀交通智能化的標誌,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駕駛方式。根據預測,無人駕駛汽車約在2021-2022實現商用,此外據波士頓諮詢公司預計,到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的銷量將達1200萬輛,到205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40萬億元百度、谷歌、騰訊、特斯拉、英特爾、英偉達等國內外巨頭企業紛紛投入重金研發相關技術。

如今,無人駕駛的賽道進入群雄逐「路」、合縱連橫的戰國時代。未來是否會誕生一方霸主,還是保持割據狀態,留給參賽者揣度徘徊的時間並不多。

2021年實現量產的目標

更多是一種願望

2021年是無人駕駛技術交「成績單」的關鍵一年,多家公司紛紛把無人駕駛車輛量產目標實現定在了這一年。

最早的是百度,在2015年年底宣布了這一目標。到了2016年,寶馬、沃爾沃、福特也在不同場合公布了2021年的量產節點目標,谷歌則把面向消費者量產的目標定在了2020年。

不過,2017年,福特研發及高級工程副主席Ken Washington表示,將無人駕駛汽車正式推廣到個體消費者群體當中至少在未來10年還是無法實現的,只是計劃2021年為網約車提供服務。

那麼2021年會有一批成熟的L4級別無人駕駛汽車上市嗎?吳甘沙表示,這個不好說「其實我問了很多人,為什麼是2021年?他們說,我們2016年開始做,五年計劃,到2021年(該有一些成績)。」

可見,這個目標更多代表一種願望,但並不是一個基於證據、嚴謹邏輯推理的科學預測。可以帶來的好處是,整個產業能夠達成共識,有助於形成資源、資本、人才大力投入,促進這一預言自我實現。「大量投入肯定會加速技術本身產值和商業化。」

目前無人駕駛安全性尚未突破

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吳甘沙:另外我覺得在我們整個系統的可靠性這一塊,我們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打磨

我舉個例子,現在谷歌代表著非常先進的水平,它是每自動駕駛5000英里,才需要一次人的干預,但是它也不能說它已經是非常安全了。因為美國的人類駕駛員165000英里才出一次普通的事故,9000萬英里才出一次致命的事故,與這比還有差距。特斯拉出現了一起車禍,它開了1.3億英里以後出現了一個人命的車禍。我們是不是可以下結論說比人安全了?

不行,因為數據量太小了,第二天再死一個人的話,就變成1.3億除以2,6500萬英里了。真正要達到足夠的所謂的概率上面的置信度,說自動駕駛比人開得安全的,蘭德公司得出一個結論,需要100億英里,100億英里什麼概念?谷歌做了八九年,它開了300萬英里,差好幾個數量級,所以這一塊是整個產業現在很難突破的一點。

無人駕駛還不是「老司機」

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我們認為老司機開的車是非常的安全、可靠、可以信任的。其實今天,我們的無人駕駛的目的,就是要超過老司機的駕駛水平,可以讓你坐上來之後,非常放心地坐在上邊。一個老司機為什麼能成為老司機?我們經常會說十年老司機,因為他有十年的駕齡,他其實是在路上積累了十年的駕駛經驗。

未來無人駕駛要面臨什麼?是我們要把這些大量的這種駕駛數據、各方面、車的行駛數據,要能夠在雲端去形成這樣一個數據的訓練、存儲,這樣我們的人工智慧才能基於這些數據去訓練超越老司機的能力。所以我覺得作為雲廠商來講,我們更多的是要把這些能力,幫助到我們的無人駕駛廠商,幫助到我們的車廠,去在雲端解決積累老司機經驗的能力,讓我們這樣的技術可以突破。

中國式機會

雖然,中國在傳統汽車工業處於跟隨位置,但是吳甘沙認為,在無人駕駛領域,中國有可能彎道超車

從市場端看,中國是最大的市場,無論是汽車製造、銷售,還是出行領域。從汽車的四化——電動車化、共享出行化、智能化、網聯化方面來看,中國都有後發優勢。比如中國的電動車製造生產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以滴滴出行為代表的共享出行世界領先,這也為智能化和網聯化帶來機會。特別是智能駕駛跟共享化結合後,傳統國外汽車的品牌優勢將不再,因為用戶打車的時候不會在意汽車品牌

從技術端看,中國在智能化和網聯化的基礎並不薄弱。無論人工智慧、大數據,包括4G、5G,無線通訊等並不落後。從智能駕駛角度,雖然中國起步稍微晚一點,但是,加速度非常快。「目前谷歌毫無疑問領先,但是,我相信這個差距可以在三五年之內被彌補。」

鄧恩汽車公司總裁邁克·鄧恩:在加利福尼亞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那裡集中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人,包括很多中國的公司,發展世界級的技術。我們把加利福尼亞視為全球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中心。首先在法律法規上要有一個突破,至少要允許無人駕駛上路。中國可以通過設立一些規則,推動事情迅速發展。比方說明天深圳到廣州高速公路,是一條無人駕駛車的高速公路,明天就可以實現,在美國就沒辦法這樣做了。

結語

請大家想一個問題,無人駕駛到來以後,這個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提示一下,比如駕校,比如酒駕。

以上圖片來自混沌大學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GIF

截圖微信掃一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春秋向國向城考證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