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曲言雜談】:古籍中的人生智慧

【曲言雜談】:古籍中的人生智慧

原標題:【曲言雜談】:古籍中的人生智慧


中華古籍浩如煙海,潮汐起落,稍一彎腰探手,就會拾到珠唾貝藏。雪夜讀史,如踏浪取貝,每到關節處,常常為祖宗的智慧和自己的無知擊案而嘆。現在就將自己拾到的珠貝羅列一二,希望讀者和我一樣有所收穫。


一、


《北史》載,姚家媳婦楊氏,是宦官符承祖的姨媽,日子過得十分拮据。當符承祖受文明太后寵愛而位居顯貴時,他的親友們紛紛前來獻媚投靠,獲得一些好處,唯獨楊氏不這樣做。她常常對自己的姐姐說:「姊雖有一時之榮,不若妹有無憂之樂。」姐姐看她穿著破衣爛衫,實在過意不去,常派人送些衣物給她,但每次都被拒絕。符承祖派車接姨媽到京城享幾天清福,楊氏堅決不上車,來人硬把她抬上車,她哭著大喊:「你們這是要殺我呀。」因此,符家內外都把楊氏稱為「痴姨」。後來符承祖倒台,朝廷把他兩個姨媽也抓去治罪,執法者一看楊氏穿得如此破爛寒酸,都不信她貪贓枉法,就把她當庭釋放了。


趨炎附勢是最常見的世態人情,找後台蔭庇是許多人的生存之道,但這是小聰明不是大智慧,所以《荀子》說「君子求利也略,其遠害也早」「。寧取一時寂寞,勿取萬古凄涼,「痴姨」不痴。


二、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有一天帶領文武百官外出打獵,讓侍中古弼在京留守。太武帝玩到興頭上,傳旨讓古弼趕緊從軍隊中挑選一批好馬送過去,供打獵的騎士換乘,這樣收穫會更多。古弼接旨後,命令挑選最差的馬匹送給太武帝。太武帝一見,破口大罵:「這個尖腦袋的奴才,竟敢如此戲弄我,回去非砍了他的腦袋不可。」古弼腦袋長得很尖,稱他尖腦袋奴才是很大的侮辱。消息傳回京城,古弼的下屬們嚇壞了,古弼卻坦然地說:「選劣馬給皇帝,他最多玩得不盡興,罪過不大。現在邊境很不安寧,外族隨時可能入侵,如果我們放鬆警惕,使皇帝丟失江山,那罪過就大了。如果因此而獲罪,那就由我一人承擔。」太武帝聽說後,感嘆地說:「我能有這樣的大臣,真是幸運呀。」因此重賞了古弼。


有些人把媚上欺下作為生存之道,據說還很有市場。其實只要為上者不是極少數傻瓜笨蛋,都不可能真正尊重只會搖尾乞憐見風使舵的小人,而更願意尋找那些「明察成敗,早防而救之」的智者。



三、


秦國和楚國關係惡化後,楚國左尹郤惡逃到了秦國,說了很多楚國的壞話,秦王聽了很高興,想任命他為秦國大夫。陳軫嫉妒郤惡的才能,就對秦王說:「我家鄉有個離婚的婦女又嫁了個丈夫,整天在後夫面前說前夫的壞話,還一派洋洋自得的樣子。後來後夫也不喜歡她,她又嫁給了城南的一個外地人,又像從前一樣說第二任丈夫的壞話。這個外地人把她說的話告訴了第二任丈夫,第二任丈夫笑笑說,她當初就是這麼說第一任丈夫的。」秦王聽了陳軫的話,就決定不任用郤惡。

讀到這裡你一定在心裡鄙視郤惡,你錯了,其實郤惡有大才,他講楚國的壞話完全是實情。後來郤惡從秦國逃到韓國,幫助韓國取得了中興的局面。小人不是都痴愚呆傻,他們講的話往往表面聽起來非常在理,這就使許多人在「真理」的蒙蔽下落入陷阱。


四、


三個四川人都在集市上賣葯。其中一個專門賣好葯,按葯的質量定價,不多要錢也不少要錢。另一個不論好葯壞葯都賣,至於價格高低,完全迎合顧客的想法,顧客說好就多要點錢,顧客說不好就少要點錢。第三個從不賣好葯,顧客多買就少要點錢,顧客說加點就加一點,從不計較,於是人人都喜歡買他家的葯,他一年多就發了大財。第二個也不錯,賣了三年葯也發財了。最可憐的是那個只賣好葯的人,藥鋪每天門可羅雀,家裡吃了上頓沒下頓。


講這個故事的是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聽了這個故事我驚出了一身冷汗,因為如果是我,也會買第三個商人的劣葯的。擴大開來,我們一生交往,大都喜歡這第三類人,認為這樣的人豪爽仗義,大都討厭第一類人,而稱之曰「情商低」。真朋友難交,是因為他們都被你擋在門外。


五、

唐朝宰相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他在去為弟弟送行時說:「我沒有多大的才能,但機緣巧合做了宰相。你現在又被任命為州牧,咱們兄弟倆運氣好得過分了,這必然會引起大家的嫉恨,你怎麼保證自己不招來殺身之禍呢?」他弟弟連忙跪下說:「從今以後別人向我臉上吐唾沫,我什麼都不說,自己把臉擦乾,用這種精神來勉勵自己,大概會免除哥哥的憂慮吧?」婁師德說:「這正是我擔心的。那些向你吐唾沫的人,往往內心很生氣,你揩掉唾沫,說明你內心厭惡,對方會更加惱怒。你為什麼不是面帶微笑坦然接受呢?」


婁師德兄弟當然是做了一個比喻,我想他們是在說明:逆境雖然難處,但人處逆境詩非常警覺因而相對安全。反之,人居順境志得意滿卻往往放鬆警惕並招人嫉恨,因而危機四伏,「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



六、

袁紹官渡之戰敗北後倉惶逃過黃河,圖書、車仗、金銀財寶全都丟棄了。曹操大軍沒有追上袁紹,倒是繳獲了大批輜重。曹操獲勝後,將繳獲的所有金銀財寶絲綢布匹分給了官兵,卻獨獨留下了一捆書信,這些都是部下暗中與袁紹勾結的信件。左右大臣不了解曹操的想法,都建議根據信件提供的線索,將勾結袁紹的官員殺掉。曹操說:「當初袁紹兵強馬壯的時候,連我都不能自保,何況別人呢?」他命令士兵將這些信件燒掉,而且誰也不準再提這件事。


很多身居權位的人喜歡探聽別人是否議論自己,知道後就想方設法報復。一些普通人也高度敏感,一聽到有人嘀咕自己就義憤填膺,這些都是沒有智慧的做法。冷靜地想想,誰人背後不說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禍莫禍於多心,倒是心胸狹隘、睚眥必報的人常常激起無端的禍患。


七、


晉武帝司馬炎和侍御史胡威談論自己一生的經歷時,感嘆胡威的父親在任荊州刺史時非常清正,問胡威說:「你與你父親比,誰更清正呢?」胡威說:「我不如父親。」晉武帝很吃驚,問:「你父親哪些地方勝過你?」胡威說:「我父親生怕別人知道他清正,我卻生怕別人不知道我清正,這就是我遠不及父親的地方。」


這個故事在識人和識己上也非常適用。如果你施恩於人時刻想獲得回報,那你不要把自己歸於善良之輩,你不過是人生舞台上的生意人,所謂「做善而求自高勝人,則做善還同作惡」。如果別人在你面前表現慷慨,在給你一些小利時不斷盤算利弊得失,那他就是巴結或籠絡你為他所用,因此要提高警惕。


八、


《宋史》載,李昉任中書令的時候,很多人找到他希望被提拔。對那些才能不錯,可以任用的人,他總是正言厲色堅決拒絕,不久之後卻又提拔他。對那些才能平庸不值得提拔的人,他總是和顏悅色加以安慰鼓勵。李昉的子弟們不理解,李昉解釋說:「提拔賢能,這是公事,我要是答應他們的請求,就是交換私人感情了,我之所以嚴詞拒絕,是為了讓他們感謝國家而不是感謝我。對那些不能提拔的,我和顏悅色安慰,是為了不加深矛盾,也為了讓他們不失掉信心,安心工作。」


從古到今能堅持原則的人,往往總是缺乏那麼一點溫情,而善於處世的人,又往往不能堅持原則,甚至於以權謀利。像李昉這樣既堅持原則又善解人意的人真是難得。賢也哉,李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島城市信報 的精彩文章:

TAG:青島城市信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