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最該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最該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最該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最該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2018.1.27).mp312:35來自氫心理打開今日頭條,體驗完整音頻內容


一個讀者一直期待讓我寫一篇關於子女教育的文章,我遲遲沒有動筆,今天好好談談教育。


前幾天一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在家長圈裡熱傳。

內容是一位在企業當高管的媽媽,月薪三萬出頭,女兒在廣州某外語學院附屬名校讀五年級,家裡大頭支出由老公搞定,最近卻連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

這位高管媽媽算了一筆賬:

女兒去一趟美國遊學,10天2萬元;女兒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鋼琴班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

據說市面上最常見的是14天美國遊學團,價格在3.5萬左右。


我昨天特意參加了一項網上投票,主題是「小學生天價遊學有沒有需要」,有3萬多人參加投票,我把投票結果公示一下,9.91%的人認為需要,79.49%的人認為不需要,10.6%的人保持中立。

也就是絕大部分人認為沒有必要花那麼多的費用,把孩子們送到國外遊學。很多只是商家的噱頭。

一對月收入不高的父母說:夫妻倆月薪四五千,就因為看到朋友圈裡孩子的同學去遊學,覺得這樣能讓孩子增長見識。於是去年暑假,讓孩子去遊學,一趟不到10天,花了將近2萬元。何止超出月薪,家裡存款都動用了。


面對這個結果我特別想問一下父母,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的錢非得把一個小學生送到國外遊學。得到的大部分的答案是,讓孩子們長見識,擁有國際化思維,不能輸在起跑線。

但結果是:長了一點兒見識,短期遊學根本沒有什麼大作用,孩子們出去玩兒一玩兒拍拍照,購物又回來,既然是這樣的一個結果,那為什麼很多父母還要砸鍋賣鐵,讓孩子們去遊學呢?

問題處在父母的教育觀念。

第一,這些父母的教育來自於盲目的攀比心,比如別的家孩子遊學,咱家孩子也去,這種羊群效應,導致父母根本沒有思考遊學值得不值得。

第二、父母急功近利望子成龍的心,總是想著自己的孩子一夜之間成了總統,神童。所以總是想著拿錢來解決一切問題,當你把教育寄托在錢來解決問題的時候,那麼這個孩子不是一個生命,而是一個機器。


中國最該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如果父母的認知上不去,思維局限化,短視化,怎麼可能教育好孩子。

我們家族很多親戚都是教育工作者,有一天我問親戚了一個問題,現在的孩子好管嗎?他說非常難管,比如很多孩子家裡條件好,父母只顧著掙錢,不重視家庭教育。

學生在課堂上玩兒手機,老師看了把手機沒收了,這個時候學生會說,如果不把手機還給我,我就要跳樓。你說老師給還是不給,出了問題,誰都付不起責任。

很多父母總是覺得只要有錢就解決了問題,把對孩子的教育都寄托在學校里,一個班上六七十個學生,老師根本管不了這麼多學生,而父母又根本不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你說怎麼管?

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重點。


相比於父母大出血讓孩子遊學,這幾個方面的教育比遊學更重要。

第一、父母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的愛。

之前我認識一個賣衣服的小姑娘,白天她當導購,晚上去夜店當服務員,經常給我八卦,說有些富二代的姑娘喜歡去陪酒,而且特別喜歡去夜店喝酒,我問為什麼,她說父母都有錢,但是從來不管她,她缺愛,到裡面找愛去了。


聽她這麼一說我就想到了《歡樂頌》的曲筱綃。曲家發生變故,曲筱綃最後說出了她的童年凄慘的故事。

一個人呆在家裡大房子里,父母都不陪伴,孤孤單單一個人,每天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看到爸爸媽媽一眼,寧願不要那麼多錢,只是希望父母對自己笑笑,陪著自己。

對於一個孩子的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父母溫暖的陪伴比什麼都重要,讓孩子感受到愛,在一個有溫暖家庭成長的孩子,才能夠有一個健全的性格。


第二、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獨立思想

首先說說遊學這件事兒,記得有這麼一句話「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不過是一個郵差。「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對於一個小學生連獨立的思想都沒有,至於讓父母大出血送到美國遊學長見識嗎?

一個人的見識是停留在他的學識的基礎上,如果沒有獨立的思想認知,哪怕把孩子送到火星上,頂多也只是知道火星上的石頭跟地球上石頭有什麼區別。


所以,對於一個小學生,相比於巨資遊學,不如培養他多讀聖賢的好書,培養他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能力比花錢到國外拍幾張照片回來炫耀一番更有價值。

我身邊一對父母超級喜歡看書,孩子在父母的熏陶下暑假看完了《美國史》、《歐洲史》、《羅馬史詩》,《上下五千年》,一個假期下來孩子的思想甩出了其他孩子的一大截,你難道就能說這個孩子通過一本《美國史》就沒有長到見識嗎?

只有讀萬卷書,才不是一個行萬里路的郵差。


第三點、獨立的生活能力

今年年初一個移民到加拿大的朋友帶她兒子回國,她兒子今年7歲,回來我看了她的兒子非常詫異,我們一起吃飯的時候孩子從來不挑食,在中國我知道很多爺爺奶奶或者父母,追在孩子屁股後面求吃飯。

她兒子自己的行李從來都是自己收拾,然後用小書包背著,襪子都是自己洗,我問朋友是不是對小孩子太苛刻了,她說小孩子必須要有獨立生活能力,我不能跟著他一輩子,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做。如果養懶了,以後只能啃老了。

晚上她住在她的同學家,她同學的小孩兒也7歲,完全是天壤之別,在家就是小霸王,父母爺爺奶奶圍著轉,還得爺爺奶奶喂飯吃。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評論,說孩子連襪子都不會洗,還出國遊學,先把洗襪子學會了再說。哈哈,這個網友確實寫得有些風趣,但所言不無道理。教育不能捨本逐末。


第四點、正確的消費觀

為什麼我說消費觀,我的一個同學上大學的時候一個月生活費4000多,只要缺錢直接找父母要,有求必應。最後培養她花錢大手大腳,不會理財的陋習。

後來大學還沒有畢業,她父親的公司出了問題,主要是他父親給人做擔保貸款,後來欠款人跑路了,所有的債務她父親擔著,所以父親沒有辦法保證她的生活質量。

出來工作的時候,最開始一個月2000多塊錢,她已經養成了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每個月嚴重缺錢,日子過不下去。

這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需求是有求必應,沒有給孩子培養成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念,最後害了孩子。消費觀念決定了孩子未來生存的質量,一個不會理財的人,以後的生活是一團遭。

這幾種能力的培養,才是父母最需要花心思花精力,也是最能影響孩子以後到底走多遠的關鍵因素。

如果急功近利拿錢來代替父母的教育,那是機器,真正的教育是需要愛的陪伴和用心澆灌!!!

主播:蕊心 編輯:森學長

來源:涔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氫心理 的精彩文章:

短暫一生,且行且珍惜

TAG:氫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