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晴天霹靂!地球被認為是!

晴天霹靂!地球被認為是!

根據新的科學數據,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地球是一個混合行星。

科學家們說,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巨大影響正在推動地球進入一種「雜交」狀態,然後我們的世界最終轉變成一個全新的行星類。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們一直想像著先進的外星文明的存在,甚至根據他們的居民所能想像到的能量的多少來對他們進行分類。

根據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謝夫所描述的一項計劃,外星人世界——假設在自然界——最終被分為三種類型。

一種類型的文明有能力操縱它的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這是我們文明的一個遙遠的目標)和一種2型所有的能量在它的恆星/行星系統。

一個超級先進的3型文明將使用它整個星系的能量。

卡爾達舍夫的規模已經成為了一種對宇宙中其他地方可能的文明進行分類的黃金標準,以及它們是如何隨著時間而變得先進的。

但那不是我們現在所寫的。

一個由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設計了一個基於「非平衡熱力學」的世界進化階段的新分類系統——一個行星的能量流不同步,因為生命的存在可能導致。

這些類別不同於想像中的行星,它們沒有任何大氣層,也沒有任何與「以機構為主導的生物圈」或甚至是「技術領域」的外星世界,揭示了一個非常先進的「能源密集型技術物種」的成就。

這篇題為《地球是一種混合行星:人類世在進化的天體生物學背景下》的新研究論文於2017年9月在《人類世》雜誌上發表。

羅徹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亞當·弗蘭克(Adam Frank)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說,這項新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即在被公認為人類世時代的行星尺度上,對可持續性進行思考。

專家在研究中寫道:「我們的前提是,地球進入人類世代表了從天體生物學角度來說,可能是一個可預測的行星轉變。」

「我們從太陽系和系外行星研究的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

「在我們看來,人類世的開始可以被看作是行星雜交的開始——從一個行星系統到另一個行星系統的過渡階段。」

科學家們在這項新研究中所寫的分類方案,是基於「不同的行星過程——非生物、生物和技術——產生的自由能的大小。,能在系統內完成工作的能量。

科學家們提出了四個不同的課程:

? I類代表沒有大氣層的行星,如水星和地球的衛星。

?II類行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含有溫室氣體,但沒有當前的生命,如火星和金星等行星的現狀。

?III類行星被認為是擁有一個可能很薄的生物圈,並且至少有一些生物活性的痕迹,但對「影響行星的驅動和改變整個地球的進化狀態」來說太少了。「科學家們還沒有發現太陽系中存在這樣的例子,但是早期的地球可能是這樣一個世界——甚至可能是早期火星,如果生命存在於遙遠的過去。」

?IV類行星有一個非常厚的生物圈,靠光合作用維持,生命已經開始強烈地影響能量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遙望星空遙遙相望 的精彩文章:

TAG:遙望星空遙遙相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