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請別讓「別人家的孩子」,傷了自家孩子!
「潑冷水」式教育,最傷人。
「才考98分,怎麼沒考100?」
「才得100分,隔壁小姐姐得了雙百!」
……
在家庭教育中,總有一些家長喜歡用「潑冷水」的方式教育孩子。這種缺乏肯定、賞識的家庭教育,帶給孩子的影響可不僅僅是親子關係的變差,還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創傷。
■易形成醜小鴨綜合症
年齡尚小的孩子還沒有形成「自我」的概念,他們還不懂得區分哪些是事實,哪些是大人為了教化而發出的影射或玩笑成分,這時候的孩子主要是根據別人,尤其是孩子心目中崇拜的老師或父母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如果家長、老師的「權威性」評價大多是負面的,孩子對此又深信不疑,孩子就會逐漸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形成醜小鴨綜合征,不知不覺中就會按「壞孩子」的標準行事,長此以往,就可能變成真正的「壞孩子」了。
■習得錯誤的人際交往模式
如果孩子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下,他們會誤認為「潑冷水」式的人際交往模式是親密關係的象徵,如果他們在人際交往中也應用這種模式,那麼,很多人都會把人際關係搞砸。
如果他們自然而然地把這種交流模式帶入到成年以後的家庭生活中,那麼,這種扭曲的家庭教育方法就可能會一代代沿襲。
■壓制天性和想像力
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每個孩子也都各有天性和不同,如果家長給孩子設定不必要的許多條條框框,不僅會讓他們束手束腳,而且會在刻板的循規蹈矩中逐漸磨滅孩子的靈性。
■缺乏自信,退縮迴避
家長不斷地打擊和否定,會讓孩子形成「退縮型人格」,即孩子在高壓下往往迴避問題,迴避現實,不敢與人正常交流,孩子會認為自己做什麼都做不好,自己怎麼做都是錯,逐漸變得不敢擔當。遇到困難時,就會把責任推到周圍人身上,遇到挑戰時,第一個想法就是躲到家長後面,缺乏應對困難的勇氣。
■失去對家的眷戀
孩子長期處於被否定和自我否定的壓力下,還可能形成「攻擊型人格」,即孩子在受到「語言暴力」之後,性格變得暴躁、易怒,內心充滿敵對、叛逆,親子關係也會隨之越來越緊張,孩子不再認同家長的教育,也急於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困擾,表現為與父母的對抗,對親子溝通的拒絕。
改變「潑冷水」式教育,家長首先需要樹立信心。
很多家長習慣對別人進行貶低,從而表達自我對「決定權」和「統治地位」的渴望,而這種渴望往往正是因為對自己缺乏信心。
中國家長有一個習慣:「讓孩子幫助自己完成自己兒時的夢想」,一旦孩子的主觀願望與家長的期望不一致時,家長多半會產生挫折感,從而對孩子「潑冷水」。
很多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在和一個叫做「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家長習慣於發現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並與自己家孩子的缺點對比,而自己孩子的優點往往會被忽視。只有家長認識到了這些,孩子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地自由成長。
康康君互動:你小時候有沒有被家長「潑冷水」?可以回復到評論區哦!
編輯:鄭新穎
大牌專家問診、貼心健康提醒,盡在健康時報客戶端。移步App Store和各大安卓市場下載,藍色圖標才是官方出品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