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中的大轉折系列三:蘇德戰場

二戰中的大轉折系列三:蘇德戰場

1941年6月22日拂曉,德國背信棄義,單方面撕毀《蘇德不侵犯條約》,動用190個師、3500輛坦克、5000多架飛機,在從波羅地海到黑海的1800公里長的戰線上,向蘇聯大舉進攻。,這場戰爭改變了歷史的進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個戰場的戰況進行比較的話,那麼在東歐的戰局對戰爭有著決定性作用。德軍將大部分的精銳部隊放在了那個戰場上,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蘇德戰場。在戰爭初期德軍幾乎橫掃蘇聯軍隊的情況下,究竟是那幾場戰役逆天改命了呢?

(1)列寧格勒戰役,又稱為列寧格勒保衛戰,封鎖列寧格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為攻佔列寧格勒(現在稱為聖彼得堡)而實施的軍事行動,圍攻從1941年9月9日開始至1943年1月18日,一條狹窄的通往城市的陸上通道被建立為止,而圍攻全面結束於1944年1月27日。列寧格勒圍城戰是近代歷史上主要城市時間最長、破壞性最強,和死亡人數第二多的包圍戰。

為期872天的圍城戰破壞了公共設施、食水、能源及糧食供應,導致列寧格勒地區空前的大饑荒,造成最多150萬人死亡,1,400,000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離,其中很多在撤離時死於轟炸及饑荒。列寧格勒其中一個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圍城戰的遇難者。在列寧格勒,經濟上的破壞及人命損失超過了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廣島市原子彈爆炸或長崎市原子彈爆炸的。列寧格勒圍城戰被列入世界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役,一些歷史學家更稱圍城行動為種族滅絕,是納粹德國滅絕蘇聯人民的戰爭的一部份。

列寧格勒保衛戰於1944年8月10日勝利結束,對蘇德戰場的戰爭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次戰役牽制了德軍重兵和芬蘭的全部軍隊。戰役結束後,蘇軍的大量兵力得以騰出來轉用於其他戰略方向。

(2)莫斯科保衛戰又稱莫斯科戰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的一系列重要戰略性戰事的總稱。戰事開始於1941年10月一直持續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衛戰包括蘇軍粉碎向莫斯科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各突擊集團而實施的一系列防禦戰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進攻戰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此次戰役最終以蘇聯紅軍的勝利而告終。

德國在莫斯科會戰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戰略性失敗!納粹德國企圖快速征服蘇聯的計劃破產,莫斯科保衛戰勝利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其遭到無法彌補的物質損失。

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的失敗,標誌著希特勒閃電戰的徹底破產。這是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次大失敗。蘇聯紅軍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蘇聯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信心。

(3)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對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進行的戰役,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更以雙方無視軍事與平民分別而造成的傷亡著稱。

斯大林格勒會戰是法西斯德國遭遇的戰略範圍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從世界範圍看,斯大林格勒會戰與同時期發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及阿拉曼戰役一起,構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戰爭大轉折的標誌性事件

(4)庫爾斯克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坦克會戰;是歐洲東線戰場中,德軍與蘇聯紅軍出動了5000輛坦克在庫爾斯克爆發的一場會戰。德國方共投入了250萬名士兵和6045輛坦克,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2000架,也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單日空戰。

庫爾斯克會戰也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企圖重奪戰略主動權,但由於蘇軍事先已得知德軍要進攻的情報並已做好建立三道防禦線的充分準備和駐守數量極為龐大的兵力兵器,德軍進攻步調緩慢且付出傷亡慘重,最後因為在1943年7月12日盟軍登陸義大利西西里島,不得不抽調兵力防衛義大利而被迫中止堡壘計劃的進攻。

這次會戰消滅了希特勒在政治上、軍事上寄於厚望的德軍主要集團,而當完成了這一任務後,蘇軍戰線中的弧形也消失了,形成了一道新的、更堅挺的戰線。

庫爾斯克戰役是蘇德戰爭的分水嶺,戰役之前德軍還有一定程度上的部分戰略主動權,能夠自主選擇發動進攻戰役和進攻方向;戰役之後,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採取全面戰略防禦。蘇聯紅軍從這裡開始了收復國土的大規模的全面進攻。庫爾斯克會戰同時也被視為蘇德戰爭的又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轉折點。

(5)柏林會戰(1945年4月16日~5月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的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蘇軍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部隊,另配屬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當面之敵為德軍 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裝甲師。共80萬人,700門火炮和迫擊炮,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42架作戰飛機。戰役於1945年4月16日發起,先後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線。25日對柏林形成包圍。蘇軍在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經激烈巷戰,於 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區,29日蘇軍開始強攻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1945年衛戍司令H.魏德林將軍率部投降。1945年5月2日柏林會戰結束。

1945年5月9日德軍統帥部代表W.凱特爾元帥在柏林簽署向蘇軍和盟國遠征軍無條件投降書。整個戰役,蘇軍共殲滅德軍48萬人,繳獲火炮6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400餘輛、飛機500架。這次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德軍最高統帥部在柏林附近大量消耗蘇軍有生力量將戰爭拖延下去的圖謀,標誌著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和歐洲戰事的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鯤鵬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利劍近衛軍

TAG:鯤鵬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