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愚蠢的軍隊不能戰勝敵人
在謀劃如何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中,毛澤東重視從歷史人物中汲取智慧。在先秦那些大仁大智的歷史人物中,毛澤東特別重視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孫子。
毛澤東一生對孔子既有繼承也有批判,抗日戰爭時期尤為突出地闡發了孔子的好學精神、中庸思想和孟子的哲學智慧。
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
打敗日本侵略者需要人民武裝力量的壯大和人民武裝隊伍素質的提高。毛澤東認為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所以,當時延安創辦了抗日軍事政治大學、陝北公學等多所學校,掀起了學習運動。
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的報告中提出了學習的任務,其中有句名言:「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毛澤東大力提倡的「這種態度」,就是孔子的學習態度。1938年8月22日,毛澤東在中央黨校講演時說:「從前有個好教員孔夫子,他慢慢地來,弄清了學生脾氣,使學生都喜歡,然後好好地教他們,所謂『循循善誘』。他又學而不厭,隨時當學生。如果你們有人會學得厭,就不如他了。孔夫子還有一件事,當先生不打盹睡,所謂誨人不倦。你們出去無論做什麼工作,也要不打盹睡,如果倦了,要用鑽股法刺一下。」1939年5月20日,毛澤東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講話時說:「大家都要努力學習,不可落後,不可躲懶睡覺。從前孔子的學生宰予,他在白天睡覺,孔子罵他『朽木不可雕也』,對於我們隊伍中躲懶的人,也可以這樣講一講,但是對學習有成績的,就要獎賞,有賞有罰,賞罰嚴明。」
肯定孔子中庸思想的積極因素
中庸是孔子的道德觀,也是孔子的方法論,包含著「過猶不及」「和而不同」「使民以時」「臨事而懼」「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等內容。
毛澤東肯定孔子中庸思想的積極因素。他指出:「『過猶不及』是兩條戰線鬥爭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一切哲學,一切思想,一切日常生活,都要作兩條戰線鬥爭,去肯定事物與概念的相對安定的質。」
他認為中庸思想「確如伯達所說是孔子的一大發現,一大功績,是哲學的重要範疇,值得很好地解釋一番。」毛澤東指出:「統一戰線一方面講親愛、講團結,另一方面又要鬥爭。那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你們在學校,一個人自身也有統一與鬥爭,自己犯了錯誤,不是要鬥爭嗎?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也是說統一里有鬥爭。」「統一里有鬥爭,天下萬物皆然。如果有人認為只有團結而沒有鬥爭,那他就還沒有學通馬克思主義。」
中庸思想重視平衡。在延安財政經濟困難中,毛澤東運用《禮記·.大學篇》生財有大道的觀點指出:「食之者眾,生之者寡,用之者疾,為之者舒,是要垮台的」,呼籲全黨重視財政經濟工作,重視開源節流。這裡強調了「食之」與「生之」、「用之」與「為之」的平衡。
從孟子那裡汲取智慧
抗日鬥爭中,毛澤東從孟子那裡汲取了不少智慧。下面講幾個小故事。
孟子認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強調「養浩然之氣」。毛澤東闡明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失道寡助;中國人民進行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得道多助。我們要發揚浩然之氣,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他在著名的《論持久戰》中指出:「由於中國戰爭的進步性、正義性而產生出來的國際廣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總起來說,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在其是一個大國家,在其國際形勢之多助。這些都是中國的特點。」在抗戰一周年時,毛澤東出席延安各界舉行的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及死難同胞大會,在大雨中為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奠基,在哀樂聲中為死難者敬獻花圈。毛澤東向抗日陣亡將士獻的輓詞是「抗戰到底,浩氣長存」8個大字。
孟子在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礎上,指出「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強調了事物的特殊性。毛澤東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即寓於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毛澤東在1936年12月寫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研究戰爭「應該著眼其特點和著眼其發展」,「我們不但要研究一般戰爭的規律,還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戰爭的規律,還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1937年8月,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指出:教條主義者「不了解研究當前具體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對於我們指導革命實踐的發展有何等重要的意義。因此,關於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應當著重地加以研究」。毛澤東從特殊性出發的思想方法,首先來源馬克思主義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根本方法,但與歷史傳統上孟子「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的思想方法也有著密切的聯繫。
資料圖
孟子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是「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必要條件。為建立和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需要有必要的讓步,有必要的「不為」。毛澤東指出:「彼此不挖牆腳,彼此不在對方黨政軍內部組織秘密支部;在我們方面,就是不在國民黨及其政府軍隊內部組織秘密支部,使國民黨安心,利於抗日。『有所不為而後可以有為』,正是這種情形。沒有紅軍的改編,紅色區域的改制,暴動政策的取消,就不能實現全國的抗日戰爭。讓了前者就得了後者,消極的步驟達到了積極的目的。」同時,毛澤東闡明合作不能變成混一,不能放棄「有為」,不能沒有獨立自主,否則,必然犧牲統一戰線。「我們的方針是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既統一,又獨立」。
責編:吳美儒


※《妖貓傳》中唐玄宗設計害死楊玉環,歷史中的唐玄宗其實另有所愛
TAG:說萬象歷史 |