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順轉剖」:不太完美,但很值得

「順轉剖」:不太完美,但很值得

在公司的母嬰室里,「背奶同盟」的小夥伴每每聽我說起自己是順產剖生下孩子的時候,都會用理解而同情眼神看著我,握著我的手臂想要給點「治癒」的力量,同時感嘆一句「那不是遭罪兩次了,早知道的話直接手術不就好了」。

我從沒有認為「順轉剖」是受罪,反而那個等待「順」的過程是個很有儀式感的事。而且自主啟動產程的寶寶也經歷了一部分第一產程,絕對沒有一點「白受罪」。

整個孕期,我和我先生都在為順產做準備。

每天晚上,我先生都陪我出門散步,牽著我的手,讓我安全地以每秒兩步的速度健步如飛;每天晚上,他都陪我去採購第二天的主食黑麥麵包;每天睡前,他都要和寶寶說悄悄話,告訴他爸爸媽媽愛他,要記得在約定的日子發動。有時候他還念一下科普文章,歷史故事,美其名曰,胎教,我就全當是他們父子的靈魂溝通了。

(爸爸帶未出生的寶寶去壩上呼吸新鮮空氣)

剛進入圍產期沒多久,突然有天凌晨,強烈的宮縮就來了,間隔時間大概是半小時一次,深呼吸能很好減痛。我興奮地幾乎要跳起來,但還是自己一個人感受了一個晚上,沒有驚動任何人。第二天早上,先生得知我宮縮持續了一整晚,興奮地說老婆加油,可能再堅持一兩天就生了。可是,這樣的宮縮,一直持續了一周,都是一小時到半小時一次。給我們上孕產課的Kama老師說這是假宮縮,讓身體做好分娩準備的過程。於是我們又耐著性子,繼續每天的散步、呼吸練習,這一等又是一星期。

實在不敢想,我竟然在劇烈的假宮縮攻擊下等待了將近兩周,期間難免疼得不耐煩了有點意志薄弱,若不是我先生一直冷靜的鼓勵我引導我,大概我就躺在家裡不肯挪動一下了。那時候突然發現,陪我待產的過程已經讓他成為了一個父親。

在預產期的前4天,我們終於等來了寶寶的發動。那是晚餐後的照常散步活動,我突然感到了非比尋常的宮縮---它來的時候我沒法說話只能專心呼吸,它走之後沒多久又來了,就像潮汐拍岸的感覺,一個接一個的浪頭接連劈過來把我打得暈頭轉向。後來我們慢慢走回家,沖涼,收拾東西,又在家休息了幾個小時,最後差不多快天亮的時候,我終於還是支持不住,要去醫院了。

進產房後的第一次內檢,醫生告訴我骨盆畸形。我心中頓時萬馬奔騰,沒想到會在這個時候得知這樣的事情。也終於明白為什麼之前總會想像自己跪著生孩子---那或許就是寶寶給我的信號!

(廣州最好的公立醫院,產房長這個樣子)

在這個分娩故事的尾聲,我並沒有化身女鬥士擊退不利條件。宮口快速打開帶來的疼痛讓我只能專心呼吸,連不由自主往外冒的眼淚都注意不到。也許是我不太正常的骨盆讓寶寶也著急了,胎心開始大幅度波動。主任給我綁上了胎監儀,觀察了將近一小時,我自己是看不到監測屏的,直到一堆人跑著過來拆了儀器就推著我往手術室跑,我才知道那一小時的胎心波動全部不在正常範圍內。上硬膜外麻醉之前主任又內檢了一次,已經開到四指,然而抽查胎心依然過低,他很糾結的讓麻醉師給我打針。本來是可以開個溫馨產房叫我先生進來陪產的了,我遺憾的想。

寶寶被醫生扯出來的時候,哭吼的十分響亮,被助產士打包好之後,他就安安靜靜的這裡看看那裡看看。雖然和我期待的自然分娩差距很大,但我的小颶風好歹也是經歷過第一產程的娃啊。我們住到愛嬰區沒多久他就喝上了人生第一口母乳,我也把他的襁褓解開將他摟在懷裡。

生完孩子之後,我由於是剖宮產而不能隨意挪動,寶寶也處在不吃就睡的狀態下。我實在是悶得慌,又見同房間的順產辣媽們行走如風好生羨慕。不禁覺得自己沒有實現自然分娩是不是很失敗。

我堅持孕期運動,嚴格控制飲食和體重,積極練習呼吸和減痛方法,最終沒有試產成功算是失敗嗎?

我不斷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一開始確實覺得難以接受,有一種努力都白費了的無力感。但慢慢的我想明白了,順產和剖宮產不是檢驗分娩是否成功的標準,在現實條件里,對母嬰最好的方式就是最好的分娩方式。而且恰當的孕期運動,健康的膳食,是對媽媽和孩子都好的,並不是單純為了順產做準備的。在孕產課上學習的呼吸和搖擺減痛方法對頻密而強烈的假宮縮也挺管用的。最重要的是,試產!有過試產和直接按計划進行的手術是截然不同的。

(我有孕期高血糖的問題,所以基本都吃上圖所示的食材。小娃娃添加輔食後,也秉承了這一特點)

試產有什麼好處?

我覺得試產的意義在於,等待孩子自己發動,而不是靠一劑催產素。分娩是一個「瓜熟蒂落」的自然過程,孩子做好準備便會啟動產程。而且規律宮縮的過程,同樣會使寶寶胸廓受壓與擴展,有利於他們肺部活動及出生後的氣體交換。所謂順產對孩子好,並不單純是指出來的通道(第二產程)提供了全部有利條件,應當還包括了規律宮縮的第一產程階段。

如果不得不剖宮產,我怎樣才能儘可能多的給予孩子溫柔呢?

分娩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努力,寶寶的努力更重要。我希望這是一件我和寶寶一起完成的大事。有耐心的等待,也是成為母親,我該學會的第一件要事。所以不論結果是哪種方式,我都要等他,等他做好到訪這世界的準備,等他啟動產程。手術刀割開的是媽媽的皮肉,割不開的是母子的連接。雖然「三早」不能在孩子出來後馬上進行,但是還是可以儘可能的早。

墨菲定律並非指的是那些變壞的事情必會發生,而是指那些能夠發生的就會發生。

轉剖的原因很多時候是我們控制不了的,但我們可以等待寶寶啟動產程,一家人一起經歷第一產程,也可以儘可能早的肌膚接觸、哺乳,這些過程是將我們連接在一起的儀式。

時隔一年,如今小娃娃已經一歲了。他各個階段的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發育都是按書上的時間表來的,每天哇啦哇啦唱歌話癆一樣說著不停,快樂得像個小猴子。並沒有傳聞中剖宮產寶寶的統感失調、接觸敏感、安全感缺失之類的明顯反應,畢竟除去出生時的經歷,出生後的感覺刺激運動練習也很重要嘛。

這世上很多因素是我們把控不了的,將可以左右的部分把握好就是最大的努力了。「順轉剖」也是這樣,不完美,但值得把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小娜走那小路上 的精彩文章:

TAG:路小娜走那小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