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趙州從諗:讓千萬生靈從我的身上踏過 走向智慧的彼岸

趙州從諗:讓千萬生靈從我的身上踏過 走向智慧的彼岸

黃復彩

我從江南南泉山回來,所以我要說說趙州,說說一千多年前的智者趙州從諗和尚。

我去江南時,正是陽春三月。

江南三月的風是輕的,空氣是這樣醉人,江南的雨迷漓而纏綿,江南的山,江南的水,都似乎籠罩在一種輕紗般忽即忽離的雨霧之中。

山路上除了我,只有鳥兒的啁啾一路伴著。四野一片靜寂,懵懂中忽然就想,這四周的一切,與一千多年前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我知道,一千多年前,也是在這條山道上,也是這樣細雨迷茫的日子裡,沙彌從諗正像我一樣悠悠地走著,甚至也像我一樣,尋找南泉山,尋找南泉普願禪師。

走過一條山沖,眼前是大片待耕的農田,牛歌在山野間回蕩著,渾厚而質樸,有老者穿著蓑衣,戴著斗笠,牽著水牛,一步一步向這邊走來。

從諗想,這老頭兒日子過得不錯呢,種田、讀書、牧牛、悟禪。從諗知道那老頭兒是誰了。

於是,他迎上前去,合掌問著:「對面就是南泉普願禪師嗎?」

普願和牛都站住了,普願說:「孩子,你從哪裡來?」普願記得,當年他拜見他的老師馬祖道一時,道一也是這樣問他。

「從河北瑞像院來。」

「好啊。」普願用唱歌般的聲音說,「看到什麼瑞像了嗎?」

「瑞像不曾見過,眼前倒是見到一尊真佛。」

「真會說話。」南泉打量著這個少年沙彌說,「乖巧兒子,卻不一定是真佛子。」

「是不是真佛子,外相上也看不出。」

「拜過師嗎?」

「從來不曾見師,也就無從拜師。」

「今日如何?」

「陽春三月,拜見老和尚。」從諗說著,撲地在那濕漉漉的田埂上跪下。

於是,普願把牛繩交到從諗的手中,一老一少,再加上牛,一同走進了南泉禪院。

天晴了,西邊的落日把三者的影子映在如鏡般的水田裡。

普願與從諗就這樣歷史性地會見了。

直到很多年後,趙州離開了南泉山,當南泉寺兩堂僧人為搶奪一隻貓兒而發生爭鬥,普願不得不斬殺了那貓時,剛烈的北方老漢忽然發出一聲嘆息:哎,要是趙州在這裡,這貓還會喪命嗎?

僧人們知道,普願是有些想念那位不凡的弟子從諗了。從諗,是普願千年一遇的弟子,也是他不可多得的心心相應的朋友。

有人說從諗在南泉山只是短暫地逗留,但也有人認為從諗在南泉山住了很久很久,這實在不是什麼問題。

我只知道,趙州從諗來南泉山是要聽普願傳道的,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是孔夫子的話,從諗何嘗不也如此?

但在很長的時間裡,普願一次也沒有給他講道,少年從諗似乎有些不耐煩了,有一天,他終於問道:「要知道,我是來向您學道的,究竟什麼是道,你為什麼一直不肯向我說呢?」

「冤殺我了,我每天都在向你講道。」

「可我感覺每天都在平平常中過去了。」

「平常心就是道。」

不管趙州在南泉山住了四十年還是一個月,但一句「平常心是道」,就足以讓他終身受用。他還需要住很久嗎?

從諗天生就是一個喜歡遊盪的人,四海為家,閑雲野鶴。現在,他要去拜見另一位偉大的禪師。

他渡過江水,來到江淮之間的桐城投子山。在山路上,他遇到一個提著油壺,下山賣油的老翁。

趙州說,對面可是大同禪師?那老頭似乎從從諗不屑的眼神中看到了什麼,說:茶鹽錢請乞一個。

從諗早就不蓄錢物,他無法為眼前的老人獻上一文茶鹽錢,他只得獨自來到大同的禪室靜靜地坐下,等待又一次歷史性會見。

過了一會兒,大同回來了。從諗說,早就仰慕投子大同,想不到卻是一個賣油翁。

大同說,你只知賣油翁,卻不識投子大同。

從諗猛省,是啊,為什麼我只看到他是一個賣油翁,卻不知道一個賣油翁與一個平常而樸實的禪師並不矛盾。禪師也要生活,再偉大的人,也要在商品的交換中維持肉體的生命。

於是他想起他的老師南泉普願的話:「平常心是道。」始才念及那老頭兒的好。

直到八十歲那一年,從諗結束了他長年的飄泊,來到一處地方,從諗覺得,這地方應該是他最後的驛站,他決定住下來。

這地方就是河北省的趙州觀音院。

趙州以著名的趙州橋而聞名於世,現在,從諗來了,從諗以他特有的禪法化導人,於是,人們便稱他為趙州從諗。

有一天,一個尼姑前來拜訪,尼姑問道:「達摩西來,究竟說了什麼?」

趙州在尼姑的臂上掐了一下,尼姑紅著臉說,想不到你還有這個啊?

趙州說:「明明是你有這個。你既有血有肉,生活的真諦,何不自己去細細體察?達摩西來,與你何干?

偏偏總是有人要問同一個問題,這回趙州不再掐人了,索性回答說:「庭前柏樹子。」

一位被長期的苦思冥想弄得有些神魂顛倒的僧人問:「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是誰。」

趙州問他:「吃粥了么?」

「吃過了。」

「那麼洗缽子去吧!」

過了一會兒,那僧人又來了,趙州又問:「洗過缽了嗎?」

「洗過了。」

「刷桶子去吧。」

生活是實實在在的,人也應該在實實在在的勞作中來認識自我。趙州就是這樣闡釋他老師那句「平常心是道」的。

後來,趙州的方式又變成了。

一個新來的僧人前來問法,趙州問:「來過此地嗎?」

回答說來過。

趙州說:「吃茶去吧。」

又來了一個僧人,趙州還是這樣問他。

這一次的回答是「第一次來。」

趙州又說:「吃茶去吧。」

寺院的院主看不懂了,院主問道:「為什麼曾來過的讓他吃茶去,新來的也讓他吃茶去呢?」

趙州大喚一聲:「院主!」

院主應聲而答。

趙州說:「吃茶去!」

院主一下子就明白了。

茶,能降心火,安心神,不管是新來的,還是後到的,抑或是懵懂的院主,凡一切被人世的煩惱弄得焦燥不安的靈魂,唯有在一杯清茶的品嘗中,才能復歸於健康與寧靜。

那麼,就請統統吃茶去吧。

試問,趙州的茶就那麼好吃嗎?

否也。

須知趙州的茶須用寺後的古潭寒泉沖飲。

有人問他:「古潭寒泉味如何?」

回答說:「很苦。」

「用什麼法子讓其變得甘甜呢?」

「死法。」

原來趙州茶並不好喝,「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不經「大死一番」的功夫,又哪能沖泡成一杯智慧的熱茶?

趙州是一個和尚,又是一個誨人不倦的老師。他一生的努力,就是要讓苦難眾生從愚痴的苦海中跳脫出來,認識生活中的智慧,智慧地生活。

有人問他:「和尚您圓寂後大概不會下地獄了吧。」

趙州說:「老僧我第一個下地獄。」

來人奇怪了,說:「像您這樣的高僧,還會下地獄嗎?」

趙州說:「如果我不下地獄,又如何將你從地獄裡度出來?」

趙州的晚年,性格更趨平和,一次一個外地人來到趙州,見面就說:「久聞趙州之名,來了後才知道,不過是座小木橋。」

趙州說:「你只看到此趙州,卻沒有看到彼趙州。」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趙州呢?」

是啊,真正的趙州和尚又是怎樣的呢?

「渡驢渡馬。」趙州說,「我願是座趙州橋,一輩子渡驢渡馬,讓千萬生靈從我的身體上踏過去,踏上智慧的彼岸。」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